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中央企業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進一步提高中央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且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不斷增強企業活力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特別是中央企業,只有本身具備了強大的活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體現控制力和影響力。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 尤其是國資委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履行出資人職責、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強做大主業,不斷健全體制、主輔分離和改革重組,有效激發了中央企業的發展活力。從2003年~2009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由8.3萬億元增長到21萬億元,年均遞增16.7%;營業收入由4.5萬億元增加到12.6萬億元,年均遞增18.7%;實現利潤由3 005.9億元增加到7 977.2億元,年均遞增17.7%,其中效益最好的年份超過萬億元;上繳稅金由3 563.1億元增加到10 876億元,年均遞增20.4%。與此同時,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也在調整中得到優化。
不斷增強企業活力也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當今世界,一個國家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很重要一部分是通過企業來體現的,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他們不僅是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的主體,而且代表世界經濟的新趨向和一個國家經濟的活力,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央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骨干和中堅,其整體實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與日俱增,形成了一大批在行業、國內、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2009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 000億元的已經有53戶,營業收入超過1 000億元的有38戶,世界500強中有24家中央企業。企興則國強。這無疑有力地提升了我國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是保持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需要。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抗擊重大自然災害、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以及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就業、引領行業發展等方面都始終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幾年,我國戰勝重大自然災害和成功應對金融危機,有力地證明了提高國有經濟控制力對于我國經濟穩定和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跟美國來的客人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只能指揮軍隊,有災害了軍隊上。但是,還有一支隊伍他沒有,就是我們中央企業。所以,在地震時最險、最難的路段都是我們去修、我們去搶,毫無怨言?!?/p>
中央企業在創造出物質財富、增強硬實力的同時,軟實力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豐富。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廣大中央企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一大批反映時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培育出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先進的企業精神,深深地影響和鼓舞了幾代中國人,成為中華民族現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毫無疑問,經過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央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已經得到了明顯提高,較好地發揮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不少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和營運效率、在提升創新能力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離公眾要求和國際一流強企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國資委正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動中央企業做強主業,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企邁進。廣大中央企業更應主動抓住這一新的發展契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未來技術和產業制高點,推動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