摘要:大學生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是當前高校的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大學時期是人生中全面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一個人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在自身的生長中發揮特殊作用的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對于其專業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專業能力;自我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3-0117-02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學生的專業素質養成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大學生專業能力是其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是當前高校的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然而,在高校的辦學過程中,如何適應社會需要并兼顧大學生不同個體的特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卻存在不少的難題。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全面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一個人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且在自身生長中發揮特殊作用的時期。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成分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卻恰恰在結合個人特點有意識地揚長避短、全面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方面存在著優勢;同時,大學生特定時期的身心發展特征也為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自我發展提供了可能。
因此,充分挖掘大學生的自身潛能,發揮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對于豐富大學生專業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學生專業能力結構
大學生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專業能力指大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理論和相關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能力應當包括學習能力、知識應用、專業表達、動手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
1.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指自我學習新技術、及時更新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率不斷加快,對于大學生而言,提高學習能力,是促成自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2.知識應用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即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使科學技術從知識形態轉化為生產力的現實形態,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力的能力。
3.專業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借助各種媒介,如語言、文字、圖表、數理符號等交流信息、表達思想情感的本領,它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寫作(包括外文寫作)能力、圖表表達能力和數字表達能力等。對于專業技術人員而言,專業表達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設計方案、思想情感,用恰當的方式準確而清晰地表達出來,并為他人理解。
4.動手能力。這里的動手能力是指在自身的專業領域內,借助生產設備、儀器,運用相應生產工具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的能力。當前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頗有微辭,因此,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應引起大學生的格外重視。
5.研究與創新能力。這是指能運用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獲取新知識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準確判斷能力和概括提煉能力。這也是大學生以后在專業發展的實踐中有所突破、產生新技術與新產品的關鍵。
6.預知專業未來發展的能力。這里的預知能力是指對未來發展敏銳的感知能力。現代社會,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對行業未來的發展審時度勢并敏銳地捕捉發展的機遇,對于專業人員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大學生應努力形成敏銳的洞察能力,為將來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專業能力自我發展的若干途徑
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在結合個人特點,有意識地揚長避短、全面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方面存在著優勢。同時,大學時期是人生中全面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一個人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并且在自身的生長中發揮特殊作用的時期,以上這一特征也為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自我發展提供了可能。大學生專業能力自我發展的途徑有:
(一)借助工具,正確地認識自我
SWOT分析法主要是用來分析組織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的方法,最初是市場營銷管理中經常使用的功能強大的分析工具。借用自我SWOT分析法可以用來分析自己性格、能力、愛好、長處、短處、所處環境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一生中可能會有哪些機遇,職業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脅。
SWOT分析,亦稱優勢與劣勢分析法。S代表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市場分析人員經常使用這一工具來掃描、分析整個行業和市場。通過分析,找出企業自身與競爭對手相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同時找出在企業外部環境中,存在哪些對企業有利的發展機會和對企業的生存及發展有威脅的因素,能使企業揚長避短,并及早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對于大學生而言,SWOT分析是自我專業能力分析的重要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檢查自我的技能、能力、興趣、愛好。如對自我進行詳細的SWOT分析,會非常明確地知道自我的個人優點和弱點在哪里,并且會仔細評估出自己所感興趣的不同學習道路的機會和威脅所在。借助這一工具,大學生可以:(1)評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2)找出自己的職業機會和威脅;(3)提綱式地列出今后五年內自己的發展目標;(4)提綱式地列出一份今后五年的行動計劃。這樣便可以正確認識自我并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論現已為人們廣泛接受。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快節奏的知識更新與較強的擇業與就業壓力,為了自身的專業發展,提升自身在未來的就業競爭力,需要有頑強的學習與再學習、自學與終身學習的精神。在這里學習能力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能力就是學會如何學習,掌握有關技巧,培養各種學習方法的能力。21世紀社會的信息化特征已日趨明顯,信息技術的拓展使得以記憶為主的學習的重要性逐漸降低,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日益重要。因此,大學生要將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作為專業能力拓展重點努力方向。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習能力的高低制約著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鞏固和運用程度,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力。
大學生要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在實踐中要能有意識地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
(三)參與實踐,培養多種能力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的實踐活動能給大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及專業能力培養和鍛煉的機會,使大學生更直接地認識到自己專業理論、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和不足,從而激發學習熱情,鞏固專業知識,主動地、有針對性地獲取知識,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實現自身素質的極大提高;社會實踐給了大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專業能力。
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實驗課、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勤工助學、參與社團活動以及擔任學生干部等都是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實踐活動中應注意掌握科學的方法,學會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正誤,將理論轉化為能力。大學生要努力培養主體意識,在實踐活動中增長才干,培養能力,優化能力結構。
(四)注重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參與一定的科研活動、經歷必要的科研方法訓練,對于大學的專業發展大有幫助。科研活動有利于滿足大學生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同時,科研活動中必然會遇到一系列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可幫助大學生突破原有的知識框架,自覺地圍繞一個明確的方向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已設立了學生科研專項基金,給予熱愛本專業并有一定科研欲望的學生提供資金和物質上的幫助;同時,大部分高校還建立了專門對大學生開放的實驗室,鼓勵大學生積極申報科研項目、開展開放性與設計性的實驗項目。作為大學生應主動地參與到這一類科研活動當中來。提前經受科研訓練、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與科研方法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將大有幫助。
(五)拓寬視野,提高專業適應性
不可否認,我國高校目前的專業設置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專業方向過窄,畢業生踏上社會后就業適應性不強就是問題之一。因此,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完成專業必修課程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專業適應性。當然,在這里大學生首先在保證自己的專業學習的同時,能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向專業的相近或相關領域進行適當的延伸。在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時,大學生要盡量做到廣博而不零散,不要失去方向,做到博中求專、專深而不單打一。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結合學校的輔修專業、選修課政策;可通過學校開設的各種類型的學術講座;可通過各種跨學科的科研、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來拓展自己的專業學習涉獵面,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建立自身獨具特色的知識、能力結構,提高自己的專業適應性,這樣才能在未來社會的專業發展中提高成功的概率。
參考文獻:
[1]郭平.大學生專業素質與拓展[J].求實,2006,(11):229.
[2]劉紅奎等.大學生專業能力分析[J].黑龍江史志,2008,(13)89. [3]辛勇.大學生“自我發展”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0):83.
[4]羅德明.SWOT分析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8,(12)134.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