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航集團公司重組成立后的開局之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 910億元,同比增長14.4%;利潤(收益)97億元,同比增長32.2%。集團公司成功躋身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位居第426位。在“極為困難”的2009年,中航何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
在2009年12月15日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及后來召開的中航工業集團公司2010年度峰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林左鳴。
新的起點新的戰略新的成就
林左鳴告訴記者,重組后的中航集團公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干部職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戰略部署,放飛思想,革故鼎新,拼搏進取,攻堅克難,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狠抓高新武器裝備研制工程的科研攻堅,取得了驕人的績效。
國慶閱兵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在集團公司的組織下,8個直屬單位、79個成員單位迎難而上、全力以赴,13個保障聯隊414名干部職工冒著高溫酷暑,克服重重困難,確保空中閱兵圓滿成功,揚國威壯軍威,為中國航空工業贏得了榮譽。
科技創新取得一批成果。民機先進氣動力設計等預研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集團公司一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某型號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年申請專利2 147項,增長20%,授權專利780項,增長65%,集團公司專利申請累計9 580項,授權專利2 800項。
航空軍貿出口創造新紀錄。防務分公司、飛機公司、直升機公司、中航技等有關單位通力合作,軍貿出口簽約創歷史最好水平。與巴基斯坦簽署42架價值10億美元的“梟龍”飛機出口合同,創我國軍貿出口單筆合同金額最高紀錄。“獵鷹”(L15)高級教練機在迪拜航展成功進行了5次飛行展示,被國際媒體評為航展三大亮點之一。
非航空民品對外并購實現重大突破。中航國際深圳公司收購上廣電第五代TFT生產線,使集團公司中小尺寸TFT生產能力躍居世界第一;金城集團并購鐵嶺陸平機器廠,進一步夯實了集團公司專用車產業加快發展的基礎。全年完成10個并購項目,為集團公司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兩融”戰略成效顯著。飛機公司、發動機公司、直升機公司、通用飛機公司、系統公司、商發公司等單位先后與多家國際著名航空企業開展合資合作;西飛公司成為空客A320系列機翼歐洲以外首家供應商;中歐合作研制的七噸級新型直升機首飛成功;成功并購FACC,開創了中國航空工業乃至亞洲航空制造業并購歐美航空制造企業的先河。與有關省市開展戰略合作,建設多個較大規模的航空產業園,初步形成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中部經濟圈的戰略布局。
專業重組資本運作初戰告捷。推進了20家企業專業重組,啟動了飛機板塊整體上市重組項目;證券市場募集資金36.8億元;中航國際成功引進中銀投資、社保基金專業投資機構,募集資金26.88億元。航空動力獲中國證券市場年會“金鷹”獎和第八屆中國治理論壇典型并購案例獎提名。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市值由2008年的570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 473億元,增長158%;中航工業指數達到270點,增長152%。
現代服務業啟航藍海。非銀行金融業務蓬勃發展,財務公司為全集團的企業、項目提供350億元貸款,金融租賃拉動了包括MA60在內的10億元以上的新市場。在租賃業務支持下,幸福航空投入運營,開創了以自主研發的民機發展國內航空運輸業的全新局面。去年8月21日,張德江副總理以普通乘客身份乘坐幸福航班。截至去年底,幸福航空投入3架MA60飛機,執飛4條航線,安全運送旅客41 588名,各項運營指標均達到支線航班要求。
吳大觀同志成為航空工業第一位全黨全國楷模。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聚焦戰略謀發展,創新超越上水平,把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在科學發展觀的旗幟下。出色完成學習宣傳吳大觀同志的任務,吳大觀同志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入選“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100位人物”。
一年來,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經營管理、信息化、安全保密、法律風險防范等基礎管理,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集團公司重點任務的有序開展和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
堅持“三個不動搖” 推動中航工業騰飛
林左鳴說,2009年集團公司實現了良好開局,為今后的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要抓好“三個不動搖”,推動中航騰飛。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做到堅持市場化改革,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堅持市場化改革,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必須根本消除“內耗式”競爭。
堅持挑戰“萬億”快速發展目標不動搖。“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推進航空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意圖,符合集團公司的發展實際情況,是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問鼎世界的必由之路。在這個戰略中,“兩融、三新、五化”是手段和措施,挑戰“萬億”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既是一個經濟指標,就是要達到世界強者的經濟規模;也是一個精神信念,提倡不畏艱難、追求卓越、永不自滿、挑戰極限的精神,根本目的是加快做大做強。
挑戰“萬億”目標,首先要堅決完成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任務。“保軍”是我們的天職、使命和永恒追求,確保完成裝備研制任務,切實肩負起“保軍”的使命,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黨和國家。
挑戰“萬億”目標,必須跨越式發展民用航空產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民用航空運輸業迅猛發展,年運輸總周轉量超過400億噸公里,年旅客運輸量超過2億人次,成為世界第二民用航空運輸大國。但我國民用航空制造業對航空運輸業貢獻還很低,與國外民用航空產業的差距很大,面對民機市場供需之間的巨大反差,面對世界航空巨頭和強手,面對民機產業在集團公司經濟總量所占比例嚴重失衡的局面,我們必須樹立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抓住機遇,奮發作為,加快推動民機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迎接通用航空即將到來的春天。
挑戰“萬億”目標,必須在非航空民品產業領域全面突破。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吃飽穿暖之后,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越來越看重心理滿足。“生活”正在快速取代“生存”,成為財富創造的源頭。盡管集團公司現代服務業整體上還比較弱小,但一些完全市場化的企業已經展現出勃勃生機,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取,奮力開拓,創新發展,就一定能夠培育出若干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服務企業和品牌。
挑戰“萬億”目標,必須積極開展并購重組。并購是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快車道。要重視并購后的管理與融合,解決好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并購的文化沖突問題,對內并購避免“消化不良”,對外并購防止“水土不服”。實施并購的企業要練好內功,積極輸出集團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確保平穩過渡和可持續發展,為挑戰“萬億”開辟道路。
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要著力加強技術創新。要著力加強管理創新。要以國際一流為標桿,以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目標,建立管理創新體系,培養職業化的管理隊伍,推進專業化發展,快速提升管理水平,推動核心競爭力轉型升級。
當談到2010年的重點工作打算時,林左鳴成竹在胸。他說,2010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復雜的一年,也是集團公司改革攻堅、重點型號研制的關鍵一年。集團公司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和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全面實施“兩融、三新、五化、萬億”戰略,加快改革調整,大力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完成科研生產經營任務,堅決奪取改革發展的新勝利。具體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保型號,搞好航空裝備研制工作;抓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創新,著力提升集團公司核心競爭力;強管理,努力提升集團公司現代化水平;調結構,優化集團公司產業布局;拓市場,全力開拓集團公司新的發展空間;轉方式,確保集團公司可持續發展;增效益,不斷增強集團公司綜合實力。
林左鳴說,完成以上八項工作,還必須把加強黨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文化建設貫穿始終,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以此來推進“兩融、三新、五化、萬億”戰略目標的快速實施,為建設航空工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