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理論基礎。高校應積極探索通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檢驗磨礪的平臺作用、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熏陶的載體作用、充分發揮高等院校教職員工“全員育人”的團隊示范作用等有效途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193-02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國思想理論建設方面的一項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進一步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戰略任務,要求“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1]。高等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重要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既是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高等學校的主導地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宏偉目標的客觀需要,也是增強目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主動性、預見性的必然選擇。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要任務。高等學校要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戰略高度,把社會主義和諧價值體系教育貫穿全過程。
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2],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要陣地。所以應力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體現到課程設置各領域,貫穿到教材建設各環節,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其深入頭腦,扎根人心,真正為大學生所掌握、所認同,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自覺行動”[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戰略課題的提出,明確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任務和內容,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指明了方向。
(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努力讓大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現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課程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展開的,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教育的核心課程,它要幫助大學生在基本理論的層面上認識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以及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容和精神實質;“中國近代史綱要”課,主要是從歷史實踐的角度引導大學生認識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準確全面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幫助學生明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必須中國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培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要是教育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人生,把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實現個人理想相統一,把弘揚民族精神和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手段
首先,積極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摒棄滿堂灌傳統教法,針對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講授法、案例法、討論法等多種授課方式,使教與學產生互動,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適時穿插錄像、幻燈片等鮮活素材,使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直觀、形象,傳授的內容和觀點也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實踐證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綜合運用,改變了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沉悶的現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明顯增強,成了學生非常喜歡的課程。
二、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檢驗磨礪的平臺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能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扎根于大學生的思想深處,就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種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接觸了解社會,從感性上增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活動,諸如組織學生深入街道、企業、農村、鄉鎮進行參觀調查,“三下鄉”、“四進社區”、志愿者服務、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讓大學生了解社會和國情,感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增強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理解,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己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為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環境熏陶的載體作用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管理的靈魂,是學校優良傳統的結晶。校園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美麗的校園物質環境和各種制度規范潛移默化地使生活在校園中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響。和諧的校園文化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具有重要作用。進行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華,使學生在體驗愉快情感過程中融洽人際關系,提高集體榮譽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學校在組織活動過程中要弘揚主旋律,突出核心價值觀。首先注重先進典型的示范、激勵作用。先進典型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杰出代表,他們鮮活、生動的感人事跡有著很強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其次要結合傳統紀念節日、重大事件、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教育。要通過舉辦藝術節、學術討論、學科競賽、知識講座、讀書節等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最后要正確引導校園內的廣播站、電視臺、網絡、校報等傳播媒體,堅守陣地,堅持原則,聯系實際,緊扣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注重發揮思想宣傳的作用,使大學生在正確、和諧、生動的輿論氛圍和高尚文明的社會生活中感受、認同、理解、接受和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標準。
四、充分發揮高等院校教職員工“全員育人”的團隊示范作用
教育引導大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職責,要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機制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學校應結合相關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政策鼓勵廣大教師、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應整合各類資源,加強和完善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輔導員和班主任為主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立和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團齊抓共管緊密配合、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專兼職隊伍相結合、學生自我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供隊伍支撐和制度保障。要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進學生生活園區、進社團,延伸工作觸角,提高滲透力,擴大覆蓋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形式更加靈活,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時效性。要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為大學生排憂解難,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實現心理和諧。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N].光明日報,2004-10-15(1).
[3]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光明日報,200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