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應用能量釋放理論,從能量控制和改變能量的作用兩種方式化解大學生不良情緒,并提出了化解的步驟。
關鍵詞:能量釋放;不良情緒;化解方式;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39-02
據有關部門抽查分析發現,當代大學生有52.1%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10%有嚴重抑郁癥狀。可見大學生的情緒問題是一種比較普遍和重要的心理問題,而隨著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發展,校園生活變得相對復雜,隨之引發了情緒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果這些不良情緒不及時解決就會造成各種悲劇發生,影響大學生個人成長、校園安全、社會的不穩定。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化解方法或者調適方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如提出制怒術、愉悅術、幽默術、宣泄術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或現象,都是能量運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聚合與離散運動的基礎上做“類波動”運動,是宇宙最基本的運動。本文將視所有大學生不良情緒為能量的聚合,站在能量角度,試圖從能量釋放理論方面對大學生不良情緒化解方式進行探討。
一、能量釋放理論
自從1884年和1885年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和丹麥生理學家卡爾·蘭格提出情緒外因學說以來,國外對情緒心理的研究十分活躍,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理論,如詹姆士—蘭格理論、坎農的丘腦學說、阿諾德的評定—興奮學說、沙赫特的認知—激活理論、情緒的不協調理論與信息加工理論、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等,但是關于能力釋放理論的應用確很少,只是有的學者僅僅提到。據生物能學的觀點,能量在不斷積累后必須及時釋放,如果總是壓抑著不讓釋放,它就要亂施淫威。
能量,指所有物理概念中最基礎的本質,其概念最早產生于物理學中,通常看做是等效于作功或作功的能力,它或者與物體(如繞成圈的彈簧或加速的火車)相聯系,或者獨立于物質而存在(如透過真空的光或X射線),它的物理量綱與功的量綱相同。
現在能量的概念已被應用于諸多領域。人體自身也是個能量系統,人的新陳代謝過程是個吸收、轉換、消耗能量,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的過程;人進行生產、生活活動時消耗能量,當人體與外界的能量交換受到干擾時,即人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時,人員將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我們把大學生所表現出的不良情緒視為各種能量的聚合。能量釋放則為通過控制能量或改變能量作用人的結構,將能量進行轉移或者傳遞的過程和事件。
二、不良情緒的定義
有關情緒的定義有很多,但是目前心理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分為有良好情緒與不良情緒之分。不良情緒是指過度的情緒反應和持久性的消極情緒,它對個體的心身健康具有不利的影響,是導致各種心身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當代大學生由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期,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不穩定,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不高,極易受外界影響。同時,又由于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非常關注自我,注重個性表達,情緒體驗豐富,情緒波動較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大學生容易產生過度體驗,如過度亢奮或過度消沉,從而形成各種不良情緒。當大學生對此沒有足夠重視或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調適方法時,不良情緒長期郁積,可能導致各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從而不利于大學生成長與成才。
三、不良情緒的表現
大學生考入大學后,由于來自的地區差異、家庭差異、生活差異、文化背景差異及種族差異,不能很快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缺乏與同學間、與老師之間必要的感情交流。尤其在學習方面,由于新的學習環境的改變,使其在學業方面再次重新排列,原來本是很優越的學生卻排名落后了,感到異常的失落,往往產生孤獨感等不良情緒體驗。其次就是一部分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前對自己過高的期望和過于完美化的理想與現實狀況發生矛盾,致使產生厭學的情緒。第三,大學生戀愛受到挫折也會直接影響其情緒。除以上因素外,大學期間發生的一些學習和生活瑣事,如考試、評獎、集體活動、畢業分配等,如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也容易引起不良情緒。大學生的不良情緒表現總結概括如下:
體能反應型:指身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異常狀態。如習慣性眨眼、做怪相、口吃等。
外在攻擊型:指由于內心的壓抑,總是尋求各種方式攻擊別人。如辱罵他人、挑逗事端、推擠別人等。
過分敏感型:指總是感覺別人在給自己制造麻煩,對別人不信任。如做事小心謹慎、注意細節、善于聯想、過分焦慮等。
過分表現型:指善于通過過分表現,來滿足心理的不足。如夸大事實真相、撒謊欺騙別人、故意穿奇裝異服等。
自卑依賴型:指不能單獨完成一項任務,總是依靠別人。如不能獨立作出選擇或判斷、容易接受別人的暗示、遇事優柔寡斷等。
四、不良情緒的危害
大學生一旦產生了不良情緒,如果不進行合理、適當地引導,很容易引發校園不安全事件發生,嚴重的會造成事故,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校園安全。因此,近年來的高校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良情緒對人的影響和危害概括如下。
首先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美國專家研究表明,因情緒緊張而患病者,占門診病人的76%。近代國內外研究也證明,情緒在一些軀體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人的疾病狀態,反過來也可引起情緒變化,兩者互為因果。消化系統是對情緒反應的敏感器官,情緒與胃腸的功能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研究證明,動物因受焦慮、恐懼、不安、緊張情緒的持續影響,幾乎都患了胃潰瘍,可見不良情緒對胃腸疾病的發生有很大的作用。反復而持續出現的不良情緒,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焦慮、恐懼、憤怒、悲哀情緒者,其冠心病發病率或復發率較高。情緒狀態的改變可以引起血壓和心率的變化,憤怒、仇恨、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可使血壓升高,尤其以憤怒、焦慮、仇恨與血壓的關系最為密切。此外,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長期壓抑和不滿的情緒,諸如抑郁、悲哀、恐懼、憤怒等,都容易誘發癌癥。
其次是對學習的不利影響。大學生由于學習的壓力不是很大,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擾就會把精力顧及到情緒上,出現曠課、逃學,或者情緒低迷,沉浸在網絡游戲中。更有部分大學生不出宿舍門口,吃、喝等都通過同學代勞等現象。如果長時間處于一種消極狀態,學習必然會跟不上,有的留級或者退學。
第三是對個性或人際關系的影響。大學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同周圍同學進行不斷地思想、學習和生活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有利于學生團體的發展而且也極大影響到自身成長。大學生提高社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決于對自己情緒的調節,存在不良情緒的學生,由于情緒的經常波動,對他們的人際交往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存在自卑的學生,經過一兩次的交際失敗后,更加不想去接觸外界,使自我更加內向,造成了惡性循環。
五、用能量釋放理論進行化解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方式及步驟
按照能量釋放理論,能量釋放主要通過控制能量和改變能量作用兩種方式將能量進行轉移或者傳遞。單純從能量釋放進行考慮,其實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發泄也是能量釋放,只是釋放的方式不科學,偏離正常生活渠道。因此,我們所講的能量釋放主要是從良性發展的方向考慮,盡可能是大學生改正自己存在的不足,早日健康走向社會。
(一)化解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方式
控制能量具體表現為能量壓力的定期釋放,這種釋放方式往往表現的劇烈、刺激、熱烈、激情,主要方式有跟朋友或同學談心,談論一些學習或人際關系方面的話題;寫一些自己專長的東西,如寫日記、寫博客、上網聊天等;通過強烈的呼喊進行釋放,如對著天空、大海或高山大喊、跟同學到歌廳唱歌等;參加同學聚會,在一起喝一點酒;做運動,如游泳、打球、跑步、瑜伽、跳繩等;外出購物,尤其女性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把錢花掉;參加旅游活動,如野炊、爬山等。
改變能量的作用具體表現在淡化能量壓力的影響,表現方式相對舒緩、閑情,主要方式有聽喜歡的音樂,尤其是輕音樂;有規律的深呼吸;午間休息,如喝茶、喝咖啡等;吃零食,如咀嚼口香糖、吃糖果等;練字、繪畫。
(二)化解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步驟
大學生化解不良情緒可以通過老師、朋友或者自我進行,下面以老師協助化解為例,演示其應用步驟。應用能量釋放理論化解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步驟一共分為五步,具體為:
第一步,根據日常教學情況,發現學生的不良情緒現象。老師要根據其不良情緒類型進行分析、歸類。
第二步,找到該學生進行談話,指出其思維方式或者處理問題的方法出現了失誤。幫助他弄清楚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怎么會發展到目前這樣子。可以直接或者間接介紹能量釋放理論。
第三步,提出該學生存在的不良情緒是后天造成的,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改掉,培養其改正的自信心。
第四步,根據該學生存在不良情緒的類型,確定采用哪種能量釋放方式進行,學生本身就是外向型性格,一般首先要采用能量壓力的定期釋放方式,短時間把多余能量消耗掉,然后再進行改變能量的作用的方式繼續鞏固;如果學生本身就是內向型性格,則先采用淡化能量壓力的影響方式釋放能量,然后再采用控制能量方式。
第五步,為了進一步鞏固建立良好的情緒氛圍,可以將改變能量的作用方式慢慢培養成一種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用。
結論
基于能量釋放理論的應用,在大學生糾正不良情緒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越來越成熟,只要經過不斷引導,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釋放能量和壓力,絕大多數學生很快就會走出困境,建立起一種良性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丹尼斯·韋特利.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和生活的意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黃希庭,等.健全人格與心理和諧[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3]楊智馨,蔡秀玲.情緒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