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票據市場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相關法律制度沒有明確電子票據及電子簽名的法律地位、缺乏專門的電子票據法律制度和配套規定等問題。應該在借鑒國際立法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修改《票據法》或者先出臺規范性文件對電子票據進行規范,待時機成熟后再以法律、行政法規形式制訂電子票據法律制度的路徑,完善我國電子票據法律制度。
關鍵詞:電子票據;票據法;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DF43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111-02
199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票據法》對于我國規范票據行為、保障票據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票據法》沒有明確電子票據及電子簽名的法律地位,并且我國也缺乏專門的電子票據法律制度及其配套規定。應借鑒國際經驗,積極探討對現行《票據法》的修改,保障和規范電子票據的業務發展。
一、中國電子票據法律制度的缺陷
1.沒有明確電子票據的法律地位。《票據法》第4條規定:“票據出票人制作票據,應當按照法定條件在票據上簽章,并按照所記載的事項承擔票據責任。持票人行使票據權利,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據上簽章,并出示票據。其他票據債務人在票據上簽章的,按照票據所記載的事項承擔票據責任。”此外,《票據管理實施辦法》、《支付結算辦法》都以紙質書面證券為立法導向。因此,包括《票據法》在內的整個法律體系只承認傳統的紙質票據,否認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不承認經過數字簽章認證的電子票據支付和結算方式,使新興的電子票據業務處于一種無法可依的狀態。
2.沒有明確電子簽名的法律地位。《票據法》第7條規定:“票據上的簽章,為簽名、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據的單位在票據上的簽章,為該法人或者該單位的蓋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章;在票據上的簽名,應當為該當事人的本名。”《支付結算辦法》第9條規定“單位、個人和銀行辦理支付結算,必須使用按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印制的票據憑證和統一規定的結算憑證。”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的票據法律制度將簽名這一形式要件嚴格限定在親筆簽名或簽章的形式范圍內,不承認經過電子簽名認證的非紙質的電子票據的支付和結算方式,因而可能造成經過電子簽名的電子票據因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形式要件而由此導致票據行為無效的情況產生。
3.缺乏專門的電子票據法律制度和配套規定。電子票據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化票據,其借鑒紙張票據關于支付、流通、結算和融資等功能,利用數字網絡將錢款從一個賬戶轉移到另一個賬戶,利用電子數據代替紙張進行資金的傳輸和儲存。其依托于網上銀行的在線交易模式,以標準化的格式規范票據的形式,以電子數據的方式來完成各票據主體間資金的流轉和自動處理,是無紙化票據。鑒于電子票據的特殊性,在傳統的票據法中很難詳盡地對其進行規范,應該制定專門的電子票據法律制度或者電子商務法律制度,把電子票據納入其中。并且,需要有相關的配套規范性文件對電子票據法律進行細化。
二、對聯合國、美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電子票據立法的評述
(一)聯合國的電子票據立法。聯合國2007年制定《電子商務示范法》,對電子票據進行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1.電子票據的書面形式。該法第6條規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須采用書面形式,則假若一項數據電文所含信息可以調取以備日后查用,即滿足了該項要求。
2.電子票據簽名。該法第7條對簽名問題作了規定:如法律要求要有一個人簽字,則對于一項數據電文而言,倘若情況如下,即滿足了該項要求:(a)使用了一種方法,鑒定了該人的身份,并且表明該人認可了數據電文內含的信息;和(b)從所有各種情況來,包括根據任何相關協議,所用方法是可靠的,對生成或傳遞數據電文的目的來說也是適當的。
3.電子票據原件。該法第8條第1款對原件作了規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須以其原始形式展現或留存,倘若情況如下,則一項數據電文即滿足了該項要求:(a)有辦法可靠地保證自信息首次以其最終形式生成,作為一項數據電文或充當其他用途之時起,該信息保持了完整性;和(b)如要求將信息展現,可將該信息顯示給觀看信息的人。
(二)美國的電子票據立法
1.1999年7月美國統一州法委員會頒布的《統一電子交易法》(UETA),第16條規定了“可轉讓記錄”:(a)內容如下:(1)如果該電子記錄是書面的,則可以是[統一商法典第三篇下的]一個票據或[統一商法典第七篇下的]一個單據,并且(2)該電子記錄的簽發人明確同意了該電子記錄是可轉讓記錄。
2.2000年6月美國總統又簽署了國會第106次年會通過的《國際與國內商務電子簽名法》(E—SIGN),E-SIGN第201條也規定了“可轉讓記錄”。內容如下:(a)定義。本條中,(1)可轉讓記錄。可轉讓記錄指滿足下列條件的電子記錄:(A)在該電子記錄是書面的情況下,該電子記錄為《統一商法典》第3條規定的票據;(B)該電子記錄的發布者明確承認其是可轉讓記錄;以及(C)該電子記錄與由不動產擔保的貸款相關。電子記錄的履行可以使用電子簽章。(2)其他定義。電子記錄,電子簽章和人的定義,與本法第106條規定的定義相同。
美國《統一電子交易法》(UETA)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可轉讓電子記錄”(transferable record),用來表述電子簿記式證券或票據。美國立法者撇開聯合國電子交易法、電子簽名法兩個示范法中“數據電文”的既存概念,提出了“可轉讓電子記錄”這個概念及其相應的規則。[1]其更能適用于電子商務實踐,概念精確、應用性強、富有成效,對電子流通票據立法具有革命性意義,我國票據立法可以對此加以借鑒和吸收。
(三)新加坡的電子票據立法
新加坡《電子交易法》對數據電文和電子簽名予以明確承認,它規定:(1)不得僅僅以某項信息采用數據電文形式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與可執行性;(2)如果某一法律規定信息采用書面形式,那么數據電文滿足了該項要求;(3)如果某一法律規定有一個人簽字,那么電子簽名滿足了該項要求。同時,該法也規定了上述承認不適用于某些材料:如遺囑、流通票據、所有權文據、不動產買賣合同。不過.部長有權對所列這些材料的名目進行調整,因而仍有一定的靈活性[2]。
(四)臺灣地區的電子票據立法
臺灣票據市場所發的電子票據是指以電子方式制成的票據,包括支票、本票和匯票。第一階段推出的是電子支票。臺灣電子票據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1.監管部門推動。發展電子票據的規劃是1989年由臺灣“央行”提出的,“央行”自始至終地參與電子票據的規劃發展過程。
2.配套法律規章。一是有關當局制訂了支持電子票據市場的《電子簽章法》,確立了電子票據的合法性;二是承建電子票據系統的票據交換所制訂了《金融業者參加電子票據交換規約》與《電子票據往來約定書》;三是銀行同業公會制訂的電子憑證規格[3]。
3.電子票據記載事項與實體票據相同,但表現形式上有特別之處。
4.票交所作為第三方,登記見證、數據保管,并提供可與銀行、企業聯網以及與銀行、企業內聯網相聯的服務平臺。
5.使用PKI技術、專線路傳輸、加解密技術,以確保電子票據信息的身份識別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和保密性。
6.根據臺灣票據市場發展的輕重緩急,先實現支票電子化。
三、完善中國電子票據法律制度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我國電子票據法律制度。
(一)對現行《票據法》進行修訂
1.在《票據法》第2條增加1款,作為第3款:“電子票據適用本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理由:一是電子票據相對于傳統紙質票據的載體完全相異,應該有其他專門的法律規范對其進行規制;二是《票據法》第2條并沒有否定電子票據,如果能適用的仍然應該適用,不會造成法律資源的浪費;三是這樣規定確認了電子票據的法律地位。
2.《票據法》第4條第2款修改為:“持票人行使票據權利,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據上簽章,并按規定出示票據。”理由:按規定出示票據既可以是出示紙質的票據,也可以是按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出示的電子票據,解決了《票據法》沒有承認電子票據的電子載體問題。
3.建議《票據法》第7條增加1款:“電子簽名必須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理由:這樣就在《票據法》中承認了電子簽名的有效性。
(二)制定專門的電子票據法律制度及其配套規定
根據聯合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經驗,一是根據票據市場發展的輕重緩急,先實現支票電子化,在實踐中考察,總結經驗,再上升到法律層面。二是制定專門的電子票據交易法,并制定法律相關方面的配套細則,如對數字簽名、認證、計算機數據保密、電子合同、網絡服務等權利義務進行規范。三是政府應主動推動,鑒于人民銀行在支付結算方面的特殊地位,應自始至終加強和加快推動電子票據立法。
(三)修改《電子簽名法》中“數據電文”的概念,代之以“電子記錄”概念。數據電文這一概念在外延上包括了傳統傳真、電報、電傳等形式,無法把紙質記錄和電子記錄輕易區別開來。從法律規定的角度來看,電子記錄概念比數據電文更為合理、更為科學。因此,可借鑒美國立法,修改《電子簽名法》中“數據電文”的概念,代之以“電子記錄”的概念,使原來為數據電文的電子簽名改為為電子記錄的電子簽名,將有利于明晰電子票據交易各方的權利義務。
參考文獻:
[1]劉正.美國電子票據立法對我國電子票據立法的啟示[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3).
[2]朱宏文.新加坡《電子交易法述評》[J].河北法學,2000,(4).
[3]吳靜靜.臺灣票據市場電子化發展經驗可資借鑒[EB/OL].(2004-04-28).hhtp:/www.enet.com.cn/article/2004/0511/ A20- 040511308113.shtml.
Discussion about the Legal System of E-Notes
YU Zhong-long
(CPC party school in Shaoguan,Guangdong 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 Chinese paper marke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Mainly in the legal system related to electronic bills and no clear legal status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lack of specialized legal regime of e-notes and supporting regulations and other issues. It should reference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through further changes,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or normative documents issued first electronic instruments to regulate, then when the time is ripe we can form the legal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o develop e-paper path of improving our e-paper legal system.
Key words: e-notes;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leg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