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積極倡導課堂互動教學,凸顯學生的主動性與主體性,強調師生間認知、情感和行為方式的交流與互動。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受傳統文化因素及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堂互動中出現了互動形式化、互動不平等、互動不和諧、互動缺乏本質等失真現象。對這些現象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旨在構建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課堂互動;失真現象;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91-02
師生互動是一種動態性的教學方式,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彼此分享思考、經驗和知識,彼此平等交流情感、體驗,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吳康寧認為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的。由此觀之,師生互動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課堂教學互動出現了一些失真現象,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鄭金州提出了互動教學的五大誤區:互動教學不是單向影響的教學;互動教學不是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互動教學不是追求互動形式的教學;互動教學不是單一的依賴于語言互動的教學;互動教學不是獨白式的教學。馬宇飛對互動教學容易陷入的誤區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卻沒有提出相應的對策;王獻偉提出了程式化、主客化、壟斷化的師生互動,對于進一步探討互動教學的誤區以及對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基于這些研究,本文就目前常見的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失真現象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
一、師生互動存在的失真現象
1.互動形式化
互動形式化,是指只有互動的形式而無互動的實質性內容。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體現教學互動,設計大量的展示性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團團轉,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實際上是利用“滿堂問”而進行“滿堂灌。從表象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但其實質屬無效互動。原因是教師根本沒有涉及到參考性問題,所有的問題只停留于表面,沒有進行認真提煉,思維含量極低,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內容就能做出正確回答,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2.互動不平等
互動不平等,是指教師在互動對象的選擇和學生的互動機會上有明顯的偏向性;在互動內容和時間的分配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一般來說,教師愿意同學習成績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強,自信心強,膽子比較大的學生進行互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實現的互動,只是與少數同學的互動,而絕大多數同學倍受冷落,無人問津,處于壓抑狀態。
3.互動不真實,互動缺乏本質
互動的本質是指師生之間因為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或手段的恰當使用,產生的因認知、情感和行為方式的認同、接受,甚至碰撞而引發的心靈震撼和共鳴。然而失真的互動恰巧缺乏認知、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共鳴。
(1)認知共鳴缺乏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現行的課堂教學互動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啟動者和主宰者,獨占課堂,高談闊論,而學生更多地采取順應、被動合作的行為。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在彼此的心理、思維等方面找不到觸點,信息只能單向流動,其結果根本無法達到師生認知的共鳴。
(2)情感共鳴匱乏
在互動中,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有師生的感情交流。沒有情感投入,課堂將會是一潭死水。在目前的課堂互動中,有些教師面無表情,語氣生硬,缺乏親和力,在這樣的氛圍中,雖然有互動和對話,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很難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3)行為方式共鳴欠缺
在課堂互動教學中,教師忽略了行為方式的作用。在進行口語表達時根本不配合體態語,由此減弱了有聲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在無意中也拉長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疏遠、不理解、使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從而使師生的課堂互動受到一定影響。
二、師生互動失真的對策
1.優化問題設計,摒棄互動形式化教學互動起源于問題,問題推動了教學互動。優化的問題是保證有效課堂互動的基礎。
(1)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擴大互動范圍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注意信息差,以提高學生興趣。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成績差的學生可提簡單些的問題,對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問難度較大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產生挫敗感。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并注意多用鼓勵性言語,從而使每個學生皆能獲得成功多于失敗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減少學校教育上的威脅氣氛。
(2)巧設開放性問題,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富有挑戰性的開放題,學生容易引起互動,隨著互動的展開,不斷地推動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維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學生在探索中思考、明理、發現、創新,在思維碰撞中互動生成。盡管學生的說理有不全面或有相似重復的地方,重要的是多給予表達與引導,那些奇思妙想就會盛開出美麗的創新之花。
2.營造公平氣氛,實現公平互動
實施課堂互動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互動的組織形式不同,互動的參與者及其角色也不同。但無論何種形式互動都要面對全體學生。即使全體學生沒有機會參與顯性互動也應引導他們進行隱性互動,從而發揮互動的輻射作用。在課堂提問中,要營造公平、和諧的氛圍,爭取不讓學生猜到老師將要提問誰,以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尤其要讓差生有機會平等地分享提問這種資源。同時,還要積極呵護他們回答問題的信心。堅決防止部分學生活動太多,部分學生活動太少的現象發生,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3.強化真實互動,體現互動本質
(1)轉換教師角色,凸顯學生個性
在互動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知識的消極的接受器轉變為主體參與者。角色的轉變意味著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的確立,這有利于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使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種師生間的平等交流,為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提供了自由、廣袤的空間。
(2)增加情感投入,獲得情感共鳴
課堂師生互動具有情感色彩。情感互動不僅是課堂師生互動的重要內容,而且它會引起師生相應的情緒情感反應,情感互動無論是從持續時間還是從行為頻率看,在師生互動中都占據重要地位。教師講課要充滿激情,運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情感,使師生間產生情感的認同,達到教與學雙方默契配合與和諧呼應的境界。大學英語課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教學時教師運用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去撥動、震撼學生的情感之弦,學生就會情動辭發,捕捉到作者镕鑄在作品中的情意,獲得與作者、老師情感上的共鳴。
(3)注重體態語運用,激起行為方式共鳴
有效的英語課堂互動,教師會充分發揮身體語言的作用。體態語常和教師話語同時出現,互為補充。盡管這些體態語大都是下意識行為,仍影響學生的認知學習和教學環境的質量。有經驗的教師常使用目光接觸、微笑、點頭、搖頭和手勢等來輔助教學和課堂管理,有時在講解生字和課文時教師也會用體態語來模擬情景。體態語豐富的老師往往能創設一個更有趣、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幽默的動作,都會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增添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使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探索熱情不斷涌現。可見,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準確、適當、自然協調的體態語(身姿語、手勢語、神態語、體距語),可增加課堂趣味性,促進師生互動。
結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失真現象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以上略做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盼各位同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摒棄這些形存實亡、虛假的互動,不遺余力地追求課堂教學互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金州.互動教學[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5.
[3]馬宇飛.不可忽視的互動誤區[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2003,(3).
[4]王獻偉.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變革[J].教學與管理,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