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寫作文,不少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難”或“沒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東拼西湊,作文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如何寫好作文,是師生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那么,該如何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扎根生活,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寫作的素材來自于生活。而寫作文,就是把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葉圣陶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币虼耍鳛橐龑д叩慕處熅捅仨氂幸庾R地鍛煉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
以寫人為例。學生的世界無非就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三部分組成。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學和老師等都是他們熟悉不過的人,因此,可以從這些人開始訓練他們的觀察力。比如,讓學生自選一位熟悉的人作為觀察對象,對象可以是老師、父母或同學,觀察的內容是:身高、臉型、眼睛、膚色、表情、衣著打扮(顏色、款式)等,以及他們的語言和動作,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觀察對象的特征。觀察一兩周后,再讓學生們寫下來。
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少學生的作文,不再像以前那樣千面一孔、空洞無物,而是顯得頗為生動有趣。比如某位學生描寫他們班主任,就突出了班主任的禿頂和體型。他是這樣描寫的:
“我們班主任40歲左右,身材不高,體型還有些胖,大概是對我們太操心的緣故,他的頭發差不多都掉光了,中間的頭皮都露了出來,只剩下一圈稀稀拉拉的頭發,就像一個有護欄的溜冰場一樣?!苯又?,他還特意描寫了班主任的動作:“別看班主任長得有些胖,可是他走起路來卻很輕。有一次自習課,我正在做作業,不知什么時候做完了,抬起頭一看,居然發現他正在我旁邊站著,我大吃一驚,心想他走路可真輕啊,就像會輕功一樣,一點聲音都沒有?!?/p>
這篇作文之所以寫得真實自然、形象生動,與學生對這位班主任細致入微的觀察是分不開的。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逐漸學了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養成了良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作文素材也逐漸增多,并不時能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二)指導閱讀,借鑒前人優秀經驗
不少學生抱怨作文不知該寫什么,寫的作文往往是內容空洞,味同嚼蠟。究其原因,除了缺乏生活體驗外,重要的是閱讀面太狹窄,知識貧乏。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應該讓學生多閱讀優秀的文章。
1.借鑒和運用語文教材。我們的語文教材,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語言生動形象,其寓意深刻雋永。對于這些課文,除了讓他們多讀多記外,我還會結合范文的特色,在講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從范文中借鑒和運用材料。比如《說“勤”》這篇文章,作者就列舉了大量的事實:馬克思用了40年的時間,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才寫成了《資本論》;司馬遷從青年時代起就收集了大量的歷史素材和社會素材,才完成了“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掌握了這些材料,學生在寫有關勤能補拙等類型的作文時,就可以有所借鑒和運用了。
2.鼓勵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要寫好作文,單單靠借鑒教材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名著,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就強調學生“要大量閱讀”,“一學期讀它80到100萬字不為多”。書讀得多了,就能使中學生廣泛地接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這就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領域,寫作文時才不會覺得無話可說。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課外讀物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比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中外的文學名著,讓學生每學年讀兩三部,或者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來搜集需要的閱讀信息,還可以開設閱讀課,讀一些佳作美文、古代詩詞等等,來增加學生的閱讀愉悅。
3.做讀書筆記,寫閱讀體會。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老師要鼓勵學生隨時把文章中精彩優美的詞句、段落,以及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摘錄下來,并加以吸收利用。培養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鼓勵他們寫下閱讀體會或隨感等,然后把其中的優秀習作作為范文張貼在教室的后墻,達到表揚、鼓勵的目的。
(三)作文批改,多種方式相結合
對學生辛辛苦苦寫好的一篇作文,有的教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其進行字斟句酌的批改,而學生本人卻不領情,充當“看客”角色;有的教師則以工作繁忙為由,粗略批改后,寫的評語往往求簡,或不痛不癢、套話連篇,或嚴肅呆板、索然無味,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創作欲。因此,作文批改,宜多種方式相結合。
1.教師批改。精批細改固然有好處,但學生未必都愿意逐字逐句看,其結果是吃力不討好;也有的學生只關注教師給出的等級,并不關心批語和修改意見。粗略批改又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可能會因此質疑教師的責任心。因此,我主張在批改作文時,要抓住主要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點評,給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有所“警醒”與收獲。寫評語時也要注意措詞,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坦率交流,以寬容與鼓勵為主,用飽含感情的評語,抒寫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從而獲得學生信任,讓他們從中得到進步的信心與力量。
2.學生自改。學生是寫作的主角,教師要學會把批改的權力還給他們。指導學生自改作文,可以讓他們先從錯別字、病句和不正確的標點符號開始改起,再慢慢引導他們擴展到作文的主題、立意和構思等方面。當然,自我修改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都應和學生共同分享,學生得到肯定,勢必會增大寫作的興趣。
3.學生互改。俗話說:“當局者迷。”學生常對自己的作文因“迷”而發現不了應改的地方,在自改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互相修改。通過互相修改,學生容易從別人的習作中學習到不少的新穎觀點和好詞佳句,對自己作文的不足認識得更為深刻,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和寫作技巧。但學生互相批改作文難免會出現評價不當、分析不準等現象,所以教師要再進一步復批,檢查學生的修改情況,對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意見。
總之,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個性,因材施教,靈活多變,才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