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全面展開,新的課程改革是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以適應這一新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開發人的潛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的教育。它包含著思想、文化、心理、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強調的是單一地傳授知識,培養應付考試的能力。目前的狀況是過多地、片面地強調學生的筆試能力,集中強化學生對語法知識、語言形式的掌握,而淡化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貫徹四個基本原則。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就在于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程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成功的英語教師就要注意在用中教,使學生在用中學,并且在運用中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達到了英語學習的目的。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在課堂上創設互動式的教學情景。英語教學有極強的實踐性、交際性,以學生作為創造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誘導下形成交際能力是該學科的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互動關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增加英語知識的吸收,提高英語學習的技能,以此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并最終達到綜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
二、以優化教學方法為主要途徑
優化教學方法首先優化教與學的環境。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對語言教材中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指明其文化意義或使用中的文化規約。在組織課堂活動時,可設置一些特定的社會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背景下來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并要求他們盡量按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根據言語交際的環境來正確地使用語言。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學生可以逐步提高結合社會文化背景來恰當地使用語言的意識。
三、以學生為主體
從某種意義上說,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在于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以學生為活動中心的同時老師還要扮演好參與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這一教學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的本質區別就在于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尋求知識。
中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擁有學習能力對學生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
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體,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高中閱讀課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抽象概念及人文文化類內容較多,形象思維內容較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認真預習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就走進課堂,那么課堂的教學效果肯定會非常不理想,學習過程也肯定是被動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去聽教師的講解,被動地看教師的演示。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等。
四、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1.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這就是要組織好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上課時不要總是獨占講臺,用大部分課堂時間去講解語法規則、詞匯用法,要“精講多練”,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交際性的語言活動。例如在戲劇、電影中,唱主角的真正演員是學生,而教師只是充當導演的角色。教師還要研究學習方法,如在閱讀理解課文時,讓學生課前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再把新課與舊課有機地結合起來,融會貫通。還要著眼于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斷地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猜詞義,進行跳讀;找主題句;最后聯系文章內容,經過討論、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過程,準確地把握全文,正確地理解課文含義。
2.應注重學生素質的差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并通過教學與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是英語新課程實施中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們必須將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給學生提供一種多元的外部環境,如多種目標、多種任務和多元評價。以備課、上課和課外輔導的教學系統,輔之以同伴幫助,多種資源,學習環境等共同構建成差異教學模式。
3.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平時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主動預習,發現問題;課堂上專心聽講,解決問題;課后主動復習,總結歸納加強記憶。
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趣,創設有利于學習的濃厚、輕松的氣氛,讓他們樂意、輕松地接受新知識。比如上課前讓學生唱一首英語歌曲,或用英語給學生講一個幽默故事,或上課前來一個Freetalk。
多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與老師、同學用英語交談,或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比賽,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需求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