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效果不夠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形成了“教育者”教育“接受者”接受的單向度模式,而對受教育者的“接受”態度和過程缺少研究。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鑒現代接受理論對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加以重新審視。
關鍵詞:接受理論;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33-02
一、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提出及困境
(一)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提出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概念和建設任務,并且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1]。
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眻蟾嬷赋觯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2]。
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環節,肩負著培養與造就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3]。高校大學生是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需要,又是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
(二)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困境
1.觀念上,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片面的主體觀,以為大學生只是接受教育的被動體,忽視了受教育者在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造成了教育的單向性與強制性。這種過于對象化的教育方式束縛了受教育者的主動性,易導致簡單灌輸,忽視實效;重視實施,忽視質量;重視表達,忽視接受的結果。
2.隊伍上,往往單純依靠政工人員,思想教育工作者職責履行得不盡理想。這主要是由于高校對政工人員的培養、培訓、教育和管理相對投入不夠,導致這些人員大多感覺不受重視,工作量大卻又待遇低下,人才流失嚴重,理論修養不夠。反映在實踐中就在教育質量上打了折扣,難以滿足大眾化時代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際需要。
3.方式上,形式單一,載體貧乏。高校核心價值系統教育手段單一和死板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教育者繼續沿用一個教室、一名教師、一本教案、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六個一”方法,枯燥乏味,理論和現實脫節,缺乏與學生必要的交流,缺乏真摯的情感和理性的啟發。教育者話語中空話和套話較多,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和積極參與,形成了上面說教、下面睡覺的被動場面,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二、接受理論視域中的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一)接受理論的提出
接受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一種重要的現象,它和人類文明歷史一樣悠久。人類與對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都有一個是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的問題??梢哉f,沒有接受活動,人類的創造性活動就失去了必要條件,人類文明的承繼、衍生、發展就失去可能。
所謂接受應該是指接受主體出自于某種需要而對接受客體的反映、擇取、理解、解釋、整合、內化以及外化踐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接受主體和接受客體之間在一定的接受環境中,通過一定的中介或媒介,進行雙向互動、雙向發展的過程,既是一個內化整合的過程,又是一個外化踐行的過程。接受作為一個活動過程,它是一個包括多個要素的系統。接受系統由傳授主體、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等要素構成。而從宏觀上來講,人們對一切思想文化精神客體的接受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科學認識成果的接受,也叫事實接受,它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情感、意志等主體性特征;一類是對價值認識成果的接受,如對善惡、美丑、是非、好壞等價值觀念、價值準則、價值導向等的接受,也叫價值接受。
(二)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接受系統各要素
1.傳授主體。傳授主體是指在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導者,也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意義上,沒有傳授主體的傳授,就沒有接受主體的接受活動。傳授主體在接受主體的受教育活動中具有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表現在思想定向上和行為引導上。但這種主導作用只能建立在尊重接受主體,適應接受環境的基礎上。傳授主體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通過其對教學內容、時機、環境、方法手段的選擇體現出來,也通過教師自身內在的教學理念和外在的模范行為體現出來。傳授主體自身的素質包括能力素質、理論水平、人格魅力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整個接受活動及其效果。
2.接受主體。接受主體是指高校大學生。作為接受主體的大學生是一個思想十分活躍的群體,他們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心理素質,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的品德基礎;他們有不同的接受目的,不同的接受背景,不同的接受興趣,不同的接受能力。他們的思想接受具有選擇性、能動性和建構性。他們可以選擇性地接受教育,可以逆向影響教育者,可以自主做出對教育的評價和反饋,可以自覺地完成或拒絕完成由被動向主動受教的轉化,可以有內省意識、進取精神,主動受教,也可以封閉自我,冷漠相對,頑而不化,這一切都說明接受主體有很強的主體性。
3.接受客體。接受客體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它的基本內涵是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其中,以人為本是價值基本點,共同富裕是價值目標,公平正義是核心。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重要的部分,是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豐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精華,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內涵的科學揭示。
4.接受中介。接受中介是指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方法手段以及各種傳播媒介等。接受中介是接受主體與接受客體之間實現信息變換與轉換的中間環節,接受客體是接受中介的搭載物,接受中介是接受主體接受信息的工具和通道。接受中介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愈來愈科學化、技術化、信息化、智能化。尤其是廣播、報紙、電視、書刊、電影、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出現豐富和影響了接受中介和接受效果。在接受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收到較好的接受效果,傳授者要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方法手段的更新和改進,選擇科學合理的傳播媒介,提高接受中介的功能和價值效率。
三、接受理論對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啟發
(一)提高傳授主體素質,提升主導能力
教師隊伍建設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導因素,培養造就一批優秀教師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保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納入到教師任職、聘任條件中并認真把關;二要長期堅持對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師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不學習科學理論,不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必然形成空白或偏離方向。三要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與學校的價值體系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一所學校的價值體系一旦形成,就會對師德師風建設發揮指引作用;而積極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則會進一步鞏固學校的價值體系,并成為學校價值體系的一部分。高等學校和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宣傳師德先進的典型,營造濃郁的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氛圍和環境。
(二)激發接受主體主動性,強化主體意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與外化的過程,就是大學生主體能動性發揮的過程。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與外化的過程同大學生價值認知——價值評價——價值選擇——價值實踐的過程是同步進行的,能夠決定這一過程的只能是大學生自己。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沒有內化為主導意識之前同來自于其他渠道的多元價值觀一樣,都是作為信息流作用于思想,大學生只有主動意識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與教育者的平等地位,才能對教育者提供的教育信息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或躲避;同樣,大學生也只有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事業發展乃至國家的繁榮富強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和使命,才能主動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其他價值觀,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工作中去。在主體意識的引導下,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追尋先進文化,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發揮接受中介作用,加強輿論引導
加強輿論引導一是要利用宣傳版面、校報、校園講座、校園廣播等各種宣傳載體,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輿論氛圍。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進校園、進視野、進頭腦的活動。二是要以典型宣傳為載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要大力挖掘、樹立、總結、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和人物,以此激發廣大學生投身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熱情,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切實有效地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三是要積極主動地站在高新技術的前沿,充分掌握和運用網絡、移動通信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傳播方式,不斷創新信息傳遞載體,拓展信息傳遞渠道。通過網站、論壇、博客,借助QQ、MSN、E-mail、手機短信平臺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新穎時尚地擴大正面信息的覆蓋面。甚至可以把大學生最易接受的論壇和游戲作為切入口,讓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6-10-(19).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人民出版社,2007:34.
[3]胡錦濤.邁向新世紀創造新業績——在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N].人民日報,199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