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不會忘記,“5#8226;12”汶川特大地震帶來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離的痛苦。然而歷史更不會忘記,兩年時間里,10萬平方公里地震災區上演的一場重整河山、再塑民生的偉大壯舉。
這是一次全方位的恢復,這更是一場高水平的重建。如今的災區,不僅居民住房條件極大改善,而且城鄉整體布局得到全面優化;不僅公共服務設施整體跨越,而且群眾生活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遷;不僅城鄉環境風貌煥然一新,而且群眾精神狀態實現深刻轉變……這份恢復重建的壯麗答卷,人民滿意,世界驚嘆。
在這份壯麗的答卷上,西部鐵軍——中國十九冶留下了奉獻的足跡。將士們用堅強的意志、英雄的氣魄、寶貴的品質和央企的風范,促成了東汽異地重建任務提前完成,崇州安置房項目順利交付,成都至都江堰快鐵如期通車,都江堰崇義立交橋拔地而起和彭白路、都江堰IT大道的不斷延伸……
在東汽重建中,中國十九冶承擔靜子大件車間、鑄鐵車間和鑄鋼車間廠房的施工任務。2008年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靜子大件車間工地慰問,看到東汽新基地建設正快速地推進,總理的臉上綻放出了笑容。他激勵鐵軍將士們:“你們要繼續發揚‘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堅定信心,戰勝一切困難,為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東汽作出更大的貢獻。”鐵軍將士牢記總理的囑托,從2008年8月工程開工,到2010年5月全面竣工投產,僅用21個月時間,就告別飽含艱辛與汗水的重建歷程,還社會一個“新東汽”。這個“中國速度”創造的奇跡再一次證明,只要有了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就一定能崛起于危難之際。
災后重建工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工期緊,任務重,責任大。2009年的崇州,雨水特別多,這對于13萬平方米安置房工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能讓受災群眾早日住進新房,鐵軍將士們發揚建設攀枝花時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一年半時間里,完成設計、選址、搬遷、場平和建設,用鐵的行動把安置房工程建成了崇州市災后重建樣板工程。正是這種不退縮、不言敗、不氣餒,勇于負責、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英雄氣魄,成就了四川災后重建項目的快速推進。
災后重建中,西部鐵軍展現的是尊重科學、銳意創新的寶貴品質。在成都至都江堰快鐵的都江堰車站和聚源車站項目、都江堰崇義立交橋項目、彭白路項目、都江堰IT大道項目上,鐵軍將士銳意創新,努力攻關,通過橋、路、地緊密協作,創建和諧施工環境;通過抽調精兵強將和精良設備,保證工期精確到每一天;通過協同配合,創造出質量、安全、工期、環保、投資及技術創新“六位一體”的項目管理辦法……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的創新以及大量技術創新成果的運用,成為了這些項目快速推進的強大動力。
救災就是救民,重建就是為民。重建的進度和質量,群眾認可是最硬的標準。中國十九冶始終堅持把災區人民的利益當作根本利益,把保障人民的生活當作頭等大事,把群眾安頓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災區建設好。崇州安置房建設,鐵軍將士視其為責任,義不容辭地前去扶助;崇義立交橋建設、成都至都江堰快鐵項目,鐵軍將士視其為民生,責無旁貸地前去支援;東汽異地災后重建,鐵軍將士視其為道義,義無反顧地前去承擔……關愛民生、鐵肩道義,中國十九冶用無疆的大愛詮釋了“西部鐵軍”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在兩年的災后重建過程中,中國十九冶的每一名黨員干部、每一位鐵軍將士,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同時,又一次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又一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又一次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有災后重建的洗禮,有危難中崛起的抗震救災精神,建設實力十九冶、魅力十九冶的美好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