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的原因。方法 回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間住院分娩的873例剖宮產產婦,對其剖宮產指征、剖宮產率進行分析。結果 頭盆不稱、胎兒臀位、妊娠合并癥處于剖宮產原因的前三位。結論 剖宮產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宮產率增高與醫患雙方有關,降低剖宮產率,需產科醫師和全社會共同努力。
【關鍵詞】 剖宮產;手術指征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310-02 中圖分類號:R 719.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34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技術的不斷改進,孕產婦之間對剖宮產能盡快結束分娩,減輕痛苦的相互宣傳,以及醫療糾紛的不斷增多等主客觀原因造成剖宮產率居高不下。但是剖宮產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圍產兒死亡率并未出現下降[1]。本文就我院5年期間(2004~2008年)873例剖宮產的原因進行分析。
資料和方法
1.資料來源 選擇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間,住院產婦中873例剖宮產的產婦,對其剖宮產指征、剖宮產率進行分析。
2.方法 將5年來分娩總數及所有的剖宮產病例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對于同時有幾個剖宮產指征的以第一指征為準。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4810 例產婦的病歷資料進行認真登記,對分娩方式、剖宮產指征進行總結。同一病例有多項剖宮產術指征時,以第一項指征進行統計。剖宮產指征包括:①頭盆不稱(產道異常、持續性枕后位、持續性枕橫位、巨大兒);②胎兒窘迫;③妊娠合并(并發)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妊娠合并其他內科疾病);④胎兒臀位;⑤瘢痕子宮:⑥社會因素(無明確剖宮產術指征,但孕婦及家屬強烈要求行剖宮產術);⑦其他(胎膜早破、過期妊娠、羊水過少、臍帶繞頸、雙胎妊娠、高齡初產婦等)。
結果
2004~2008年,我院共進行剖宮產術873例,其中頭盆不稱、胎兒臀位、妊娠合并癥處于手術指征的前三位。5年間剖宮產率構成比見表1,剖宮產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剖宮產指征及百分比見表2。
討論
1.剖宮產率升高原因 客觀原因:①隨著醫學發展,近年來由于醫護人員剖宮產技術的提高和熟練,手術操作時間明顯縮短(平均30 min左右完成手術),剖宮產的切口也由原來的縱切口改為橫切口,使外形較以前更為美觀,同時減少了陰道難產造成的母兒損傷。②麻醉、輸血、抗感染技術的發展,使剖宮產手術中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4/萬~8/萬[2],安全性大大提高;麻醉技術的提高及鎮痛泵的使用減輕了術后病人的疼痛。③周圍鄉鎮高危孕婦多數轉入我院,使我院成為高危妊娠集中的地方。主觀原因:主要是孕產婦之間的片面宣傳,使相當一部分孕婦堅決要求剖宮產手術結束妊娠。①隨著胎兒電子監護技術的應用和產前診斷技術的提高,因胎兒因素導致剖宮產率增加:陰道助產和分娩鎮痛技術相對落后,剖宮產成為減輕分娩痛苦的一種手段,使產鉗助產、臀位分娩率逐年下降,被剖宮產所取代。新一代產科醫師對陰道助產和鎮痛分娩處理經驗不足、實際操作機會少、技術不熟練,因此形成惡性循環。②醫療糾紛逐年增多,產科醫師壓力大,對試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異常難以掌控,在試產不充分的情況下放寬手術指征改行剖宮產術。③手術適應證改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剖宮產主要在頭盆不稱、滯產、子宮破裂等危害產婦健康時才適用。80年代后,由于圍產醫學的發展,對于高危妊娠的監測及其病理生理的研究發現,某些高危妊娠(如重度妊娠高血壓疾病、心臟病等)陰道分娩過程會使孕婦病情加重,而剖宮產手術安全較高。且80年代開展的圍產保健更新了觀念,使產科的主要服務對象從孕產婦轉化為孕產婦、胎嬰兒并重,因此,胎兒因素如臀位、巨大兒、胎兒窘迫等也成為剖宮產的主要指征,是剖宮產率增加的原因之一。④胎兒窘迫占剖宮產指征的前幾位,臍繞頸所占比例為4.3%。但胎兒窘迫、臍繞頸有部分屬于假陽性,剖宮產并不是最佳選擇。⑤疤痕子宮三年來也逐年增加,剖宮產率越高,疤痕子宮也就會越多。
2.降低剖宮產率的措施 剖宮產為有創傷性手術,擴大其適應證,無助于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3]。因此,降低剖宮產率的關鍵:一是加強產時保健,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對難產明確診斷,提高胎兒監護技術及規范胎兒窘迫診斷,降低胎兒窘迫假陽性率[4]。二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產科人員陰道助產和鎮痛分娩技術水平,無絕對剖宮產指征者應給予試產機會,正確識別及處理異常產程及新生兒窒息。三是加強健康教育,改變服務模式,推行導樂分娩及鎮痛分娩,讓孕婦家屬參與產程陪伴[5],減少產婦恐懼、焦慮心理。四是轉變醫務人員對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的認識,使孕婦及其家屬認識陰道分娩的好處及剖宮產的不良結局。
綜上所述,剖宮產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在臨床工作中,恰當掌握剖宮產的指征,是衡量產科質量及對患者有高度責任心的標志,既要考慮產婦和嬰兒的健康安全,又要考慮剖腹、剖宮給患者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后遺癥,對實施剖宮產術既不能輕率地做出決定,也不能失去挽救母嬰的時機,必須全面評價剖宮產的利弊,正確掌握剖宮產的指征,以保護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總之,剖宮產率增高與醫患雙方有關,降低剖宮產率,需產科醫師和全社會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鄭 平,黃醒華,王淑珍.35年剖宮產率及適應證的變化[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31(3):142-145.
[2]黃醒華.剖宮產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259-261.
[3]程志厚,程衛生.剖宮產手術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
[4]王玉梅.淺析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4):3370-3371.
[5]董瑞華,繆 佳,史德煥.剖宮產率增高的臨床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4):13-14.
(收稿日期:2010-04-02 修回日期:2010-05-1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