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現行的考試模式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陳腐、試題質量低等弊端,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風建設,急需進行改革和完善。應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多元化考試模式,以此提高農業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農業院校;考試模式;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80-02
考試是評價和改進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引導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的重要手段。考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在考核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考試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校教育質量、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
一、高等農業院校考試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閉卷筆試等傳統考試模式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它與相當多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探索新的考試模式、進行考試方法改革勢在必行。
1.從考試的形式上看,傳統的考試模式過于單一,如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形式多,口試、答辯方式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考試少;統一考試要求多,因材施考少;一次測試定結論的終結性考試多,數次考核綜合評價的形成性考試少。
2.從考試的效果上看,傳統的考試模式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一是不利于改進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容易造成學生平時不努力,期末考試前搞突擊,少數學生鋌而走險,實施考試作弊。二是由于過于注重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核,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高等農業院校考試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將素質教育觀念內化到考試中,把正確的考試操作作為素質教育的載體,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
二、高等農業院校考試模式改革的建議
(一)改革考試制度。高等農業院校的課程考試要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課程考試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實現其目的性,必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樹立全面、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深化教學及考試內容、考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進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課程考試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建立科學完善的課程考試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定以考促學、以考促教,通過考試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和育人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更新考試觀念,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思想環境。在當今社會,知識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趨勢。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的考試觀,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科學的考試觀要求考試增加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體現考試的教育功能。
3.明確考試目標,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考試目標的制定應本著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應以教學目標所規定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活動中,它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控制,通過考試診斷教學問題,反饋教學信息,檢測教學效果,從而調節教學雙方向教學目標邁進。考試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的重視。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4.針對課程特點,豐富考試形式,更新考試內容。目前的考試還主要以單一的書面形式為主,在考試的評價上過分依賴考試成績,盡管現在嘗試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結合起來,但由于缺乏科學嚴格的形成性考核辦法,形成性考核的信度有待提高,因而不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能力,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應按照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理的、科學的考試方式;改進考試評價標準,使考試與學習全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改變期末一次性考試方式,將課程考試分階段進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命題要體現開放性,突出能力考核,要有利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個人思考;評分標準要人性化,為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體現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空間。
(二)建立多元化考試模式。在實施考試改革過程中,要確立四個原則:考試改革的目的性原則。根據考試的目的和性質設計考試內容,選擇考試方式;整體性原則,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整體要求出發進行考試改革;靈活性原則。按照課程的不同性質和要求設置考試內容、考試題型,選擇考試方式;規范性原則。為不同性質和類型的考試制定相應的操作規范、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的考試模式和管理制度。
1.“平時+期中+期末”模式。這種考試模式強調考試的過程化,將考試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其中,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單元小測試,課堂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核定;期中和期末成績則以閉卷筆試的形式完成。實行這種考試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堅實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增加平時考核和期中考試環節,引導學生重視課程的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部分學生平時不用功、期末搞突擊的不良習氣,利于學風建設。
2.“設計性題目+筆試”模式。這種考試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課程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而且要培養如何運用它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其中,設計性題目主要是由主講教師提前布置給學生,然后由學生結合本課程的原理,并查找相關的資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原理掌握的程度,并以閉卷筆試的形式完成。
3.“平時+實驗+期末”模式。這種考試模式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平時成績主要根據課堂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核定;實驗是考察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績是根據學生在實驗課上的動手能力和實驗結果來評定;期末成績則以閉卷筆試的形式完成。
4.“實驗+論文+筆試”模式。這是考核與考試相結合的一種考試模式,主要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把實驗方法和創新內容以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資料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最終達到綜合考核的目的,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三、高等農業院校考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考試方法改革的保證措施。為了取得考試方法改革的預期效果,通過學校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考試方法改革的意義、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管理措施等。在此基礎上,教務部門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出臺與之相關的考核和評估等程序和措施,在制度上確保了考試方法改革工作的開展、實施、過程管理和監控。
(二)推行考試改革激勵機制。為調動廣大教師進行考試方法改革的積極性,通過教與學兩個方面地有機結合,使考試真正起到指導學生“學”、評判教師“教”的作用,學校專門設立了關于考試方法改革研究課題專項基金,資助參加考試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教師。對考試方法改革效果優秀的教師給予相應獎勵或視為教學成果等獎勵。
(三)加強對考試方法改革課程的管理、總結和推廣。為了跟蹤考試方法改革課程的效果,完善考試改革的模式,學期末,教務部門對所申報的考試方法改革的課程進行評估,召開學生和同行教師座談會等形式,及時總結考試方法改革中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具有代表性的考試模式及時推廣。在教學改革經驗會上作經驗介紹,使得不同專業具有相似課程性質的教師相互借鑒和學習。
小結
目前,考試改革已成為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已貫穿在整個教學管理和每個教學改革活動中。為了搞好考試改革,必須開展深入地調查研究,既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又要科學分析、實事求是。綜合運用科學合理的考試機制和管理措施,突破傳統僵化的考試形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考試模式,使得考試成為鮮活的、生動的教學環節之一,充分發揮考試對教學反哺作用,以考試改革帶動教學改革,以考試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教與學兩方面地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海燕.新人才觀視野中的考試改革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5).
[2]盧曉東,郭翠華.北京大學本科考試模式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9,26,(4).
[3]張秀紅,劉亞中.高校課程考試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7,(06).
[4]曾名勇,李巍然.構建多樣化的考試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5]劉亞蘭.深化高校考試改革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與職業,2007,(20).
[6]鄒吉高.高校課程考試改革制約因素及其對策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