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紅門商貿區位于豐臺區南苑鄉,以馬家堡東路東側、光彩路西側、北京南中軸路三、四環之間為中心,向周圍輻射,總占地500公頃。
南苑鄉地處首都南大門,距天安門僅5公里。大紅門服裝商貿區恰在北京南中軸路上,該地區構成了北京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大紅門服裝商業圈。
下一步,通過內外兼修,實施環境改造工程和產業升級戰略,大紅門地區將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著手,建起北京服裝商務區(CBC),并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貿易、物流、會展、服務和品牌企業總部為一體的北京“時裝之都”核心區。
由“浙江村”變身“時裝之都”
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大紅門從“浙江村”起家,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完成了從自發出現服裝產銷野市階段、整頓形成服裝批發市場階段到規劃建設服裝商貿區階段的轉變,實現了從大棚經濟到現代化市場的跨越。
從區域位置上來看,大紅門商貿區內二、三、四環路橫貫東西,南中軸路、馬東路、馬西路、成壽寺路縱貫南北;地鐵4號線、5號線已經投入運營,10號線正在施工;轄區內南苑機場客、貨運輸逐步擴大規模。商貿區北與市中心商業區接壤,南鄰大興服裝生產加工聚集區,既承接商業,又連接生產。同時,商貿區緊鄰京津冀新交通樞紐——“北京南站”,成為京津冀都市圈戰略直接受益區域,優越的區域位置對大紅門商貿區產業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現在的大紅門商貿區已成為一個擁有100多萬平米營業面積、5000多個國內外品牌、1萬多家商戶、10多萬從業人員,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服飾和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天雅、京溫、新世紀等27家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貨物日平均吞吐量1600余噸,年交易額200億元,年交易量占北京市紡織品服裝鞋帽市場年交易總額的57%,已成為北京服裝特色商業圈和新興商業中心。
此外,大紅門服裝商貿區品牌效應日益突顯。近年來,通過連續舉辦3屆大紅門國際服裝節,使北京CBC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大紅門品牌在服裝行業、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已是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的商業競爭的必爭之地,目前已有15000家商戶落戶與此,與大紅門共同發展。
2008年3月,大紅門地區被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正式批準為北京市21家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這標志著大紅門進入了一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現有服裝商貿區基礎上建設北京時裝之都核心區的新階段。
隨著北京市建設“時裝之都”步伐的加快和市政府發展南城戰略各項工作的全面展開,大紅門商貿區進入了轉型提升的關鍵期。
北京CBC的建設,將有效帶動南城經濟、文化的發展,打破北京南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同時,北京建設自身的CBC不僅能有效促進服裝消費市場的健康成長,促進南北服裝市場的交流和溝通,而且對促進中外服裝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帶動北京服裝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大紅門定位于以紡織服裝商貿為主體產業的國際商貿中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現代金融服務業,提高本地區的企業和產品競爭力,將大紅門地區建設成為“時裝之都”的商貿核心區,并逐步發展成為國際化的服裝紡織品商貿區。形成從服裝設計生產到展示、倉儲、商貿、電子商務、物流一整套完善的產業鏈,使大紅門商圈的影響力輻射整個中國北方的專業市場,直接推動中國南北紡織服裝貿易、中國對外服裝貿易業的發展進程,成為最重要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服裝貿易平臺。
業態向高端調整升級
以批發聞名的大紅門商貿區,為實現建設成為北京時裝之都核心區的目標,正在嘗試在服裝產業發展上進行轉型升級,抓零售、做促銷,推進業態方式向高端提升。
目前,大紅門地區零售商戶占到10%。雖然服裝零售企業尚未在大紅門商貿區形成一定規模,但其代表著一種走勢:即從“服裝廠家批發市場-服裝店-消費者”這種傳統的服裝商業形式轉向“廠家專賣店或電子商務平臺一消費者”的現代銷售模式。這也推動著大紅門商貿區未來業態的選擇和調整。
2009年7月,大紅門地區“批零一站式”正式雇動,標志著大紅門商貿區正式從批發業態向零售業態升級轉變。這不僅是對經營業態的一次調整和升級,更是大紅門向北京CBC邁進的一個有力步伐。
2009年4月份投入使用的大紅門紡織品及服裝檢測中心,引進了國家級檢測機構——中國紡織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及其相關項目單位,旨在改善大紅門地區服裝紡織品檢測服務條件,提升地區產品質量水平。未來將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權威檢測實驗室,形成商業化的檢測體系,為大紅門地區和全國的紡織品、服裝及輔料經營者提供方便、快捷、權威的檢測服務。
除此之外,大紅門還積極依托豐臺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支持,引導地區內服裝商貿市場構建現代電子商務平臺,積極推廣刷卡消費和網上購物等電子交易方式,提升商貿區的交易水平。
為促進大紅門地區服裝交易方式的轉變和提升,實現從現有市場業態到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信息化服裝貿易平臺轉變,完善服裝產業鏈條,培育高端產業,聚集更多致力于服裝服飾的文化創意機構和企業。近兩年來,南苑鄉政府積極抓住商貿區發展機遇,大力推進大紅門地區發展和產業升級。
由于大紅門地區是一個批發市場,多個規劃主體,其發展歷程是先發生后整頓、先發展后規劃、邊建設邊規劃。因此,至今沒有形成區域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空間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隨著大紅門地區的發展和集聚區的成立,亟需一個明確、科學、可行的發展規劃,來指導大紅門地區未來的發展。
去年,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紅門地區正式開始了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洞蠹t門服裝服飾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大紅門服裝商貿商務區發展規劃》先后啟動,分別對集聚區的規劃定位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及引進高端商業業態、完善商貿區配套功能和產業空間布局上進行了重點研究。
與此同時,商貿區更提出了五大發展戰略:
一是人才戰略,集聚名師、名模、名家,建立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務網絡體系,加快高素質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構建北京CBC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實用型人才。
二是品牌戰略,建立品牌培育機制,孵化品牌企業,鼓勵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引進服裝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經營品牌商品,舉辦品牌信息發布和展示演繹活動;強化知識產權和商標品牌保護機制,打造品牌大紅門整體形象。
三是文化戰略,深入挖掘大紅門區域文化內涵,繁榮服裝服飾文化、演藝文化、時尚文化、民族文化、觀光文化、企業文化和街區文化;通過舉辦服裝節和多種形式的時裝設計展示、色彩應用、模特大賽等多種形式,構建與北京CBC相適應的文化格局。
四是高端戰略,從今后的發展重點來看,大紅門已經走過了最初資本積累階段,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占領高端市場,取得高端效益。
五是環境戰略,美化建筑環境和景觀環境,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完善道路網絡體系,提高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改善經營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效率。
環境建設重塑集聚區形象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大紅門地區由服裝批發市場向高檔時裝商場、國際會展中心、5A級商務辦公樓匯集的轉變,目前集聚區內北京CBC大廈、大紅門服裝文化園、國際時尚中心NO.6等各類項目建設進程正在加快。
全力打造的北京CBC大廈,是北京大紅門服裝服飾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擬建建筑面積8.9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4.5億元。北京CBC大廈的建設將為北京CBC構筑綜合性服務平臺,是集設計、研發、文化創意、辦公、展示、發布、交流、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大廈,力求搭建一個國際性、權威性及開放性的創意產業發展平臺。通過引進國際、國內服裝設計研發機構、學院以及服裝行業協會,調動各創意產業、機構、企業與創意人才的積極性,整體推進大紅門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大紅門服裝文化園由北京鑫福海公貿集團投資建設,將在大紅門中心地帶,結合現有的福海公園,采取高低錯落的古建筑形式,建成一個發展中國服裝文化,滿足國內外對中國傳統服裝服飾制作工藝及制作設備和交流需要的園區。主要用于服裝展示、服裝博覽,宣傳中國服裝的發展歷史,營造并提升中國傳統服裝的品牌效應影響力,提升大紅門地區作為北京服裝服飾行業對外窗口的形象,形成區域亮點。
國際時尚中心NO.6將建設成為北京的“時尚中心”,打造互成體系的六大時尚版塊:即亞洲時尚品牌運營中心,建設國內外服裝企業總部基地和品牌孵化基地;時尚SOHO,提供設計師公寓和時尚會所;時尚會展中心,打造國際水平的專業服裝展覽發布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時尚信息中心,為服裝服飾產業提供電子商務平臺和行業數據;時尚科研教育中心,引進色彩研究中心、工藝研究中心、國際服裝設計學院和高等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成為服裝創意設計人才培訓學校和實訓基地;時尚物流配送中,建設服裝行業第三方物流商務中心和大北京服裝產品區配送中心,為大紅門服裝商貿區提供配套服務。項目一期總規劃占地面積約450畝,總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
據了解,今年大紅門還將投入1.5億元,開展大紅門服裝服飾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改造和環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涼水河兩側環境整治工程及南苑路環境改造工程,將通過線纜人地、建筑物外立面、商貿區標志、河道景觀、廣場改造等周邊環境的整治和基礎設施的改造,重新設計大紅門服裝商貿區城市形象,凸顯大紅門獨特的服裝、服飾核心文化價值,完善提升該區域城市功能,讓大紅門地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使之成為最生動、最直觀、最有效的對外傳播窗口,為打造時尚、活力的國際時裝之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硬件條件。
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園項目落戶新媒體基地
2010年3月28日,國家測繪局與大興區人民政府推進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隆重舉行。這標志著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園這一國家級的產業園區項目正式落戶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
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園是由國家測繪局發起,旨在吸引地理信息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入園集聚發展的專業產業園區。項目一期、二期選址新媒體基地北區,一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26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二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20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項目三期選址基地核心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60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
項目一期擬投資20億元,計劃引入企業30余家,“十二五”末園內企業產值將超過100億元。項目將充分利用國家測繪局在地理信息產業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研發中心,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吸引高端企業入駐,促進大興區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出席簽約儀式的國家測繪局領導有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國家測繪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春峰,國家測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超智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大興區委書記林克慶、副區長繩立成以及大興區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了簽約儀式。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智慧園區”項目榮獲2009信息北京十大應用成果“入圍成果獎”
3月18日,2010年度北京市電子政務與信息安全工作會暨2009信息北京十大應用成果評選頒獎儀式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由市經信委主任朱炎主持,副市長茍仲文出席會議。經過專家評審、網上投票等五個階段的評選,由海淀園管委會和海淀區信息辦共同建設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智慧園區”項目榮獲2009信息北京十大應用成果“入圍成果獎”。
空港經濟開發區1-2月份稅收快速增長
空港經濟開發區迎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暖春,1-2月份稅收快速增長,上繳稅收9.1億元,同比增長67.52%。其中,上繳區國稅4.1億元,同比增長91.88%;上繳區地稅3.9億元,同比增長29.49%;上繳市涉外分局1.1萬元,同比增長289.15%。
北新住宅、中天汽車入住密云經濟開發區
總投資額逾10億元的北新住宅產業有限公司生產線搬遷工程項目入住密云經濟開發區四期。目前已有年產66萬套中高檔門窗五金件生產線項目、年產40萬片鋼制板式散熱器生產線項目、年產新型房屋900套的房屋工廠搬遷工程等3個項目獲得發改委批復,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0年底投產。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92048萬元,可實現利稅逾億元,同時可吸納895人就業。
佳木斯中天汽車有限公司與密云經濟開發區簽訂協議,為福田歐曼重卡汽車配套的后備箱項目正式落戶密云經濟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占地30畝,租用廠房5200平方米,預計年產值1.1億元,可解決勞動力就業150人。另外,該公司擬將密云經濟開發區作為區域的總部基地,將旗下的能源開發工程公司結算業務遷到密云經濟開發區,預計年收入達到2億元。
北汽福田、北新建材兩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必將帶動密云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新的局面。
電子城:總收入破千億增速居中關村十園之首
3月3日,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管委會一年一度的總結表彰會在望京科技創業園召開。然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議氣氛更加喜慶和熱烈。在表彰ABB、愛立信、安東石油等一百家貢獻突出企業的同時,電子城科技園在2009年收獲的成績同樣讓人欣喜。
記者從會場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中,電子城科技園成功擺脫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已躍居中關村一區十園首位,總收入更是歷史性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中關村第四個突破千億元的園區。
2009年,電子城以創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勤溝通、重協調、多服務、搭平臺,相繼制定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23項具體措施,推出了“百個項目保增長、六項措施保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規劃引導、環境促進、項目推進、平臺建設、政策保障、服務協調六項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通過認真踐行朝陽區委、區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的決策精神、找準工作重點,激發出政府與企業共謀發展的新活力。2009年,電子城科技園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實現園區全年總收入1010億元,同比增長35.1%,區級財政收入19.16億元,同比增長34.2%,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中關村“一區十園”首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突破。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立企業家顧問委員會
3月22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27位來自中關村的企業家、投資家和專家學者共同成為中關村示范區的顧問委員,他們將充分發揮高層次、多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智力優勢,參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規劃、建設、改革和發展等重大事項的決策,負責向國家有關部門及北京市提出意見和建議,成為中關村智庫。
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于2009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擔任該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時代集團公司總裁、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王小蘭受聘為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為配合中關村示范區建設需要,顧問委員會將履行推動企業做強做大、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高端領軍人才、促進產學研用的合作對接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5個方面的職能。
今年,顧問委員會將初步擬定以年銷售額10~100億元的中關村內國有、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關注對象,通過組建俱樂部的形式,篩選20個左右企業作為俱樂部發起單位和首批培養對象,建立企業基礎資源庫,集中優勢力量,打造中關村品牌企業。
北京市委常委趙風桐對顧問委員會寄予厚望,他表示,希望通過顧問委員會的工作,能為政府推薦一批優秀的產業領軍人才,推薦一批好的企業,助力中關村示范區建設。
園區建設帶動牛欄山鎮域經濟飛速發展
3月13日,“文化立根基融合致久遠”為主題的第四屆牛欄山論壇在北京喬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江河幕墻、龍湖地產等13家“社會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受到表彰。
牛欄山鎮黨委書記趙振英介紹說,作為一個年屬地財稅超過3億元,協議投資已逾18億元的京郊古鎮,從2007年開始,牛欄山鎮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論壇,從“創優創新創名牌”、“探索企業文化、經營現代理念”到“堅定信心、破解難題、促進發展”,論壇作為企業展示的平臺,起到了以商招商、促進地區發展的積極作用。
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牛欄山鎮仍實現了歷史上年協議投資額最大、注冊數量最多、引進項目趨優的目標,鎮域經濟呈現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共引進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企業68家,協議投資總額18.3億元,其中投資額4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雅士白家、桃李食品等全國知名企業迅速入駐。
2009年,牛欄山鎮以園區建設、企業服務、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有力地帶動了鎮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鎮完成二三產業增加值27.1億元,實現屬地財政收入3.5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10388元。
科技部部長萬鋼同部分政協常委調研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3月14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同全國政協常委、前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全國政協常委、前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前駐法國大使趙進軍,全國政協委員、前駐德國大使馬燦榮,前駐德國大使盧秋田、梅兆榮來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進行調研。王曉東所長為客人詳細介紹了研究所的建所理念和發展狀況,大家一致認為研究所應該堅持穩定發展,堅持基礎理論研究,創造一個適合創新和發展的環境,做好科研體制改革的“示范、引領”作用。參加調研的還有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國際合作司的領導,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書記楊偉光等。
亦莊建亞洲最大生物制藥基地
總投資額達1.2億美元的CMO項目日前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該項目的成功落地意味著我國第一批符合歐美標準的生物新藥開發和放大生產線即將建成,繼而打造出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生物制藥合同生產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生物藥物工藝開發中心,實現我國生物藥物向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
CMO(Contract ManufactureOrganization)即全球生物制藥合同生產,是合同加工外包的一種,主要是接受制藥公司的委托,提供產品生產時所需要的工藝開發、配方開發、臨床試驗用藥、化學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藥生產、中間體制造、制劑生產(如粉劑、針劑)以及包裝等服務。
亦莊簽約的CMO項目由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蘇瑪基金與研發和生產生物藥物的中美奧達合資,設立北京國際生物工藝公司,致力于打造我國第一個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物藥物合同生產基地。
作為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北京亦莊目前已經聚集了100多家新藥研發、生產及應用企業。近年來,亦莊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占到了全市比重的40%以上。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開發區的生物醫藥產業仍實現了較快增長。
“中關村臺資企業資本中心”落戶中關村西區
3月26日,“中關村臺資企業資本中心簽約揭牌儀式”在中關村西區鼎好電子大廈舉行。儀式上,海淀區政府與北京鼎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鼎固房地產公司所屬鼎好電子大廈將成為中關村西區內臺資金融企業的聚集地。
據了解,鼎好電子大廈A座11-20層內將為臺資資本中心預留一定面積,預留面積將只作為臺資金融企業和相關服務機構等企業進駐的辦公場所,促進臺資金融企業(包括PE、VC機構)和相關金融機構等金融要素聚集。
鼎固房地產公司將對工商、稅務注冊在海淀區的鼎好電子大廈內臺資金融企業(含在京代表處或辦事處)給予最優租賃價格。海淀區政府以該價格為基準,依據《海淀區促進金融產業發展辦法》(海政發[2006]72號)和《海淀區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海政發[2008]39號)等有關規定,對上述機構在政策規定面積內的房租進行補貼,補貼標準為第一年補貼50%,第二年補貼50%,第三年補貼30%。其中,對前三家簽約入駐臺資資本中心的臺資金融企業的補貼標準為,在政策規定面積內,第一年補貼100%,第二年補貼50%,第三年補貼50%。
當前,為落實國務院和北京市關于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兩個批復”精神,北京市將中關村西區確立為新興科技金融功能區,海淀區政府將中關村西區定位為創新要素聚集區。通過建設中關村臺資企業資本中心、中關村PE大廈、中國技術交易所、國家版權交易基地、首都創新人才發展大廈和首都科技中介大廈等項目,實現資本、技術、人才、中介和政府公共服務等創新要素的聚集,使中關村西區成為投資密集、交易活躍的產業高地。
中科院第三批項目入駐懷柔科教產業園
3月1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懷柔科教產業園第三批人園項目簽約儀式在雁棲經濟開發區舉行。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等6家中科院研究單位分別與北京雁棲經濟開發區簽署用地意向協議。
懷柔科教產業園由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建立,集教育、科研、技術轉移轉化與企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由教育基地、基礎科學基地和科研與轉化基地三部分組成。據了解,此次項目簽約后,將有微電子、地址與物理、生物物理等6家中科院研究單位9個項目落戶中科院北京懷柔科教產業園。至此,已有15個中科院研究單位24個項目入駐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