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從出生到死亡,他的行為、心理和空間環境之間就存在著各種微妙的聯系。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特定的空間內度過的,空間創造環境,環境影響著人的行為模式和心境。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而學校里的大部分時間又是在教室里度過的,因而教室環境與中小學生的關系甚為密切。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人和空間環境的相互作用規律,從而促進更合理的建筑空間設計。環境心理學中的教室環境主要是從物理物性,如教室光線、色彩、地面軟硬度、擺設和各種裝飾等方面表述的。下文筆者也主要探討物理層面的教室環境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問題。
一、教室光線與課堂教學
本文提到的教室光線,主要指日光燈的照射和太陽光線反射到教室的光線亮度,即自然光。柔和間接的自然光是最利于教學的光線,在自然光的沐浴下。學生的心情會非常舒暢平和,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白天盡可能地采用自然光。當然有時候,特別是日照強烈的夏季,陽光過于強烈而直射教室內,這對學生的注意力會有很大的影響,這時,應充分發揮教室中窗簾的作用,避免陽光直射人教室內。所以,靠南的窗戶一定要配備窗簾。至于日光燈的光線最好以接近日光為主,不要用度數小、光源效果差的白熾燈泡,宜采用熒光燈。也不要在日照燈上懸掛飾物,以便影響燈光的效果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早在1987年國家就明確規定了中小學教室采光和照明的衛生標準,而實際上,真正能按標準布置的教室實屬鳳毛麟角。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在艱苦的環境下更能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有些教師還把自己當時的學習環境作為借鑒,過分夸大個人的內在因素,而忽視了一些外部因素。事實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室環境對師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教室的光線。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在有點昏暗的教室內上課的話,容易犯困;而在光線強烈的情形下,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甚至還有刺痛的感覺。因此太暗或太明的教室光線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當前中小學生近視的比例逐漸增加,這除了與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方式等自身原因外,教室光線的不合理也是—個重要原因。
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室光線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教師的上課熱情,從而構建出生動活潑、師生良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及時創設適宜的教學光線問題不可忽視!
二、教室內部色彩與課堂教學
“色彩本身就是一種形象藝術的濃縮語言”,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等都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國外學者Ketcham曾經對教室色彩變化與學生學習變化之間的協同性進行過比較研究:在第一所學校里,教室沒有粉刷過。在第二所學校里,教室的墻壁和天花板分別粉刷成普通的淡黃色和白色。在第三所學校里,按照色彩產生動力的原理,教室的走廊被刷成令人興奮的黃色,配上灰色門;朝北的教室粉刷成淡玫瑰色;朝南的教室用的是冷色,如藍色和綠色等;前方墻壁的色彩比兩側墻壁的色彩深;美術室用非彩色的灰色,以減少耀眼程度。經過為期兩年的觀察,得出的研究結論是:第三所學校的學生在幾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第一所學校的學生進步最小;第二所學校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介于前兩者之間。該研究表明,教室的色彩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存在密切的聯系,且這種聯系在中小學生中表現更顯著。因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較弱,自制力也不強,注意力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容易分散,而且他們對色彩有強烈的興趣。所以在色彩搭配合理的教室里學習,學生不再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而更容易將其看作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習成績和身心發展“雙贏”的目標得以實現。
教室色彩的主要應用集中體現在天花板、墻面、門窗和窗簾、桌椅、地面等。下面筆者主要就這幾方面展開分析,探討它們與中小學生課堂學習的具體關系,并且提出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合理的內部色彩。教室內部色彩的應用并不是一種或幾種色彩簡單地放在一起的堆砌,這樣不會產生愉快舒適的空間環境。如果使用的色彩繁多、凌亂,或者單一、缺少變化,都會使人產生一種雜亂無章或呆板沉悶的感覺。對于教室內部色彩的具體運用,聯邦德國曾在這方面做了大膽嘗試,他們在新建的中小學教室內采用了幾種不同色彩,使整個教室內部環境更顯得生氣勃勃。他們在教室內窗一側,采用草綠色,以幫助學生消除視覺疲勞,增加舒適感;放黑板的一側涂上白色,把黑板反襯出來,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天花板采用淡黃色,既可使光線柔和,又可使教室四周的反光增強;書桌使用潔白的塑膠貼面,既便于擦拭,又增強反光,使人產生清爽的感覺。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不僅師生的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他們的心情也會比較愉悅。這一嘗試對我國的中小學教室內部色彩的應用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既然教室的內部色彩的應用與課堂教學與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我們就應該發揮這種優勢,不要像過去一樣把它看得無足輕重。以下主要談一下如何合理地設計教室的內部色彩。
1.天花板
教室天花板是當前中小學教室內部色彩使用最少的地方,一般都是白色的。白色在過去也一直被認為是最理想的色彩,但當學生置身于過多的白色環境里,時間久了會感到茫茫然,視覺缺少焦點,產生單調心理,且易引起眼睛疲勞。科學研究表明,淡黃色的天花板會給人一種舒適安逸的心理感覺,又能使思維敏捷。因此,近年來,淺黃色成為教室天花板的理想色彩。
2.墻面
墻面距離學生的視線較近,故應注意為學生提供消除視覺疲勞、使其感到愉悅的色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中發現,綠色是最不容易讓視覺疲勞的色彩,尤其是那種淡淡的蘋果綠,人們稱之為“保護色”。所以說教室墻面可以廣泛使用各種綠色,不僅對保護學生的視力有幫助,而且可以營造一種自然寧靜的氛圍,使得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曠神怡,從而能夠靜心地學習。此外,教室內的基色還應與教室的朝向相配合。一般來說,朝南的教室由于經常有陽光照射,溫度相對較高,室內基色以淺冷色為宜,如淺藍、淺綠、淡青等色彩,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涼爽、舒適、安靜;朝北的教室由于射入的陽光少,溫度較低,若再使用冷色做室內基色,就會顯得更陰冷,給學生以壓抑和陰森感。在這樣的教室內,宜用淺紅、淺橘黃、米黃或淺褐色做基色,這樣可以增加教室內的生氣和活潑感,使學生產生溫暖、快樂的感覺。
3.課桌椅
課桌椅是除了書本之外,學生學習使用的最主要設施了。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在課桌椅上進行的,因此它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由于學生經常伏在桌子上看書、寫字等,桌面距離人的眼睛也最近,因此桌面可設置成較低純度的冷色,具有鎮靜和冷靜的作用,這樣即使學生在較長時間下也不會產生焦躁煩悶的情緒,更有利于安靜地學習。在實際應用中,可使用淡黃色或暗紅色的帶有木材紋理的色彩,這可給人一種結構緊致、細密的感覺。目前,我國小學教室內的桌面色彩以黃色和暗紅色居多,也有一些學校采用乳白色桌面。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每個課桌上配備一條桌布,以求統一與美觀。但要注意,桌布要盡量淡雅、素凈,以淺色為宜,如淺藍、淡青、白色等,使學生在長時間注視下能夠感到愉悅、舒適,從而提高其注意力,進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4.地面
當前我國小學教室的地面色彩比較單一,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的學校,由于經濟原因而直接采用水泥地面,但這種灰色容易給人一種消極、沉悶的感覺,而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室地面則鋪上地板,絕大部分是暗黃色木格地板,當然,還有一些學校采用的是大理石或花崗石圖案的地板磚。大理石或花崗巖的地面給人一種安全的感覺,在這樣地面的教室里學習,學生會身心放松,注意力會相對集中。但讓所有的教室都具備這樣的地面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要在地面的色彩上進行設計,使其產生一種厚重、安全的感覺。
5.其他方面
教室里還有一些地方需要進行色彩修飾,如板報、宣傳欄、標語等等。現在許多中小學教師為了秉承蘇霍姆林斯基的“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都有教育的作用”思想,簡單化地讓墻壁不留下一絲空隙。一些教師為了將自己的教室裝扮得漂漂亮亮或者增加教室里的學習氛圍,在教室的墻壁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畫片和形形色色的標語口號,除了“學習園地”以外,還有功課表、好人好事登記簿、背書記錄表等,有的還要在日光燈上掛上五顏六色的彩帶紙。殊不知,好心沒有辦成好事,學生置身于這種“萬花筒”般的世界,被墻上花花綠綠的東西弄得眼花繚亂,上課時總是心神不定、東張西望,情緒亢奮,哪里還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課!這樣的教師犯了“色彩污染”的錯誤,他們沒有關注到“色彩效應”。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色彩對于學生的重要性,那對于需要修飾的空間一定要進行合理的渲染。
三、教室里的擺設
1.座位排列的空間形式
座位排列的空間形式,潛在地影響著整個課堂氣氛,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對其學業成績、學習態度和課堂參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中小學的課桌排列大都還是傳統的“秧田式”,我們不能簡單地對其進行批判否定,在此,筆者探討的也是在這一傳統的課堂形式下,學生所處位置與課堂學習關系問題。筆者把學生在教室的座位分為前三排、中間和后三排三種形式,基于環境心理學角度,身處三種不同位置的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表現迥異。前三排的學生離教師比較近,教師便于管理,因此課堂中“警戒”心理較強,注意力相對集中,上課效率較高;中間位置實際上是最利于學習的“黃金位置”,在這一位置的學生不會像前三排的學生,對上課有一種強烈的“戒備”心理,生怕自己成為老師射擊的“耙子”。因此,中間位置學生的學習心態更好;最后三排學生的心理明顯比前面的要放松得多,這固然對學習有益處,但由于中小學生的自覺意識還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他們中的大多數存在“天高皇帝遠”的僥幸心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對此也是鞭長莫及。由此可見,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環境對其課堂學習影響重大。大多數教師一般按照學生的身高編排座位,這較之按成績排,體現了一種平等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也應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充分考慮到位置對學生的重要性,適時、合理、科學地編排座位并不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引起每位教師的高度重視。
2.各種裝飾物品的擺設
教室雖然是學習的重要場所,但也并非一定要特別的規范,主要的還是讓學生能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試想一下,如果學生都不愿呆在教室里,那還怎樣進行教學呢?教室不能顯得過于生硬、死氣沉沉,毫無生機。適當地進行一些修飾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室里安放幾盆綠色盆景,掛幾幅圖畫等,不僅為教室增添幾分活力,還能使師生身心愉悅,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益處。
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工作中,根據自己班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裝飾物品。一定要注意適度,裝飾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不要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如在教室的前墻,即黑板附近一定不要加以裝飾。當然如果裝飾得當,對學生的學習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兒童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兒童的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與兒童教育有關的所有事情也應高度重視。以前我們主要從學生與教師等主觀原因去探討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而對環境,尤其是與學生密切聯系的教室環境的影響談論極少。當然,學生自我素質是重要的內部原因,但外因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視教室環境,無疑會使學生的有效學習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