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窄譜藍光治療尋常痤瘡的療效。方法 將尋常痤瘡患者130例隨機分兩組,治療組67例予窄譜藍光照射,隔3天一次,共8次;對照組63例口服鹽酸多西環素0.1 g,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8周共2個療程。結果 治療2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50.7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2.70%,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8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0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32%,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P<0.01)。結論 窄譜藍光治療尋常痤瘡起效快、安全有效。
【關鍵詞】 藍光治療;尋常痤瘡;療效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289-02 中圖分類號:R 758.73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20
痤瘡是一種常見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青少年發病率高,發病與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有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以藍光為主的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效果顯著。2009年3月~2009年9月,我們采用光動力治療儀中的窄譜藍光治療尋常痤瘡,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臨床資料 130例尋常痤瘡患者均系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門診病例,男43例,女87例,年齡16~48歲,平均21.4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3.4年。所有患者均具有尋常痤瘡典型的臨床表現。排除標準:①2周內外用或系統服用抗生素者;②有光敏史者;③一年內應用(外用或口服)光敏性藥物者,如維A酸類藥物;④2周內經受日光曝曬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⑥有精神疾患者;⑦同時使用觀察以外的其他痤瘡治療藥物者。評級痤瘡嚴重程度采用痤瘡綜合分級系統(GAGS):輕度40例,中度72例,重度18例。將13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7例,其中輕度18例,中度39例,重度10例;男22例,女45例,平均年齡20.3歲。對照組63例,其中輕度22例,中度33例,重度8例;男21例, 女42例,平均年齡21.3歲。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治療前評分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①治療儀器:以LED(發光二級管治療頭)為光源的光動力治療儀(武漢亞格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可輸出窄譜415 nm藍光。
②治療方法:治療組予窄譜藍光治療,治療前向患者仔細交代注意事項。照光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潔面(酌情給予針刺清除治療,盡量去除皮疹角質層、白頭或黑頭粉刺),對中、重度膿皰型皮損不做清理,避免炎癥擴散。給患者戴上防護眼鏡,然后使用窄譜藍光415 nm,總能量為55 mw/cm2,照射距患處25 cm左右,照射時間平均15~18 min,隔3天一次,共8次。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多西環素腸溶膠囊0.1,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兩組患者同時配合外用自制痤瘡洗劑,每天2次。
3.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每例患者初診、治療后2、4、8周總皮疹數及不良反應,采用痤瘡綜合分級(GAGS)評分系統對各項臨床指標(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粉刺)評分,計算總積分值,以癥狀積分下降指數來判斷療效。療效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癥狀積分下降指數=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90%;顯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60%~89%;進步:癥狀積分下降指數20%~59%;無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20%或加重。以痊愈和顯效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4.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21.49,P<0.01);治療4周后兩組治愈率比較(χ2=0.89,P>0.05),總有效率比較(χ2=3.00,P>0.05),均無統計學差異;治療8周后兩組痊愈率比較(χ2=2.67,P>0.05)無統計學差異,但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10.12,P<0.01)。以上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均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總有效率呈相應的增高趨勢,藍光治療組在治療2周及治療8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2.不良反應 治療組治療過程中19例(占28.36%)患者感覺面部皮膚稍干燥,無特殊處理,療程結束后全部緩解。
對照組中有4例(56.35%)患者出現惡心、胃部不適感,正確指導服藥方法后緩解。其余病例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討論
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是痤瘡發病的因素之一,感染后即引起局部炎癥反應。痤瘡丙酸桿菌代謝中產生大量內源性卟啉(主要為原卟啉Ⅲ),吸收藍色可見光(415 nm)后被激活為高能量的不穩定卟啉,與三態氧結合形成不穩定的單態氧,單態氧與細胞膜上的化合物結合,從而導致損傷細胞膜細菌死亡。藍光還可以通過影響痤瘡丙酸桿菌的跨膜質子的流入和改變細胞內pH值殺滅細菌[1,2]。因此采用波長415 nm左右的窄譜藍光對尋常性痤瘡進行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LED(發光二級管治療頭)技術逐漸應用到治療性光源領域,且LED發光光譜逐漸變窄,甚至可以達到10 nm左右的峰寬,同時強度可達幾十毫瓦的級別。LED光源相對激光,可以顯著增大光照面積,在保證光照質量的同時,提高光照效率,縮短光照時間。因此LED光源可以逐漸替代激光成為新型痤瘡治療儀的光源[3]。魏勛斌等[4]應用LED藍光治療輕中度痤瘡, 發現可明顯降低痤瘡引起的炎性皮損數目。
我們使用光動力治療儀發射波長為415 nm的藍光是高能量特定譜段的光波,可穿透皮膚,并刺激內源性卟啉大量增加,激發卟啉釋放出單態氧離子,高效殺滅痤瘡丙酸桿菌,并對表皮葡萄球菌、卵狀馬拉色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且能清除毛囊內炎癥反應物而達到治療作用。本組67例患者,治療后第2周總有效率達50.75%、第4周總有效率達61.19%、第8周總有效率達85.07%,總有效率呈相應的增高趨勢,藍光治療組在治療2周及治療8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藍光治療組中19例患者感覺面部干燥感,一定程度上證實藍光可以改善面部皮膚性質,減少油脂分泌,加速皮疹消退[5],患者均未予特殊處理,治療結束后癥狀緩解??梢姽鈩恿χ委焹x治療尋常性痤瘡起效快、療效好、患者耐受性好、舒適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Hirsch RJ,Shalita AR.Lasers,light and acne[J].Cutis,2003,71(5):353-354.
[2]Papageorgiou P,Katsambas A,Chu A.Phototherapy with blue (415 nm)and red(660nm)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Br J Dermatol,2000,142(5):973-978.
[3]項紅升,李 明,霍榮齡,等. LED應用于光療的研究進展[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05,24(4): 311-315.
[4]魏勛斌,譚 淵,劉光大,等.LED藍光治療痤瘡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8,25(3):252-254.
[5]穆艷蕾,楊蓉婭,王文嶺,等,藍光治療痤瘡12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1)80-82.
(收稿日期:2010-03-02 修回日期:2010-05-10)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