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收集信息的方式來劃分,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教師評價類型:(1)教師素質評價。評估教師所需要的素質或勝任力,一般是用紙筆測驗的形式進行。(2)教師績效評價,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評定,一般是在工作中通過課堂觀察,由領導、同事和學生等作出主觀性評定。(3)教師有效性評價,又稱教師效能評價,是對教師施加給學生的影響進行評價,一般是通過建立回歸方程來預測學生應該取得的進步,并將之與學生實際取得的進步進行比較來得出結論。我國的教師評價主要側重在教師素質評價和教師效能評價方面。教師績效評價成為目前教師評價需要加強的內容。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我國評價標準的改革很滯后,特別是有些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還在沿用舊的評價標準來評價教師。而且,由于教學工作的難度大、復雜性高,
“即使在非常具體的課堂背景下,也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在影響優秀學生的學習上,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理想的角色?!币虼?,如何公平、公正、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仍是多年來未能很好解決的難題。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教學質量是評價主體遵循一定價值準則,運用一定技術對評價對象——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態度、教學組織能力、教學智慧及技巧、教學效果的全面反映。評價可使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掌握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反饋給教師本人,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不斷成熟和發展;也有利于了解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有利于教學管理有序化、規范化、科學化,能對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文基于當前課堂教學評價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教學評價的建議。
一、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針對性不強。
在實踐中,我們經常存在用同一個標準對每一個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情況,這樣導致評價工作量非常大,很難更有針對性地對優秀教師,尤其那些急需幫助的教師提供及時的改進建議。我們應該借鑒美國所建立的個別化教師督導與評價體系,對不同的教師或教師群體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通過不同的程序和時間安排進行評價和指導,如新教師、不合格教師和優秀教師不僅在評價標準上有所區別,評價周期也可以不同。
2.教師自評工作未受重視。
教師自評是教師成長為反思型教師的重要途徑。因為與其他外在評價相比。教師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對象,知道自己工作中的優勢和困難,更能內在地評價自己,準確表明自己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一部分教師對自我評價重視不夠,自評表填寫比較籠統、簡單,導致信息不全面、不細致、不準確,這不利于管理部門了解教師本人對自身教學工作的評價意見和要求,也不利于教師發揮主體性作用,不利于教師逐漸發展成長為反思型、研究型教師。
3.同行評價容易存在人情分,使評價價值大打折扣。
同行評價往往存在著照顧同事情面、怕得罪人的一些主觀因素,導致評價分數偏高。同時,目前,多數學校所開展的同事評價往往直接與教師的各種利益或名譽掛鉤,從而增加了教師之間的摩擦或矛盾,使得同事之間相互提防,存有私心,容易影響對評價對象作出客觀、合理、有價值的判斷并提出改進建議,從而削弱了同行評價對教師的促進功能。
4.評價政策制定不完善,且宣傳不足。
教師評價的過程,既包括評價政策的制定,也應有評價政策的宣傳學習過程。一所學校有無教師評價的書面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教師評價政策的成熟程度,也影響著教師評價導向功能的充分發揮。從英美等國的做法看,建立考核共識或召開考核前會議,學習教師評價文件,明確考核標準,是教師評價過程的第一步。一些國家也把教師評價政策文件作為入職教師首要的學習文件。實際上,我國目前的評價政策制定很不完善,缺乏教師申訴的制度和渠道。同時,宣傳問題較大,導致教研室對評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抓教學質量是本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關注評價政策的制定過程和宣傳學習過程,是目前教師評價改革中需要加強的一個環節。
二、改進教學評價工作思路
1.不斷完善評價方案。
可以說,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案總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斷地完善和補充,需要結合評價過程,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尤其要精心調整、設置評價指標和問題,使評價工作趨于科學、合理。
2.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法。
目前的教學評價主要以定量評價為主,定性評價多為參考。這種評價方式有些僵化,不能很好地包容豐富的教學信息,因為任何指標設計都會存在遺漏重要信息的弊端。應當向充分發揮定量與定性結合,以及評分與調查、訪談相結合方面尋求突破,使教學評價全面化、整體化。
3.改進評價組織過程。
在組織評價過程方面,應加強對各類評價主體的培訓。以減少組織工作不到位對評價結果的消極影響。要在學生中進一步宣傳教學評價的意義,加強學生的學風教育,把學生培養成負責的一代。學生評教本身就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措施,促使學生認真負責、如實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同時,要加強對教師同行評價者的教育,強調評價的客觀性,這不僅對教學評價工作本身和改進教學有價值,而且對學生也有表率作用。
4.改進評價方式。
目前的教學評價工作主要采用由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令教師覺得是被動檢查其教學工作,給評價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且影響了評價的激勵及導向功能的發揮。為此,應逐步由“要我評”轉向“我要評”。這需要進一步研究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教師心理狀態,調動教師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教學,最終臻于自覺自愿地主動要求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其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使其教學風格和教學效果得到肯定和認可,為促進教師發展、推動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做貢獻。
5.建立健全和宣傳教師評價申訴制度。
評價畢竟存在一定主觀性,甚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終的評價結果可能與教師的自我評價和認識有一定差距。這需要制定好教師申訴的制度,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取得一致的認識,以收到最好的評價效果。
6.重視教師自評。
應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在評價開始時就要和教師溝通,根據教育教學實際和教師本人的情況,形成個體化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渠道和方式,鼓勵教師自主提交評價資料,給教師提供表現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機會,同時要創設寬松的氛圍,鼓勵教師提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與教師一起分析各種嘗試和探索。在對評價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時,要與教師進行充分溝通,注重資料的背景和影響因素,達成評價結論的過程要與教師進行一起討論,對教師存在的優勢、不足和進步形成清晰的認識,注重分析現象的原因,提高教師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與教師一起提出改進建議。
7.開展有針對性的分批分層次教學質量評價。
為了使評價標準更好地適應教師的個體差異,可以借鑒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中,新教師和不合格教師的正式評價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而優秀教師可以每年、每2年或3年一次的做法。學校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和創造性,還可以發動教師在滿足基本表現標準的基礎上,自主提出個人的發展規劃和評價標準。一個教師如果能合理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并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就可以說是一個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