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刊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和要求,閱讀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其吸收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而制約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課本閱讀材料較少。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尤其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新詞語源源不斷地出現。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對穩定性以及篇幅、詞匯數量的限制,教材內容不免存在滯后性。僅憑教材,學生難以達到大量輸入語言信息的目的,難以及時掌握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新詞匯和語法現象。同時,僅憑教材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展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因此,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教材必須與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體現“日新月異”變化的報刊資料相結合。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信息載體,集學習、娛樂和信息于一體,是學生學習英語、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理想的閱讀材料。報刊具有內容新、容量大、趣味性和實效性強、貼近現實生活等特點。閱讀報刊不僅僅要求理解報刊的字面意思,而且還要求讀者具有多方面知識和主觀認知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有效的閱讀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帶動聽、說、寫能力的發展;而且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多一雙了解世界的慧眼。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英語報刊由于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即時性,因此逐漸表現出一些其他讀物不能比擬的優勢,如《21世紀報》(21th Century)、《中國電視報》外語節目版(TV Guide)等。
二、報刊閱讀輔助教學的策略
英文報刊能為英語教學提供大量真實地道的英語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也能為學生進一步發展聽說讀寫技能和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造機會和條件。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報刊閱讀,著重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訓練。
1.聽的訓練。
《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有個欄目“Laugh and Learn”,其中有些笑話短小幽默,完全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學生不僅樂于聽,而且聽得認真仔細,有效避免了聽力課堂中容易出現的緊張、焦慮現象。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聽力得到改善。為了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和讀報興趣,提高聽力水平,可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短小的文章,并在上課前以3分鐘演講的形式介紹給全班同學。
2.說的訓練。
報紙上的閱讀材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完全可以把一篇篇閱讀材料轉化為一個個學生感興趣又能言之有物的討論話題。教師可充分利用合適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或爭論。在討論中,教師盡量鼓勵每個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說話,讓他們盡可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并舉出例證。實踐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限時閱讀,讓學生輪流口頭概括課外所讀材料的內容。
3.讀的訓練。
閱讀包括理解文章的標題、文章中的詞句、篇章結構和深層意義,閱讀后學生還要摘錄、記憶、運用文章中的常用詞語及主題內容來表達讀后感。
(1)閱讀英文報紙標題。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集中概括和體現,能提綱挈領地點出主要信息。一個精彩的標題本身就是一則短新聞。因此。標題往往極為精練、醒目、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標題的語言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用法。因此,教學生閱讀標題既能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題思想,又能讓他們熟悉使用標題的語言和語法特點。我在指導學生閱讀英文報刊時,不僅引導學生理解標題如何體現其內容要旨,還十分注意對報刊標題的語言和語法特色進行介紹。例如,向學生介紹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縮寫詞、簡縮詞和新詞語: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ion Syndrom(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PM-Prime Minister(總理)、X'mas-Christmas(圣誕節)、Hi-tech-high tech-nology(高科技)、the two-day offs(雙休日)、rip off(宰客)、job-hop(跳槽)等。對于學生陌生的縮寫詞和簡縮詞,引導學生對照文中具體內容或者已有知識經驗,弄清原意。另外,通過報刊閱讀,學生還能了解新聞中的一些地名和著名建筑名稱所指代的內容。如:Big Apple(美國紐約)、Wall Street(美國金融界)等。
我還經常利用標題實例提醒學生,作者在選用標題時,為了言簡意賅,常常省略某些語法成分或詞語,例如,Huaihe:Flash Floods(There are flash floods in Huaihe);時態通常采用一般現在時(如:APEC Opens Annual Meet)、一般將來時或現在進行時。這樣能使標題語言,特別是動詞更生動、形象、鮮明、醒目、引人入勝,使人有如身臨其境。
指導學生閱讀標題,既能幫助學生在標題的引領下領會主題、閱讀全文,更能啟示學生在英文寫作時學以致用。
(2)逐步學會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閱讀的兩個要素是“理解和速度”。閱讀報刊首先應著眼于理解所讀內容。理解性閱讀極為重要,不理解的閱讀等于無效勞動。在理解性閱讀的基礎上要逐步加快閱讀速度,要培養一定的閱讀速度就要重視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要求學生采取“全局著眼、自上而下”的閱讀策略,調動一切語言和非語言手段,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
首先是指導學生“粗讀”:①讀懂標題,預測內容;②利用已有相關知識、經驗和能力,幫助理解;③瀏覽整篇文章,把握主題,了解大意。
然后是指導學生“細讀”:①帶著問題查找具體細節;②查找和理解每個段落的主題句;③弄清文中連接詞、代詞的作用;④深層理解作者字里行間表達的意圖;⑤對文章結構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把握文章內容。在“細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構詞法、句型和語法規則分析詞句和篇章結構。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帶著五個“Wh”問題(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一個“H”(How)閱讀原文,邊讀邊自己回答問題。問題弄清楚了、回答好了,文章也就基本讀懂了。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材料,進行擴大視距的訓練。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時,眼睛每次移動注視的距離先是一個整句,然后過渡到整段,一口氣連續讀完幾個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教師應要求學生閱讀時不出聲,不復視。教師可在閱讀后安排判斷題、選擇題或問答題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如果正確率能達到70%以上,說明閱讀速度還可以加快;如果準確率達不到70%,說明讀速偏快。這樣反復訓練,以增加知識和信息的輸入量,訓練學生集中思想、迅速抓住文章脈絡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
4.寫的訓練。
(1)堅持做好摘記。鼓勵學生堅持做摘記,記錄下閱讀中碰到的好句子,經常誦讀;對課堂上沒講的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和詞組輔以簡單明了的例句,張貼在教室“學習欄”中,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自行閱讀,摘記、積累詞匯。
(2)堅持把課堂討論話題落實到筆頭。課堂上關注學生使用語言的情況,引導學生多用新學過的語言知識,重視學生的口頭輸出。口頭表達能力強,必然有助于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參與語言實踐,而且要鼓勵學生將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課后落實到筆頭,還要把學生寫出的好的文章貼在教室后面,作為鼓勵。
(3)堅持寫讀后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為閱讀文章列綱要或寫讀后感,鞏固閱讀成果。讀后感篇幅不宜長,50-80詞即可。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報紙廣交筆友以交流讀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感覺。
三、報刊閱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利用英文報刊作為學生閱讀資源正在成為一種時尚而有效的教學途徑,這將對我們的英語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者;做好鋪墊,激發興趣;限定時間,強化閱讀;生詞不必管,內容是關鍵;增強反饋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英語報刊作為課程資源,對英語教學是一種相當好的補充和延伸。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處理好英語報刊和課本的關系,從而合理、有效地通過英語報刊豐富英語教學、拓寬學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