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學所使用教材脫離學生實際、與學生語言能力范圍不符的實際,認為迫切需要探索、編寫適用于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教材。教材除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外,應針對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實際,突出適用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材;以學生為中心;適用性和實用性;職業性特征
中圖分類號:[G71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89-02
一、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院校迫切需要探索、編寫適用其學生的口語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學習的主要依據,是連接教師、課堂與學生的橋梁,是體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精萃。一本好的口語教材不僅使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教師輕松備課,還可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高。
自1983年以來,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畢業生年齡小、培養時間長、職業能力強、工作踏實等特色和優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肯定。對五年制高職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口語表達能力來體現,因此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是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全國五年制高職院校中,英語專業院校比較少;市場上專門為五年制英語專業編寫的教材寥寥無幾;口語課堂使用的教材脫離學生實際,與學生語言能力不符;有的院校不用口語教材,教師全憑自己的喜好備課,想到哪里講到哪里,使口語教學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針對性,為口語教學帶來極大的障礙。這使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學迫切需要改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狀,探索、編寫適用的口語教材。
二、編寫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材需要突出的特色
從長期從事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教學的經驗中,筆者總結出: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的口語教材除需要具備普通口語教材應有的科學性、系統性、地道性、真實性和循序漸進的特征外,教材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和注重對學生職業性的培養。
1.以學生為中心
從學生特點來說,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入學時年齡小,正處在青少年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時期,是思維活躍、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時期,也是逆反心理極強的時期;從生源上說,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主要是初中畢業未考上高中的學生,他們缺乏學習興趣,英語底子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口語課堂上無話可說、有話不會說,只期望“混”個大專文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組織好口語課堂教學,保證教學效果,就必須有合適的、實用的、有趣的口語教材作為支持。理想的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的口語教材在設計上應避免出現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情況;在難度上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教材結構設計、素材選取、活動安排上應該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在教學環節中應為每個學生提供開口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學目標上應以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和語言運用的技能為目的。
編寫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材,“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體現在所選素材要難易適度,符合學生實際英語水平。根據Krashen的“1+1”理論,學生所學語言應稍微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英語水平。教材難度太低會讓學生覺得無聊,不屑于參與課堂活動;難度太高會打擊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應以系統化、科學化為原則,不可給學生下猛藥。另一方面,正如蕭伯納所言:“兩個人各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之后,每個人仍有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各有一個主意,互相交換之后,兩個人將會各有兩個主意。”活動教學法是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課堂活動的形式應以分組會話合作為主要形式,確保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學生廣泛參與。情景對話是重要的課堂活動形式,通過特定的語境設計,要求學生充分練習并掌握特定環境中的英語表達。在假設的語境中靈活地運用語言的同時,學生思維方式、語言組織和運用、表達能力等發面都會得到較快的提高。情景活動不僅包括日常對話、采訪、面試、講故事、描述圖片、英語游戲,還可以是討論會、辯論會、英語話劇表演等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強的形式。這些活動不設標準答案,旨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開口,讓學生敢說、有的說。
這些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監管者。在以活動為主的教材指導下的口語課堂,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講解知識,而是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合理安排教材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得出準確合理的答案,監督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事實上,這樣的教材在優化教學資源、為教師節省備課時間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組織協調的要求。
要使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生配合教師參與到口語活動中,教材內容需要生動有趣、選材新穎、貼近學生生活。選擇素材時要考慮到大量圖片的應用及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心的話題,例如校園生活、網絡、旅游、時尚、購物、交友、電影、音樂、明星、就業等;避免選取學生不了解也無話可說的嚴肅話題,如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選材時應用新鮮、有時效性的資料,避免陳舊的素材。例如討論電影時,應避免選《亂世佳人》、《羅馬假日》、《阿甘正傳》等幾十年前的老片子,而應選取《哈利波特》、《阿凡達》、《2012》等時下流行的電影,這樣不僅教材本身搶眼,也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再如組織學生討論時,可引入當前熱點話題,如網游、學生自主擇業、環保、高房價等。教材中還可附加選學部分,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補充,如名人軼事、文化趣聞、演講、歌詞、詩歌、散文、笑話、諺語、繞口令等,使學生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接觸到形象生動、自然風趣、活靈活現的英語。
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材的練習設計應以形式多樣為原則,反復訓練為手段,分層次設結構計為指導思想。分層次練習包括基礎性練習和啟發式練習,基礎練習部分以知識性為主,起點較低;應配有語音、語調專項訓練,使學生在集中訓練后具備標準的發音,增強其開口說英語的信心;應提供大量的示范性對話,讓學生掌握特定詞匯、詞組、句型;應采用對話排序、完成對話、朗讀、背誦、總結、復述等方式,突出訓練學生英語表達技能,為專業培養打下基礎。啟發式練習難度稍大,主要由兩人或多人合作完成,旨在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鍛煉其分析解決問題、推理判斷、快速反應、語言組織、團隊協作等能力,主要形式有情景反應、編寫對話、話題討論、角色扮演、話劇表演、語言游戲等。
2.突出英語職業性特征
除簡單的日常溝通外,只有使英語口語能力在職場環境下得到充分展示,才能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和價值。劉黛林教授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中提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最佳結構策略是“基礎英語+行業英語”,筆者認為這種模式適用于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學,應作為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院校的培養目標為“復合型技術應用性人才”,相應地在編寫英語口語教材時就應突出實用性,以培養準確的發音和流利、地道的表達為基礎,以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以口語技能訓練為基礎,以職業培養為目標;在加強口語實踐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意識的養成。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是英語,沒有過硬的技術,要體現就業和職場優勢,就必須將基礎英語與英語專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以便于通過反復訓練,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畢業時迅速與社會需求接軌,完成角色轉變。以英語旅游專業為例,學生在口學習中不僅要掌握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還必須熟悉一般的涉外業務、旅游接待禮儀、常規的旅游管理知識及酒店、餐飲等行業英語。以商務英語為例,教材中必須包含涉外禮儀、商務接待、商務行話、外貿函電、市場營銷及常規商務方面的知識,并要求學生反復訓練,直至熟練掌握。以英語教育為例,口語教材則應傾向于滲透英語教育的基礎知識,模擬課堂環境,使學生學習課堂英語,鍛煉其與未來學生(幼兒、小學生、初中生)用英語交流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口語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專業技能,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五年制高職英語專業口語教學迫切需要一套適用性和實用性強、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組織者的口語教材。
參考文獻:
[1]崔允,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黃堯.推動五年制高職穩步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2,(36).
[3]李永軍.用會話理論指導英語口語教材編寫[J].教育探索,2005,(12).
[4]劉黛林,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教學研究,2009,(6).
[5]王守仁.準確得體提高深化-《新編英語口語教程》的編寫思路[J].外語界,2001,(2).
[6]張翠萍.關于英語口語教材編寫的思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第17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