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柿子;胃結石;CT診斷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345-01 中圖分類號:R 57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57
病歷摘要 患者蔣某某,男,48歲,因反復上腹部疼痛1年余,有吃柿果的習慣。于2009年11月3日來我院就醫,檢查前空腹并口服600ml水立即上床檢查,當時給病人行上腹部CT平掃。使用SIEMENS SOMATOM歡悅螺旋CT機,采用層厚和層距均為10mm進行連續掃描,結果發現胃腔內一大小約4.6cm×3cm×5cm橢圓形均勻致密影,邊界清楚。CT值120Hu,讓病人變換體位后再次掃描,其位置隨之改變,胃壁厚薄均勻、密度均勻,與胃內致密影不相連,CT診斷為胃結石,見圖1、2,后經手術證實為胃結石。
討論
胃結石是由于食入的某種動植物成分、毛發或某些礦物質在胃內不被消化,凝結成塊而形成。臨床最常見的是植物性結石,多見于進食柿子、黑棗、山楂、紅果、芹菜等富含果膠質和鞣酸的食物。鞣酸遇到胃酸可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內,果膠和樹膠遇酸形成凝膠,將沉淀的鞣酸蛋白粘合成塊,并與食物纖維殘渣凝集形成大小不等的胃結石[1]。胃結石形成后,大多數病人有上腹不適,脹滿、惡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鈍痛,反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合并胃潰瘍;若患者有上述癥狀、體征,生活在產柿地區,并有空腹吃大量柿子,特別是澀柿子的歷史,CT診斷即可明確。
臨床醫師在診療時結合CT檢查可做出針對性且有效的治療方案。
也有人認為,未成熟的果實含過多的鞣酸,遇到酒精發生凝集,故進食柿子、山楂等后飲酒易導致胃石[2,3]。當地盛產柿子,也有吃柿子充饑的習慣,應提請群眾注意不要空腹吃柿子,盡量預防胃結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曲志敏,曲增君,姜修敏,等.果膠酶治療胃石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3,12(1):22-24.
[2]葉永寶,劉榮國,林德榮,等.胃十二指腸結石的X線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1985,4(3):156.
[3]張延昌,與宗澗.胃大部切除術后空腸輸出段植物性胃石的X線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1988,14(7):425-426.
(收稿日期:2010-04-13 修回日期:2010-06-03)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