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語言學家已經(jīng)對語言中態(tài)度意義的表達作了大量的研究。評價理論的出現(xiàn)使得對語篇態(tài)度意義的分析有了系統(tǒng)的理論根據(jù),對小說《苔絲》高潮部分從評價理論視角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其態(tài)度系統(tǒng)可以揭示小說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這說明態(tài)度系統(tǒng)在分析小說人物性格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今后外國文學的學習和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鍵詞:評價理論;態(tài)度系統(tǒng);人物性格
中圖分類號:I2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186-02
前言
評價理論(Appraisal Framework)是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它是對功能語言學人際意義框架的擴展,是人際意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人際意義指的是語言除了傳遞信息之外還具有表達講話者身份、地位、態(tài)度、動機等功能。通過這一功能講話者使自己參與到某一情景語境中,來表達他的態(tài)度,并試圖影響他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李戰(zhàn)子,2002)。
王振華(2001)認為語言評價的功能是由語言的各個層面來體現(xiàn)的,除詞匯層外,還有句法層、語篇層、音系層。本文關(guān)注詞匯的評價意義和其評價意義在反映小說人物性格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從態(tài)度角度觀察詞匯的評價與反映小說人物性格的關(guān)系。
一、態(tài)度系統(tǒng)簡介
態(tài)度系統(tǒng)是馬丁(J.R.Martin)提出的評價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只要有選擇,就存在潛在的符號系統(tǒng),因為選擇會產(chǎn)生意義;而語言是其中最為復雜的社會符號系統(tǒng),語言體現(xiàn)社會,即語言體現(xiàn)語境,一定的語境會預測出其中的語言使用,反之,根據(jù)語言的具體使用可知其發(fā)生的語境。符號系統(tǒng)有兩個層面,即意義和表達,兩者的關(guān)系是體現(xiàn)與被體現(xiàn);而語言符號系統(tǒng)則有三個層面,即語義層,表達層,及二者之間存在的詞匯—語法這個表達層,即音系和字系。通過對詞匯—語法層的分析,可知道語言要表達的意義,也可知道表達某一意義的語言所體現(xiàn)的方式。所以在進行語篇分析時,只有考慮詞匯-語法層,才有助于我們認識語言是如何使用,是怎樣組合起來去完成交際的目的。這也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創(chuàng)始人韓禮德(Halliday)構(gòu)建功能語法的目的所在(Halliday,1994;Eggins,1994)。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為語言有三大純理功能即經(jīng)驗功能、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它們由詞匯-語法層的及物性系統(tǒng)、語氣系統(tǒng)和主位系統(tǒng)體現(xiàn)(Halliday,1994)。
評價系統(tǒng)關(guān)注作者(說話者)對人物、地點、事物、事件的立場。(王振華,2001)評價理論把評價性資源按語義分為三個方面:態(tài)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分級(gradation)。態(tài)度意義是評價系統(tǒng)的核心,它又包括情感(affect)、判定(judgment)和鑒別(appreciation)三個子系統(tǒng)。態(tài)度是評論者從情感感受、倫理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領域、美學和社會價值這些側(cè)面表達對被評價物的感受和評價。態(tài)度可以分級,用來表達不同程度的評價意義。
情感系統(tǒng)屬心理學中的反應范疇,是對行為、文本或過程及現(xiàn)象的反應。該系統(tǒng)又分有三個子系統(tǒng)即性質(zhì)、過程和評注。性質(zhì)情感系統(tǒng)主要通過性質(zhì)詞語表達。過程情感系統(tǒng)主要通過運用過程詞匯(性質(zhì)動詞)來表達。情感系統(tǒng)的過程主要是心理過程和行為過程。評注情感系統(tǒng)主要通過性質(zhì)副詞(情態(tài)狀語)表達,在小句中為人際主位,用來評注小句過程。情感意義有正面與負面之分;強度有低、中、高三擋;表達方式有直接和含蓄。
鑒賞系統(tǒng)指對文本、行為及自然現(xiàn)象的評價。判定系統(tǒng)是對行為舉止的評價,分社會認同和社會制裁(Iedemaetal,1994;Martin,2000),二者都有正面(肯定)和負面(否定)的含義。社會認同的正面含義讓人羨慕,負面含義被人批評。被人批評的行為不具法律含義,只可能受到道德上的譴責。社會制裁的正面含義受人表揚,負面含義被人譴責,被人譴責的行為有法律含義。社會認同的判定與評價對象的正常性、能力和頑強性有關(guān)。社會制裁的判定與評價對象的程度和倫理觀念有關(guān)。
二、對文本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分析
《苔絲》是國內(nèi)外家喻戶曉的名著,以往對于該小說的研究多出于文學批評角度,王振華作為國內(nèi)研究評價體系的先驅(qū),介紹了評價理論并拓展了其應用范圍。評價理論的運用涉及新聞,政治演講,廣告,小說等各種不同的語料。本文主要以小說節(jié)選為素材,選取小說中的高潮為文本,通過評價理論的態(tài)度體系分析小說主人公人物形象。
以下是對苔絲與克萊之間對話的分析。新婚之夜,苔絲告訴克萊她曾經(jīng)被亞雷強奸,希望得到克萊的寬恕。不料克萊聽后大驚,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并最終選擇離開苔絲,遠走巴西。根據(jù)文本的評價資源將詞匯分類歸納得出表1。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克萊總共15次用了不同的詞匯來表達他對苔絲的態(tài)度。苔絲22次用到了表達態(tài)度的詞匯。與苔絲相比,克萊并不急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而苔絲卻非常迫切的要向克萊表白自己的內(nèi)心。
在克萊表達態(tài)度的詞匯中,有4個表判定和11個表鑒別。他并沒有運用表達情感的詞匯,這說明此時當他知道苔絲曾經(jīng)被強奸的事實后,他不愿表達自己對苔絲的情感,不愿展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在4個表判定的詞匯中,評價的對象都是苔絲被強奸的事實,說明這是克萊真正所在乎的,是他說話的中心。這4個判定中3個否定,1個肯定。3個否定判定都屬于社會制裁。很明顯,在克萊看來,強奸是苔絲的罪行,應該被處罰。由此,他否定了苔絲的一切,無論她曾經(jīng)對他來說有多么純潔和美好。克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認為錯在苔絲。與此同時,克萊用了5個表否定
鑒定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其中1個否定鑒定用在評價苔絲的家庭,3個是對苔絲言辭的評價。所有有關(guān)苔絲的一切都是否定的。在克萊心里,像天使一般的苔絲變的什么都不是了,沒有任何好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克萊這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進步青年仍然無法打破世俗對于女人的看法。此刻,他的言語讓我們看到了他自私的一面。
而苔絲的言語里,10次用到了表示情感的詞匯,對于克萊,她充滿了強烈的感情。在表示情感的詞匯中3次否定,7次肯定,清楚的展現(xiàn)出她對克萊強烈的愛。無論此刻克萊有多生氣,多憤怒,她還是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苔絲用3個否定判定來評價自己,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被強奸,她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同時,她又用了5個肯定判定來評價克萊,盡管克萊此時對她已全然否定。在苔絲的心里,克萊依然是完美的,錯在自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我犧牲,保守的苔絲。另外,苔絲用了4個否定鑒賞來評價克萊,以及克萊知道自己曾被強奸后的反應。苔絲并沒有一味的懺悔,她也想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畢竟自己是受害者,對于克萊如此強烈的反應她也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所以她的鑒賞是否定的。但她仍然希望得到克萊的諒解,并接受她,因此,苔絲的話語里肯定多于否定,情感多于判定和鑒賞。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感性的苔絲。
結(jié)語
本文以小說《苔絲》高潮對話為語料,利用態(tài)度系統(tǒng)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揭示了在塑造小說人物性格方面,判定、鑒賞和情感手段都有很大的作用。當然,評價系統(tǒng)中其他的子系統(tǒng)如介入和級差也都有顯著的解釋力,可是囿于篇幅,本文只探討了態(tài)度系統(tǒng)對人物性格的解釋。希望對今后外國文學教學和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Linguis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94.29-42.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35-85.
[3]Martin, J. R. 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A]. In Hunston, S. G. Thompson (eds.).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25-43.
[4]Martin, J.R. Lectures on Meaning Beyond Claus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December 2001.22-60.
[5]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 2001,(6).13-20.
[6]王振華.“硬新聞”的態(tài)度研究——“評價系統(tǒng)”應用研究之二[J].外語教學,2004(5).31-35.
[7]李戰(zhàn)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38-45.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from the Approach of Attitude in Appraisal Theory
DU Ya-bing,ZHANG Wen-yu
(Xinjiang Polytechnical College, Urumqi 830091, China)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nguists have made a great effort to study attitude in languge. The advent of Appraisal Theory provide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ourse attitude analysis. This essay studies the climax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approach of attitude in Appraisal Theory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It proves that Appraisal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yzing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in novle. Appraisal Theory can be helpful for foreign literatu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 words: Appraisal Theory; attitude; characters’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