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從共產黨宣言發展理論的角度,詳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的巨大指導作用,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會使中國的發展煥然一新,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030-03
引言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表明,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自建立到成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不僅發揚了百折不撓、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更重要的是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值此,我們從《共產黨宣言》的發展理論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于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具有現實意義。
一、《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是強大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自她誕生那天起,就以《宣言》的形式,闡明了其不斷發展的基本原理,即:“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證明”。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為整個世界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運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無產階級和一切革命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世界范圍內有志于為共產主義奮斗的民族和地區,都進行了不斷地追求和探索,歷史的經驗教訓伴隨著成功與失敗,擺在每個共產黨人的面前,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取得了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勝利。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中國人民要以“兩個先鋒隊”的性質為根本,以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的階段性成果為標志,實現民生和諧、強國繁榮的宏偉目標。
二、毛澤東思想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
二十世紀初葉的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該如何走的問題上,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路線之爭。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在于沒有認識到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在于沒有著眼于中國革命的著力點;共同的錯誤是都沒有找到革命的力量,造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和大革命的失敗,毛澤東結合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充分運用,創造性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奪取政權的基本思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的基本途徑,樹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必勝信念,建立“黨指揮槍”的絕對領導,思想政治工作“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在抗日戰爭和國內階級矛盾交錯復雜的情況下,提出了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正確主張,論述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傾向,分析了一些人的錯誤根源,闡述了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精髓中“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礎,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在針對經濟建設問題、進行工業布局的十大關系中初步探索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提出了“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提出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基本方法。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深刻說明了“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就是以《共產黨宣言》中“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的發展觀念,作為行動和實踐的基本出發點,用以調整和改變一切不符合總體目標的現存環境和條件,以達到階段性的和長期性的要求和預期。如果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就只是抽象教條的和空洞高調的。毛澤東提出建黨建國和政治、經濟、軍事的一系列著名戰略思想,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得到了健康發展,在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史上樹立了豐碑,這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勝利和發展是重大貢獻。
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階段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并提出“要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里,并且盡可能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的要求。毛澤東在1962年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中說過,從我們全黨來說,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都非常不夠,要努力學習,在實踐中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它的規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以后,我們黨經歷了過渡、國民經濟恢復、文革、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的等階段性時期,取得了一系列發展。在這其間,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雖然經過多次認識和實踐的反復,其中包括從多次成功中吸取的經驗,也包括從重大的失敗中吸取的教訓,但始終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特別是文革后期撥亂反正的關鍵時刻,在中國的發展道路如何走的問題上,鄧小平同志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立場的高度,用政治家、戰略家的眼光從實現黨的最終目標和實現小康社會的視角出發,維護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性、系統性,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命題,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基本思路,發出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偉大號召,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要求,實現了全力發展經濟,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預期,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為完善政治制度和發展經濟建設拓開了新的紀元。
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點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基本目標和政策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總稱,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的行動指南。事實證明,在當代只有鄧小平理論才能夠解決中國面臨新經濟、新思潮、新特點而出現的新問題。作為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四、“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期的重要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一段時間內,一部分共產黨人由于觀念和歷史的落差,對于中國經濟走什么道路、舉什么旗、抓什么綱的問題,仍然處于迷茫和彷徨,“全盤西化”和“自由化”一度抬頭。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重大歷史關頭穩定全國局勢發揮了重大歷史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打破了所有企圖使中國走西化道路的幻想,高高地樹立和飄揚在每一個愛黨愛國愛民的共產黨員的心中。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結合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從根本上向整個世界回答了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中,把我們黨建設成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根本問題,反映了整個世界和中國內在的發展對黨建設的新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體現,是伴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和實踐而逐漸形成、承前啟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突出貢獻。《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選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不斷地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們的黨才能夠充分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堅持與時俱進,始終保持穩定與生機,準確把握執政規律、建設規律、發展規律,才能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縱深發展。
五、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92年序言中提出,“各民族真誠的國際合作,只有當每個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時候才能實現”。世界經濟的發展證明,中華民族不僅需要、而且必須完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與各國和諧相處和發展,而各國的發展同樣需要中國的繁榮與強大。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民族復興目標,是對馬克思關于“對各民族和諧的合作所必需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發展的觀點、立場和方法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迅速集結,發展經濟的業績是中華民族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的證明,是我們達到民族復興新的保證。偉大中國的繁榮不僅關系到民族實力、民族自尊、民族形象,而且關系到世界范圍內經濟一體化的健康、穩定發展。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新成果,是一脈相承、繼往開來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發展的核心及精髓的精彩詮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再次證明了“人是世間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的偉大論斷;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觀點,解決了如何科學發展經濟的重大問題。揭示了唯物辯證法中的“存在決定意識”的本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用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用現在支配過去”的思想,這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也是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原則的根本所在。因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值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證法在發展問題上的主導作用,具體明確了實現工農商貿各行業科學發展、城鄉一體多樣化、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途徑,全面反映了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發展的事實已經和即將雄辯證明,科學發展觀引領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和帶來的巨大發展,將使整個世界為之震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夠真正達到政治生態的平衡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平衡!我們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全社會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是任何東西也替代不了的。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社會經濟發展各個方面,進一步展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六、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在黨的六大擴大的六中全會上號召“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都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都要研究當前運動的情況和趨勢,并經過他們去教育那些文化水準較低的黨員”。黨的十七大從基本國情出發,適應新變化,順應新期待,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為我們在繼續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上指明了學習方向。
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武裝全黨,逐步把握執政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應用新理論引領新實踐,堅持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作為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就要在政治上解決基本素質問題,在能力解決上執行力問題,在崗位上解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問題;作為黨的宣傳組織機構,就要解決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培養和訓練問題。
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在政治上解決基本素質問題取決于態度和方法問題。建立學習型基層黨組織,“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類學科,認真系統學習、聯系崗位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帶著問題學習,把學習與思考結合工作內容融會貫通。開展創優、學優活動,以激發產生內在的原動力用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在能力上解決執行力問題,取決于對社會科學和先進科學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沒有基本科學技術素養,就不能高效率地落實執行力。毛澤東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很難設想愚蠢的軍隊是否能夠掌握現在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也很難設想沒有基本技能怎么能夠正確貫徹執行黨在經濟工作中的決議和部署,總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在崗位上解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問題,這是一個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政治業務和創新能力素質綜合指數的反映。任何一項素質的缺失,都是對學習和實踐態度的偏離所致,就不能被稱之為合格的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
黨的宣傳組織機構要解決對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培養和訓練問題,就要堅持不斷創新培養和訓練的形式及方法,采用行之有效、切實可行、因地制宜、不同形式、多樣方法的手段和措施,如基地建設等。切實使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思想受到教育、素質得到提高、境界得到升華;切實使經濟文化發展業績上水平、質量上臺階、規范上檔次;切實使廣大群眾在物質上實惠、思想上滿意、精神上振奮,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新的科學理論成果,在廣大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觀點更鮮明、運用更普遍、效果更顯著。
結論
綜上所述,黨的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在以《共產黨宣言》為標志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持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和時代發展同步,整個社會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與物質力量!只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合訂本)[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66.
[3]劉淑紅.毛澤東黨的領導思想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3.
[4]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D].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in 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Communist Manifesto
WANG Xian-grong
(Anhui Fuy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Fuyang, Anhui, 23611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s elaborated thoroughly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mmunist Party Declaration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f the improvement. It can point out the way how to build Marxist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le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a great progress. It has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 for construct affluent society roundl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mmunist Party Declar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Marxist Philosoph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