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痰熱清注射液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343-03 中圖分類號:R 563.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56
肺炎支原體是人類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是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其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為主,可并發支氣管肺炎,也稱為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近年來,隨著檢測方法的改進,肺炎支原體檢出率有所提高,達20.17%,已經超過了肺炎鏈球菌[1]。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診治120例明確診斷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者,現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均為住院病例,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5.74歲,≥40歲94例。表現為首發咳嗽發熱108例(90.0%),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為主,痙咳20例,咳嗽伴有白色或黃綠色黏痰23例;發熱多為中等度發熱,弛張高熱或不伴發熱各12例,胸痛、胸悶24例,關節肌肉疼痛43例(35.8%),全身乏力72例(60.0%)。有肺部濕性啰音65例(54.1%),肺部干性啰音18例(15.0%);呼吸音低或消失13例(10.8%)。
2.檢測方法 120例患者采用被動凝集法檢測血清IgM抗體,同時檢測外周血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CRP)、X線胸片或CT檢查,84例送檢痰細菌培養,常規痰檢結核桿菌。診斷標準:間隔10~14天采集2次血清,以IgM抗體滴度呈現4倍或以上增高或減低作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確診標準[2]。
3.X線胸片或CT檢查 X線胸片:病變位于左肺36例,其中位于上葉8例,下葉28例;位于右肺25例,其中位于上葉7例,下葉9例,同時累及中葉及下葉9例;另外59例雙肺同時受累。表現為大片狀陰影85例(70.8%)。CT表現:可見磨玻璃影56例,實變影22例,其中16例可見支氣管充氣征。胸腔積液14例,胸膜肥厚6例,縱隔淋巴結腫大8例,肺氣腫影像改變12例。
4.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升高30例(25.0%),降低17例(14.1%),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減少19例(15.8%)。C反應蛋白增高45例(37.5%)。痰細菌培養檢出肺炎鏈球菌10例,流感嗜血桿菌1例,其中3例合并肺結核。109例肺炎支原體肺炎血清MP-IgM檢測結果:106例血清MP-IgM≥1∶160;14例MP-IgM≥1∶80。恢復期復查血清MP-IgM,其抗體滴度均上升4倍以上。
5.肺炎支原體肺炎肺外合并癥 12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中32例(26.6%)合并肺外合并癥,其中滲出性胸膜炎14例(左側5例,右側9例),輕~中度貧血4例,粒細胞減少17例;腹瀉5例;心肌炎4例為心肌酶增高、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T波改變;血糖增高11例。
6.治療及轉歸 所有病例確診后給予阿奇霉素0.5 g,qd,聯合痰熱清注射液30 ml,qd靜脈滴注,7~14 d 后改口服阿奇霉素顆粒2~3個療程,合并中等量胸水者給予胸穿抽液,3例合并結核感染,加用抗結核藥后2周體溫正常;合并其它細菌感染的14例,同時給予頭孢唑肟治療;血糖增高者調控血糖水平,所有患者在治療7~21 d 后復查胸片或CT檢查吸收好轉或痊愈出院,門診隨訪,平均住院天數13.5 d。治療后的影像學表現:105例患者在2~3周內病變全部吸收消散,另外15例吸收緩慢,其中4例患者在治療4周后才逐漸吸收。
討論
近年來隨著病原學變遷,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微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沒有細胞壁。其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了,有人認為主要由于支原體穿過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纖毛層,黏附于黏膜上皮細胞上,此黏附作用與肺炎支原體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結構有關。支原體肺炎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年,但近年來,中老年人發生支原體肺炎逐年增多,40歲及60歲以上的肺炎患者中,支原體肺炎的發生率均在15%以上[3~4]。本組平均年齡45.74歲,≥40歲共96例,占80%,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發熱和刺激性干咳,早期大部分無明顯陽性體征。故我們認為刺激性咳嗽超過1周且用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應盡早攝X線胸片或CT檢查,了解肺部有無病變,檢測血清MP-IgM以明確診斷。
本組通過X線胸片或CT檢查顯示:有接近一半的患者病變累及雙肺,大部分發生于肺中下葉,85例(70.8%)為大片狀陰影,CT可見56例呈磨玻璃影,22例見實變影,其中16例可見支氣管充氣征,胸腔積液14例。C反應蛋白增高45例(37.5%);痰細菌培養檢出肺炎鏈球菌10例,流感嗜血桿菌4例。由此可見,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多變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必須查血清MP-IgM方可確診。
由于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治療上注意藥物的選擇,不要選用干擾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萬古霉素等),而應選用能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首選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紅霉素、羅紅霉素、交沙霉素等。目前比較推崇的治療方案是阿奇霉素的序貫療法,其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效果優于紅霉素,對肺炎支原體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副作用輕,耐受性、藥物依從性好。但近年來聯合中成藥治療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本組采用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105例患者在2~3周內病變全部吸收消散。痰熱清注射液是我國第一個采取指紋圖譜檢測標準檢測的中藥注射劑品種,具有抗菌、退熱、祛痰、鎮咳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是黃芩、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連翹。方中黃芩、熊膽粉、山羊角具有清熱解毒、化痰之功效,金銀花具有抗菌作用,連翹有清熱之功效。痰熱清注射液能夠明顯改善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本組有15例患者病變吸收較慢,可能與患者合并肺外并發癥有關,這15例中有11例為糖尿病,4例為貧血,造成低蛋白血癥和機體免疫力下降所致,應注重肺外并發癥的處理,通過調整血糖和支持治療,這15例患者病變吸收明顯加快。
本組觀察表明,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可明顯縮短發熱時間、咳嗽時間,消除肺部啰音,療效好,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又寧,陳民鈞,趙鐵梅,等.中國城市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學多中心調查[J].中華結核和呼吸志,2006,29(1):328.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655.
[3]Talkington DF,Thacker WL,Keller DW,et al.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autopsy and openlung biopsy tissues by nested PCR[J].J Clin Microbiol,1998,36(4):1151-1153.
[4]Miyashita N,Ouchi K,Kawasaki K,et 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J].Med Sci Monit,2008,14(8):CR387-391.
(收稿日期:2010-06-01 修回日期:2010-06-0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