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民辦高校輔導員主體職能的不斷拓寬,客體受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構建一支高素質輔導員隊伍勢在必行。和諧輔導員團隊應該職責明晰、各司其職、各有所得、結構合理、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能達到辦事高效、相互協調、融洽相處、良性運行的目的。
關鍵詞:民辦高校;輔導員;和諧團隊
中圖分類號:G522.7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8-0208-03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1]。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從以上角色定位來看,高校輔導員在高校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新形勢下,輔導員的主體職能在不斷拓寬,既要育人、管理、服務,更重要的是協調,特別是民辦高校輔導員是充當各部門溝通與協調的橋梁,涵蓋所有部門,如學生工作部門、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財務處、總務處、圖書館等等,這些部門的一些事務的處理、文件的下發與執行都要通過輔導員去完成。其次是客體受教育環境發生了變化(如網絡的普及性、文化的多樣性、就業的自主性等等),由于環境的變化,受教育者的教育與管理就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針對這些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各高校勢必打造一支高素質輔導員隊伍去完成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教育使命。因此,新形勢下對構建和諧輔導員團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二、有關概念的釋義
(一)團隊
目前,被國內外學術界普通認同的團隊概念有:1)團隊是為數不多的一群人,他們有設立好的目標,團隊是一個為共同目標承擔義務并且相互負責而共同達成目標(KatzenbachSmith1993);2)團隊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目標而組成的集合體(斯蒂芬·P·羅賓斯1997);3)團隊是以一定群體價值為核心的諸多運行機制的有機組合和運動過程[2]。根據以上定義筆者認為團隊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團結一致為,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堅毅奮斗到底的一群人。
(二)和諧
“和諧”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戰勝萬物的思想武器,荀子曰:“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3]只有“和”才能使一個組織,一個學校,甚至一個國家團結一心,戰勝萬物,孟子更是明確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人”在“天、地、人”中具有最高地位,“和”在“時、利、和”中具有最高價值。
“和諧”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5]筆者認為“和諧”是指事物多種因素的集合,它們相互配合,協調組成新的事物,達到理想的效果。和諧內在包含的多樣性、差異性、矛盾甚至沖突,但是,事物最終會達成更高層次的統一與協調,即和諧。它承認事物的多樣性、差異性甚至是矛盾性;不能用整齊劃一的絕對化的思想看待事物;要正確地認識事物,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必須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充分尊重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善于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
(三)和諧輔導員團隊
根據以上和諧與團隊概念的界定,和諧輔導員團隊是指輔導員在團隊內部成員與成員、成員與團隊、團隊與學校之間利益相系、各得其所、和衷共濟、協調發展的一種社會表現形態,每一位輔導員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一群人。用抽象的話來表達,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團隊;從實踐上來說,構建和諧團隊需要從人際關系、資源配置、組織結構即個人、群體、集體等方面去著手,以形成具體的條件和機制。其中,和諧輔導員團隊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諧。它的內涵主要應包括:成員之間的和諧(輔導員與輔導員之間的和諧、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輔導員與主管部門之間的和諧、輔導員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的和諧)、制度保障體系的和諧、團隊精神認同上的和諧。
三、對民辦高校和諧輔導員團隊的構建
(一)各司其職
長期以來,關于高校輔導員的崗位職責與角色定位,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界定與討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知識經濟初露端倪、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進等外在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之教育者、教育對象自身的變化,人們對高校輔導員角色的調整及其職責范圍的延展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進一步抓緊制定和明確規范高校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是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換而言之,如果我們崗位不明、職責不清,那難免出現“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卻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的狀況;或者出現“揀芝麻,丟西瓜”、“種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尷尬局面[6]。
民辦高校輔導員集教育、管理、服務、協調于一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按照黨委的部署有針對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也就是說,高校輔導員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規律和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德育工作,并以教育為出發點的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指導學生成長。高校輔導員主要應該履行如下崗位職責:1)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2)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3)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參與處理有關突發事件,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4)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5)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6)以班級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班級集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組織力量;7)組織協調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組織員等骨干共同做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8)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做好學生骨干培養工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7]9)關心、關愛、關注特殊學生,做好適當心理干預工作;10)協調任課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及其他學校各部門的事務性工作。
只有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做好了什么,才能得到學校與社會的認可,才能有所得,和諧輔導員團隊才有存在的根基與價值。
(二)各得其所
這個“得”即指利益,利益是推動社會運行的動力,也是輔導員工作的動力。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當個人的正當努力得不到相應地合理回報、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時,人們為什么要為之而奮斗、不辭辛勞呢?
既然“得”是利益,而利益是輔導員工作中的動力,那么就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民辦高校輔導員的根本利益,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如表現好的輔導員應給予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即教師身份與行政身份,那么他們的收入或評定職稱就應該要么參照教師系列,要么參照行政系列,總而言之,其一,不能與一般教師的收入或行政人員的收入有太大差距;其二,學校應滿足輔導員發展的需要,給他們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科研方面應提供平臺與經費;其三,評定職稱方面,應放低門檻,由于他們長期工作在最基層,事務“雜、繁、亂、多”,在工作上奉獻的時間與精力比一般教職員工都多,從而導致從事科研的時間與精力嚴重不足,因此,在評定職稱、晉升職級時要適當照顧;其四,要解決好輔導員安全的需要,這個“安全”是指后顧之憂,一般從事輔導員這個職業都是35歲以下,那35歲以后呢?公辦學校一般都能如意轉崗,成為一名教師或行政人員,而民辦高校,只有少部分轉崗,畢竟行政崗位有限,并且只有現任領導調離后才有機會,而轉教師系列又渺茫無邊,這樣,輔導員工作就沒安全感,沒安全感就無法搞好工作,和諧也就無從談起,當務之急應該加快推進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進程,解決輔導員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工作。
(三)結構合理
和諧輔導員團隊的結構是指組成輔導員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什么樣的輔導員團隊的結構,就有什么樣的輔導員團隊的功能,有什么樣的輔導員團隊功能,就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或效能。結構決定功能,所以對輔導員團隊的結構進行合理地整合,是構建和諧輔導員團隊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
合理地對民辦高校輔導員團隊結構進行整合應該包括:1)年齡結構整合。高校在保持內部二級學院或系輔導員穩定的基礎上,應該打破傳統的歸屬框架,在全校范圍內適時有序地進行調配,從事多年有經驗的輔導員與新上崗無經驗的輔導員應該適度搭配,以老帶新,使二級學院或系的專職輔導員在年齡層次上保持依次排列的框架,從而可以避免新輔導員“摸著石頭過河”試對試錯。2)知識結構整合,一個二級學院或系的輔導員團隊應該根據其工作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的需要,進行相應地調配和調整,避免出現相近知識和能力之間重復配置,一支優秀的和諧的輔導員團隊,需要有文科專業主要包括專業對口者有一定特長(如音樂、體育、表演、舞蹈、計算機等專業),只有當每個團隊擁有合理的人才配置,才能順利地開展各項活動,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多樣性需求。3)性別結構整合,性別的合理配置,既能為輔導員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同時,也有利于在特定環境和特定對象面前發揮各自的優勢。
(四)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就是在強調和諧相處的同時,尊重個人,包容個性,通過協商共識,使多樣性之間達成諧調、合作。和諧相處的價值在于它是多樣性、差異性社會的合理控制和自主秩序,是多樣性的統一。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多樣性及其個性差異是必然存在的。通過排斥多樣性及其個性差異來達到所謂的和諧,只能是缺乏生機的和諧;具有生機的社會和諧,就是既尊重多樣性及其個性差異,又力求在其中尋求統一性、共同性和互補性,并最終達成共識。
由于輔導員個體之間本身存在著多樣性,以及學生又存在著多樣化需求,要想建構和諧輔導員團隊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注意輔導員團隊的組合,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院系一級的組織是學生工作辦公室或輔導員辦公室,一般由院系學生工作負責人和輔導員構成,這些輔導員有的擅長于心理輔導,有的擅長于文娛活動的組織,有的擅長體育活動,有的對思想理論問題有較深入地研究,等等。如果單槍匹馬地去做,只能使學生片面地發展或一些工作開展的不盡人意,甚至無法開展,通過角色搭配與團隊組合后,輔導員們既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又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從而更好地完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
(五)和衷共濟
和衷共濟也是構建和諧輔導員團隊必不可少的條件,它是衡量輔導員人際關系是否和諧的基本準則,在貫徹和衷共濟理念時要牢牢抓住兩個根本:1)理解是基礎。構建和諧輔導員團隊,要協調處理好團隊內部的各種人際關系,理順輔導員團隊的思想情緒,做到彼此理解,形成全體員工各盡其能、各展其長、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和諧輔導員團隊內部關系需要廣大輔導員以真誠、尊重、寬容、互助為原則,構建生活和諧、工作和諧、學習和諧、心理和諧的同事關系。同時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的勞動,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2)協作是保障,人是最寶貴的資源,堪稱團隊的基石,因此人是團隊精神的基本載體。團隊精神關鍵是協作精神,我們不能忘記團隊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和諧輔導員團隊應該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即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教育管理服務的任務,完成任務的保障就是凝結人心,互相協作,形成合力。當達到這種要求時,團隊就會出現和諧局面,從而產生1+1>2的放大功能。
參考文獻:
[1]周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Z].2006—7—23.
[2]牛彥峰,王業.和和諧團隊的哲學研究:基于解構主義思維[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30-32.
[3]張覺.荀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62.
[4]李學勤.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01.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二版)[S].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454.
[7]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
How to Build up Harmonious Teams ofCounselor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U Nao, Hou Chong-fu, CHEN Bing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Abstract: With the counsellors' main function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enlarging continuously and with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objects affected changing continuously,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up a team of high-quality counsellors. A team of harmonious counsellors should have clear responsbilities and reasonable inner structure. They each carry out their? duties and reach their proceeds on their own. They 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and also with diversity. Therefore only by satisfying these demands can we develop a team who work with high efficiency,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and operate smoothly and harmoniously.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 up; counsellors; harmonious t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