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因專業性強,就業信息的收集篩選及分類成為其就業成功的關鍵環節。探討了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過程中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及方法與原則。同時根據就業性質的不同,提出就業信息分類的建議。關鍵詞: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收集篩選;分類
中圖分類號:G648.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44-02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及就業體制的改革,畢業生就業渠道多樣化,與改革前的單一渠道——國家統一分配差距巨大,使得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必須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用人單位的信息,因此畢業生對信息把握的準確度在就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農林類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在全球氣候變化、環境問題、糧食問題等因素的作用下,目前受到社會上的廣泛關注。生態農業、碳匯造林、低碳經濟、生物能源等作為不可更新資源為主導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的替代形式,專業性人才缺口相對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信息收集、篩選、分類工作,可以幫助畢業生找到更合適的工作,推動農林類專業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一、就業信息渠道
就業信息渠道是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平臺,這些平臺形式多樣,但總體表現出信息流通量大,崗位數量多,人才信息豐富等特點。就目前國內而言,主要的就業信息渠道有以下幾種。
1.就業指導中心。各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是聯接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主要紐帶。由于目前運行的“雙向選擇”就業體制,用人單位對專業性技術人才的需求難以通過單位與學生本人直接聯系溝通,其將人才需求、用人計劃、崗位數量等信息發送給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再根據就業信息人才要求特點,聯系畢業生做好應聘準備。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發布的信息大都來自用人單位對本校專業應屆畢業的確切需求[1],信息可信度高。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專業性強,畢業生要時刻關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信息發布情況,掌握崗位需求動態,提前做好面試準備。
2.人才招聘會。由各級人事部門或高校組織的人才招聘會,不僅可以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提供當面交流的機會,而且崗位需求數大,畢業生通過個人展現、問題回答、工作構想等提高自己在應聘過程中成功機率。但是,由于面試交流時間甚短,僅僅數分鐘,畢業生需要在短時間完全展現自己相對較難,應在面試前提前做好準備,對人才招聘會上的各家用人單位的專業需求進行分析,總結出簡潔的面試內容,增加面試人對自己的印象分。
3.就業網站。當今世界網絡極度發達,網上信息量大,資源共享類型多樣,一些知名招聘網站如智聯招聘網、中國英才網、528招聘網、51job招聘網等,每日有益職位發布信息可達上萬條。對于畢業生而言,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招聘信息(包括就業政策變化、行業發展現狀、市場分析等),而且節省交通費與簡歷成本,經濟實惠。畢業生上就業網時,應掌握最新的就業信息,及時獲取潛在的就業職位。
4.實習單位。在畢業生臨近畢業前,學校或個人會去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踐。畢業生在單位實習過程中,對本單位各方面的情況有所了解,單位對畢業生實習過程的表現也可進行判斷。單位有人才需求時,實習畢業生表現、條件、潛力等綜合素質符合單位的要求,畢業生就可能成為招聘的優先考察對象。因此,在實習時,畢業生應揚長避短,充分展現自己,并收集單位企業用人信息,從而在就業過程中提前獲取信息。
5.政府機關網站。政府機關網站發布的信息是最權威、最真實的就業信息之一,國家及省公務員崗位發布、就業政策動向、自主創業優惠政策、人事招聘信息等等,均可通過網頁進行發布。畢業生報考公務員或應聘崗位時應時刻關注報考條件、專業需求、崗位數量、學歷要求等等,尤其是農林類專業畢業生更應留意這些因素,以免審核不過關,中意的崗位無法報考或應聘。
6.中介機構或報刊雜志。中介機構及報刊雜志的就業信息涉及面廣,以面向社會為主,服務業、物流業、制造業等居多,不少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逐漸開始轉變以往只找穩定工作的心態,轉而往勞動性職位應聘。對這樣的就業信息,應參考老師、學長、單位在崗員工等的意見,綜合自己的目標、想法對信息進行收集。
二、就業信息收集篩選的方法與原則
就業信息的收集篩選,是大學生就業成功的關鍵環節[2]。如何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篩選,避免盲目收集大量的無關信息,造成就業決策上出現失誤。
1.相關性篩選。由于各式各樣的信息眾多,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必須注意信息的相關程度,否則易造成就業選擇過程中目標性不明確,浪費時間與精力在相關性很小的崗位上(如農學、林學、植保等專業學生卻應聘機械設計崗位)。因此,在信息收集后,應針對自己的能力水平、專業特色、發展前景等對就業信息進行篩選,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進行應聘。
2.真實性判斷。目前就業信息發布渠道多樣,因有利可圖,不法分子會借助虛假信息向畢業生騙取報名費、服務費等,造成畢業生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損失。因此,就業信息的判斷也是畢業生能否正確擇業的關鍵環節,畢業生在就業信息收集過程中應遵循真實、準確、可信的原則,以多詢問,多溝通,多交流為導向,避免被虛假信息所欺騙。
3.時效性總結。由于就業信息發布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即在應聘人員面試后就失去效果。在收集就業信息時,不能只判斷其真實性,還需要注意發布的時間、報名截止期、面試日期等,對已經過期的就業信息應該剔除,避免出現辛辛苦苦準備面試,卻發現用人單位早已經面試完畢的尷尬現象。
4.可達性分析。農林類專業畢業生專業性強,未修讀會計、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雙學位的畢業生,應聘類似專業崗位的成功機率相對較小。在就業信息收集時,應選擇專業對口、可達性強的信息,避免一簍子全攬,漫無目的地到處投簡歷。因此,就業信息篩選時,需根據自身專業特長、身體素質、社交能力等選擇不超出自身范圍的應聘信息。
三、就業信息的分類
就業信息經過了篩選后,還是顯得雜亂無章,因此,需要對各類就業信息進行整理分類,方便畢業生本人對就業信息的查詢。具體可以單位性質為第一分類標準,并結合行業、薪資、前景等進行歸類整理。
1.公司企業型信息。農林類公司企業基本上以技術應用及產品批量生產為主,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金鷹集團、超大集團、永安林業、隆平高科等上市公司,在新型農業、碳匯造林、生物能源、生物肥料、苗木育種等方面需要大量人才,對林學、園藝、植保、農業技術等專業學生需求遠超過以往。農林類畢業生對這些公司企業的就業信息進行分析,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最佳崗位,或根據就業信息要求,彌補自身尚有的不足,盡最大可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2.事業單位型信息。各種農林類事業單位,如風景區管理局、種苗站、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因行業發展需求,也有人才引進的需求。由于事業單位招聘需經過考試這一基本關,畢業生對該類就業信息分類時應認真查詢用人單位對專業、工作經驗、業務能力的基本要求,并根據招收人數、往年報考情況等劃分出應聘難度等級,再根據自己的條件報考崗位。
3.行政機關型信息。行政單位部門如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林業廳、農業廳等,會將招聘公務員計劃在單位網站主頁或公務員局網站進行公布。由于報考公務員的競爭大,畢業生在收集此類就業信息時,需要關注報考人數與招收人數比,將報考難度歸納分類后,根據個人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考慮,選擇最有可能考取的職位進行報考。
4.自主創業型信息。大學生自主創業類型包括自然人合資、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獨資三種形式[3],有自主創業意向的畢業生不僅需要了解政府的自主創業優惠政策,還應對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投資評價等進行綜合培訓,掌握自身亟須提高的各種專業技能,對個人從事行業性質應有清晰地認識,針對行業管理的差異性,進行自主創業方案分類,選擇最適于自己的創業類型。
參考文獻:
[1]袁莉.淺論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搜集與科學運用[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2).
[2]孫鳳琴.淺談大學生網上就業信息的搜集和處理[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4).
[3]山東省工商學會.當前自主創業的新動向與對策[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9,(5).
Employ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creening and classification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Graduates
HU Jing
(Vocational guidance centre of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graduates, due to professional specialtie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creening and classification become the key sector of employment succession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channels, methods and principles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graduates. Meanwhile, the advices of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Graduate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screening, clas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