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更好的根治腋臭的手術方法。方法 81例腋臭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61例施行美容小切口根治術,20例施行平行雙切口根治術,對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等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總有效率均為100%,美容小切口組61例中有2例皮瓣部分壞死,發生率為3.3%,平行雙切口組20例中有4例部分皮瓣壞死,發生率為20.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兩組治療效果均顯著,但平行雙切口組更易出現皮瓣部分壞死和增加術口瘢痕,美容小切口術式綜合效果最佳。
【關鍵詞】 腋臭;雙切口;美容小切口;摘除汗腺根治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295-02 中圖分類號:R 758.7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24
腋臭俗稱狐臭,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白色或黑色人種,黃色人種發病率低,常為家族性發病,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是腋窩大汗腺分泌液受細菌分解產生有特異氣味的不飽和脂肪酸丁酸異戊酸引起的。該病對健康雖然無大害,但往往因患者身上帶有特殊氣味,影響人際交往,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2003年2月~2009年6月我科對81例腋臭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美容小切口根治術61例,平行雙切口根治術20例,下面對兩組病例從治療效果、并發癥等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81例腋臭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美容小切口根治術組61例,男3例,女58例,年齡18~46歲;平行雙切口根治術組20例,男2例,女18例,年齡16~42歲,其中有2例為電灼治療無效或復發者。所有患者均為雙側輕至重度腋臭。
2.手術方法
(1)術前準備 患者仰臥位,雙上肢上舉外展,屈肘,手心朝上置于顱后或顱旁以充分顯露腋窩,剪短腋毛,用龍膽紫分別沿雙側腋毛區外緣0.5 cm畫術區周線。美容小切口根治術組于畫線內順腋窩皮紋皺襞作一條切口線,長約2.0~3.0 cm,把術區分為兩部分;平行雙切口根治術組于畫線內順腋窩皮紋皺襞作兩條平行線為切口線,間距約2.0 cm,長約2.0~3.0 cm,把術區分為3部分,干燥后碘酒固定。麻醉液配制:2%利多卡因溶液20 ml加生理鹽水至60 ml再加入0.1%鹽酸腎上腺素溶液12滴(4.5#針頭每10 ml加2滴)。以麻醉液作術區淺層浸潤麻醉,每側約20~30 ml,麻醉范圍應超過線外0.5~1.0 cm[2]。
(2)手術操作 兩組均沿切口畫線分別作一或兩條切口,切開皮膚全層達真皮下,組織剪銳性游離術區皮下組織,形成僅含少量皮下脂肪顆粒的全厚皮瓣。外翻皮瓣,直視下用組織剪行皮下修剪,直至無脂肪顆粒及完整毛囊。徹底清除創面組織碎片,生理鹽水沖洗,雙極電凝充分止血,間斷縫合皮膚,分別于上、下三角瓣下留置引流膠片各一片。同法完成另一側。雙側用彈力繃帶“8”字形加壓包扎固定6~7d。術后24~48 h換藥并拔除引流膠片,應用抗生素3~5 d預防感染,肩關節限制活動1周,9~10 d拆線[2]。
3.療效評定標準[3] 痊愈:脫去襯衣,近聞無臭味。顯效:脫去襯衣,近聞有輕度臭味,遠聞無臭味。有效:不脫襯衣,近聞有輕度臭味,遠聞無臭味。無效:術前術后無變化。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4.統計學分析 采用成組設計的兩樣本率的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 經隨訪6個月~1年,美容小切口術組總有效率為100%;平行雙切口術組總有效率也為100%。見表1。兩組腋毛稀疏,腋汗明顯減少。
2.并發癥 美容小切口術組61例中2例皮瓣部分壞死、感染,發生率為3.3%,經換藥后愈合,輕度瘢痕形成,無肩關節活動受限,其他病例術口瘢痕不明顯,關節活動好。平行雙切口術組20例中4例皮瓣部分壞死、感染,發生率為20.0%,經換藥后愈合,輕度瘢痕形成,但不影響肩關節活動,其他病例術口瘢痕不明顯,關節活動好,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3.944,P<0.05),平行雙切口術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美容小切口術組。
討論
1.通常認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皮下層,導管開口于毛囊漏斗中,大汗腺與毛囊在數量、密度、分布上一致[4],因此腋臭治療范圍多為腋毛分布區。組織學的研究表明:腋窩部的大汗腺分布范圍大致相同,腋窩的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汗腺層位于真皮中層到皮下組織范圍,大汗腺深于小汗腺,主要位于皮下組織層。皮膚和皮下組織之間,有一層界限清晰的真皮下血管網,皮瓣保留過厚,不能有效地破壞腺體,基礎研究發現,腋臭患者的頂質分泌腺的數量和體積均比正常對照組的大,異味的產生主要歸因于頂質分泌腺組織結構的改變,而非細菌感染的結果[5]。因此頂泌汗腺的切除或破壞是治療腋臭的關鍵。
2.有人認為手術切除大汗腺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6],術式頗多,各有利弊。從整形、美容學的角度出發,希望小切口,用不同的方法來破壞大汗腺層,以期達到治療的目的。其突出的優點是:①術野清楚,可以充分止血,局部血運良好,能夠充分地切除大汗腺所在的脂肪層;②切口小,瘢痕不明顯;③愈合時間短,愈合后不影響手臂上舉功能,汗腺清除較徹底。其缺點是:局部易發生程度不同的皮膚壞死[7]。雖然到目前為止尚無哪一種方法能把大汗腺組織完全徹底的清除,而腋部小切口皮膚剝離大汗腺清除術是最接近徹底的方法[8,9]。平行雙切口治療腋臭術式操作簡單,能更充分地顯露術野,手術時間短,切口在腋窩皺襞內,術后瘢痕隱蔽,不影響功能及外觀;缺點是需要兩條切口,真皮下血管網破壞多,致皮瓣壞死的可能性大,同時也增加術后切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治療腋臭術式,切口只有一條,術后切口瘢痕最少,真皮下血管網破壞少,致皮瓣壞死的可能性小。臨床治療病例可以得到證實,美容小切口組和平行雙切口組出現皮瓣部分壞死、感染分別為3.3%和20.0%,美容小切口組皮瓣部分壞死、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平行雙切口組。而兩組均為開放性直視下手術切除大汗腺,治療總有效率均為100%,效果顯著,組間差別無顯著性,只是平行雙切口組增加一條切口線,致術后術口瘢痕增多,更容易導致皮瓣部分壞死,我科自2004年10月以來已不采用該術式,故本組手術例數明顯少于美容小切口組。相比而言,美容小切口更容易被手術醫生和患者所接受。
3.采用二種術式關鍵在于如何預防感染和避免切口開裂。應在術前、術中、術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術后采取限制活動,減少局部滲出等措施,預防感染發生;避免切口裂開最重要的措施是術中盡可能減少損傷真皮下血管網,導致血供不良,并做好皮下縫合,盡量無張力縫合皮膚。術后雙側用彈力繃帶“8”字形加壓包扎固定。為減少創面出血、滲出,用止血敏針等治療3天。術后第一天更換敷料,拔除創腔引流條,輕輕按壓,擠出腔內積血、積液,用75%醫用酒精消毒創口,繼續加壓包扎,以后隔2~3天換藥一次,持續加壓包扎直至拆線。
參考文獻
[1]鄭茂榮.遺傳性皮膚病[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200.
[2]黃志群,陸 鋼,谷世行,等. 兩種根治腋臭手術療效的對比分析[J].右江醫學,2004,32(5):431-432.
[3]虞 紅,段效明,張傳功,等.剝離鏟刮術治療腋臭96例[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3,12(2):124.
[4]陳錫唐,劉季和,邱炳森,等.實用皮膚組織病理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9.
[5]Bang YH,Kim JH,Paik SH,et al.Histo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Plast Reconstr Surg,1996,98:288-292.
[6]陳明星,龔惠蕓,雷晴峰.CO2激光與常規手術治療腋臭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02,11(6):537-538.
[7]錢 江,林自華,陳 智,等.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腋臭49例對比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03,12(2):150-151.
[8]王繼學,李 衛,魏有志.四種不同方法治療腋臭療效分析[J].中華國際醫學雜志,2002,2(5):404-405,409.
[9]卜浪尉,李 興,李瓊茹.腋臭剝離術、高頻電針術治療腋臭205例療效觀察[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4(6):729.
(收稿日期:2010-05-10 修回日期:2010-05-3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