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先兆流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160例先兆流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有計劃、規范、系統的健康宣教。觀察兩組患者對先兆流產的認知情況,評估健康教育達標率、治愈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治愈率、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或<0.01)。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先兆流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使護患關系更密切,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健康教育達標率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同時護理質量也得到提高。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先兆流產;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325-02 中圖分類號:R 714.2047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43
先兆流產是婦產科常見病之一,是自然流產的最初階段,是指妊娠28周前,出現少量的陰道流血,無妊娠物排出,或并發陣發性下腹痛的一種疾病。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子宮大小與停經天數相符,經過休息和治療后癥狀消失,妊娠得以繼續[1]。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檢查、化驗、治療方法、護理、飲食、休息與活動、衛生保健知識、孕期自我監護、教育、出院指導、效果評價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而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適合醫院實際的一套整體的護理工作計劃,指導護士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開展工作,患者也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配合并參與護理過程,增強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將臨床護理路徑運用于80例先兆流產患者的護理實踐中,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臨床資料 抽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保胎的先兆流產患者160例,年齡在22~42歲,平均年齡(28±5.8)歲,先兆流產出現在6~8 W周者57例,9~10 W者42例,11~12 W者30例,>12 W者35例。160例均經B超確診為宮內妊娠存活。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先兆流產出現的時間,有無流產史、引產史、生育史、文化程度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根據各自的臨床經驗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以下護理:①成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護工組成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路徑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及先兆流產相關知識的學習;制定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見表1)。②實施步驟: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首先對其進行知識評估和采集信息,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狀況以及先兆流產的認知情況;然后再根據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圖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及要達到的目標,以利于護患雙方共同努力,每天每班次的責任護士都必須按當日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觀察病情變化,分析病情發展及實施相應的護理技術操作,開展健康宣教等[2]。責任小組長定期檢查,進行階段評價,了解患者知識掌握的情況,最后在患者出院前由護士長或護理小組長通過健康教育效果調查表反饋患者對健康知識認知情況以及工作滿意度調查。
3.觀察指標及其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治愈率、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治愈:患者癥狀消失,B超檢查提示胎兒存活。治療失敗:先兆流產發展為難免流產或B超提示胚胎停止發育。健康教育達標:患者對宣教的內容掌握或基本掌握為達標,否則為不達標。
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健康教育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見表2。觀察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討論
先兆流產在治療方面是以抑制子宮收縮、止血、保胎、臥床休息、對癥治療為原則。而患者的心理狀態、飲食、休息與活動、個人衛生,以及對用藥知識、疾病基本知識、治療方法與結局的認識等均可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這些內容都體現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在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評估、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先兆流產相關知識,且普遍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先進而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是醫院專家共同研究制定的為患者提供的目前擁有的最佳治療護理方案。本研究通過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圖對80例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有計劃、系統、規范地健康教育,同時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獲得疾病的相關知識、改善心理狀態,同時幫助患者詳細了解醫療護理的計劃安排,使患者能主動配合及參與醫療護理活動。結果顯示,患者對健康教育達標率、治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0.01)。
傳統的健康教育宣教,無規范的模式及方法,護士只根據個人的臨床經驗或者專業知識進行講解,不同的護士對同病種患者同樣問題的教育內容有很大的差異,護理健康教育內容隨意性很大。而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徑根據各類疾病的特點設計了從入院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內容[3]。以工作流程表的形式把臨床護理內容細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做到心中有數,克服了以往護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在發生異常情況時護士能及時解釋并說明原因,同時也能及時向患者交待出院后家庭護理與康復方法,真正讓患者感受到醫院“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滿足了患者的知情權[4]。臨床護理路徑在護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能培養護士學習知識的自主性,拓寬了護士的知識面,規范了護士行為。由于是預先制定的診療護理過程計劃表,能明確護士的職責、理順護理程序,減少重復勞動,使護理工作不再盲目機械的執行醫囑、被動觀察病情、隨意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或等待醫生指令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變被動護理為主動服務。同時可以使新上崗的護理人員在短期內掌握規范的醫護診療常規,減少了因業務水平低,經驗不足及能力有限而造成的處置失當、遺留或疏忽,防止護理差錯的發生。護士在向患者講解臨床路徑內容的同時,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減少護患糾紛,提高了護理滿意率[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總之,臨床護理路徑的健康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能規范臨床護理行為,改變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讓患者獲得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從而采取健康的行為,提高療效,同時,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專業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4-106.
[2]李 靜.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學,2009,30(24):3156-3157.
[3]方海云,曾麗雯,許燕莉,等.表格式臨床常見疾病《健康教育路徑》的編寫與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護理,2006,12(28):2720-2722.
[4]劉淑敏,趙紅玲,楊風琴,等.臨床路徑在膽囊切除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3):208-209.
[5]金 花,王 琳,吳 晶.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6,12(12):1170-1171.
(收稿日期:2010-04-12 修回日期:2010-05-2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