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中的九個“三”

2010-01-01 00:00:00何成學
桂海論叢 2010年4期

摘要:對產生于中國建設偉大實踐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數字視角進行解讀,可以發現這一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有三大歷史時代背景、三大歷史階段及三大思想來源;同時還有三大基本內函、三大理論創新和三大中國特色;它解決了三大時代課題,具有三大重要意義;通過考察這一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從中可以得到三大深刻的歷史啟示。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九個“三”

中圖分類號: 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4-0001-06

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30年的奮斗歷程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理論飛躍,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產生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中,不僅探索歷程艱辛,內涵博大精深,而且還富有中國特色和重大意義,同時還賦予我們深刻的歷史啟示。很顯然,在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中,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東西。本文意在用九個“三”來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以期待對加深認識這個理論體系有所裨益。

一、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歷史時代背景

任何一個理論體系的創立,都和理論創立者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就此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有三大深刻的歷史時代背景:首先,是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逐步形成。從國內來看,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們黨和毛澤東對怎樣認識和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重大課題,進行了有益且艱辛的探索,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快被中斷了。從1957年至1978年的21年間,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盡管有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是失誤和教訓。為此,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經驗教訓,重新恢復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開辟了道路。從國際來看,20世紀40、50年代興起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借鑒蘇聯模式來搞社會主義建設的,其特點是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和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這種模式在二戰前后的特定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其積極作用開始弱化,弊端逐步凸顯。在嚴峻挑戰面前,蘇聯、東歐國家沒有作出及時的調整和有力的改革,導致在80、90 年代發生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在不斷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其次,是在對世界形勢和時代特征的科學分析基礎上形成發展。列寧曾經指出:“只有了解了某一時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這一基礎上去考慮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的更具體的特點。”[1]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鄧小平據此對當時時代主題作出了新概括:“和平”與 “發展” [2]105。正是基于這個判斷,鄧小平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等重大決策和理論。80年代末以來,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高新技術發展促使綜合國力競爭更為激烈。這一國際局勢的變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國際時代條件。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一系列新矛盾、新態勢和新特征,尤其是我國發展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機遇與挑戰共存,這是科學發展觀等一系重大戰略思想提出的深刻時代背景。第三,是在3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上逐步形成。從國情來看,改革開放30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但是低水平的,全面建設小康任務艱巨。就黨情而言,在新的歷史階段,黨的地位、執政環境、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黨員隊伍本身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新變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產生的國情依據和實踐基礎。黨的十七大召開,標志著我們黨和國家已經站到了一個嶄新的起點,為科學發展觀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擁有了駕馭發展的基本經驗,有了更加遠大的發展目標。

二、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歷史階段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始于毛澤東1956年,再續起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此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大致上可以化分為三大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是實踐初步探索和理論醞釀(1956 -1978年)。毛澤東對尋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正確的開始(1956年前后),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是重要標志;艱難探索和曲折發展(1957-1966 年),1957年反右擴大化和相繼發生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工作重心轉移未能真正實現;晚年的失誤(1966-1976年) ,10年“文化大革命”把注意力幾乎完全集中到“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和以階級斗爭為鋼上,中斷了探索。必須指出的是,盡管毛澤東的探索艱難曲折,但積累了正反兩個方面的重要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奠定了政治制度和理論基礎、提供了方法論和有益借鑒[3]。第二階段是概念提出和理論逐步形成(1978-1992年)。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始找到自己的建設道路,創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新的探索與初步成果(1978-1981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揭開了新時期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帷幕。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將我們黨的新的探索概括為十個“要點”,表明我們黨取得了初步理論成果。概念提出與初步形成(1982-1987年)。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學命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將我們黨的理論探索概括為十二個方面,并首次將其命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初步形成。理論正式形成(1987-1992 年)。1992年初,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三個有利于”標準論等重要論斷,進一步豐富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當年黨的十四大確立其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第三階段是理論豐富發展構成體系階段(1992-2007年)。這一豐富發展階段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時期。一個是1992年至2002年是豐富成熟時期,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什么這個時期不從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開始呢?這是因為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前,黨的理論創新的歷史性突出貢獻是對鄧小平理論的概括和論述。就此來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可以概括為三條線索:江澤民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對鄧小平理論的系統概括和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闡述為其形成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2000年春,首次提出“三個代表”,其后經過系統闡發,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得到豐富達到成熟。另一個是2002年至2007年是繼續發展構成體系時期,形成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2004年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和任務;2006年六中全會對和諧社會建設的諸方面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了系統深刻的闡述,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2007年黨的十七大科學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標志著這個理論體系的正式形成。以上三個歷史階段,展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軌跡。

三、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思想來源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當代人類一切文明進步的理論成果,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來源。由此可說,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有三大層面的思想淵源[4]4:首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理論淵源。這種理論淵源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原則。主要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經濟、政治、文化理論和原則。如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實現全民的共同富裕;建立自己的政黨,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繼承和借鑒人類歷史上一切有價值的優秀文化成果,社會主義必須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等。二是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其方法論淵源。毛澤東將之概括為“實事求是”。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反復強調:“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盵2]118三是傳承了馬列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觀點。如鄧小平理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就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基本原理:“人類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生產力的發展所促成的?!盵5]再比如,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和推進民主化、反對官僚化的政治制度改革設想等,是當今時代改革之路的歷史淵源和思想源頭。其次,毛澤東思想是直接理論來源。毛澤東早在1956年就提出走自己的路。雖然當時并沒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字眼,但處處體現了這一思想。不僅毛澤東實踐探索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和土壤,而且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思想來源,主要包括:走自己的路、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社會主義分兩個階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解決臺灣”構想等。第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優秀歷史文化有機融合的產物。從這一內涵講,我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現階段的表現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融合、同化的過程。帶有濃厚的中華民族風格并凸顯在三個方面:一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之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底蘊。二是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理論概括,是在實踐過程中推陳出新形成新理論成果。三是堅持科學批判精神和歷史主義原則,吸收和改造了中華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為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振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擔當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責任,而且還擔當發揚光大中華文明的歷史責任。

四、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基本內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內涵博大精深,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需要從多層面來準確把握。歸結起來講,主要包括三大層面的內函:首先,在政治意義上包括三大基本內函。一是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的一個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道路”、“ 理論”、“ 制度”、“ 理想”五位一體,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框架,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二是包括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當代理論新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并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和共產黨執政三大規律的認識。其次,在理論形態上包含三大理論新成果。一是基礎形態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是重要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是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對“什么是發展 ”、“靠誰發展”和“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發展觀的基本問題,做出了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回答,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境界。第三,在體系結構上包括十六個重要觀點。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態是就其縱向發展來說的,從其橫向來分析,還有其自身的體系結構。概括地說,其具體框架結構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十六個重要觀點:一是指理論體系的主題(科學社會主義)和精髓(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二是指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對外開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戰略、國際戰略、祖國統一和黨的建設等十四個重要理論觀點。

五、 理論體系形成發展中的三大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研究解決新問題和理論創新的過程,其主要創新,大體可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一是鄧小平理論把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精髓,是對整個馬克思哲學的概括,與過去以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才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來說,極大地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既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又必須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三是科學發展觀強調理論的創新、觀念的更新,把創新看著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要求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其次是社會主義的新觀念。一是提出并且反復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這對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設想: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生產力相當發達的社會主義,是工業化之后的社會主義,是徹底清除了封建主義殘余的社會主義來說,它是從中國的特殊國情出發的,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新認識。二是對社會主義在不斷地進行再認識。30年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經歷了三次重大轉變:以1984年為標志,開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以1992年為標志,開始了從手段到目的的重大轉變,即社會主義本質論確認社會主義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以2002年為標志,開始了從經濟到全面特別是到以人為本的深化。三是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有新認識。鄧小平強調,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的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江澤民強調,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當彼此尊重,長期共存,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以上認識既堅持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總體原則,又坦率地承認了資本主義制度還會長期存在下去,這與過去的傳統觀念(很快就要滅亡,絕對對立)是一個很重要的新認識。第三是執政黨建設的新覺醒。一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兩個轉變”重要判斷(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計劃經濟條件下執政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突出表明了我們執政黨意識新覺醒,開拓了我們黨的建設新視野。二是“兩個先鋒隊”對黨的性質作了新概括。黨的十六大強調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個論斷把黨的性質、根本宗旨、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融合在一起,從理論上解決了新形勢下工人階級與其代表的階級、群眾之間關系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是對我們黨的性質的新表述。三是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鄧小平理論強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關鍵在黨”,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歷史經驗和執政興國的重大使命結合起來??茖W發展觀強調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上論斷表明我們黨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六、理論體系形成發展中的三大時代課題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清晰地反映出我們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時代痼疾,對這三大時代課題所做出的理論回應與總結,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引子”。第一個時代課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從1956年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20多年里,我們黨沒能找到一條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理論,歸結起來講,就是我們黨在當時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沒有搞清楚。鄧小平在1978年三中全會上,提出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表明我們黨開始重新審視“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傳統觀念的習慣作用,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依然存在,最突顯的是姓“資”姓“社”問題,并成為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入改革的一大障礙。這樣,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回答成為20世紀80年代突顯的時代課題。鄧小平理論對這個基本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邏輯起點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第二個時代課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我們黨執政的歷史方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既給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相繼失去了執政地位,尤其是蘇共的敗亡和蘇聯的解體更是將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問題提上了日程。這樣,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回答成為世紀之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發展的所面臨的時代性課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如何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如何把黨建設成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核心等基本問題,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三個時代課題:“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以來,我黨和國家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既面臨著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又面對著嚴峻挑戰的矛盾凸顯期。從總體上看,我國仍然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失衡、失范、無序的現象時有發生,持久的高速發展既帶來了經濟增長,又使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在社會經濟的全面起飛的同時,社會非理性因素滋長,人性扭曲、貧富懸殊、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也逐漸突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樣,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成為時代給新一屆黨中央出的課題??茖W發展觀科學地解答了“什么樣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什么意義上的發展才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一時代課題,又一次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七、理論體系形成發展中的三大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及其所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帶有許多中國特色。首先是實踐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孕育、創立和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推動下實現的,呈現出鮮明的實踐特色:一是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四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結晶;二是在不斷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三是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不斷發展正確的認識,修正認識上的偏差,使其成為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唯一正確的理論體系。其次是民族特色。任何偉大的理論體系,都體現著該民族特定的社會發展狀況、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保持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是科學定位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獨特方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建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改革的目標模式,解決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問題,正確處理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問題,即社會主義現代化與資本主義世界接軌但不并軌;三是強調堅持按照中國的國情來建設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中有許多中國特色,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國兩制”、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民主與法制緊密結合等都帶有中國特色。第三是時代特色。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那個時期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正確分析時代的特征和主題,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和要求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富有強烈的時代特色:一是在準確把握當今世界時代主題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黨對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為制定黨和國家的內政外交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前提;二是在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的基礎上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實際,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在準確把握黨的建設的時代要求的基礎上深化的,社會時代條件的變化和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變化,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發展黨的理論,豐富黨的實踐,完善黨的制度,使黨的建設理論更加適應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特色。

八、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三大層面的重要意義。首先是重大的理論意義。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解決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探索和回答了無產階級政黨在奪取政權之后應該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探索和回答了在和平與發展時代背景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其次是重大的實踐意義。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看,其實踐意義主要突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6],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我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民族振興的根本思想保證。二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堪稱“中國奇跡”。30年歷史進程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勝利前進的唯一正確的理論,沒有這個理論的指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6]。第三是重大的世界意義。從世界發展史特別是共產國際發展史看,這一廣泛意義主要突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不僅使人們認識到,蘇東劇變并不等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演進的結束,而且還是對人類社會多樣化的發展道路的一種有益探索,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振興產生深遠的影響。二是理論體系深化了對中國共產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它不僅將使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同時,在世界范圍內也會對其他國家、地區的政黨建設產生廣泛影響。三是理論體系深化了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它不僅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同時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四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意味著中國的繁榮富強,而且其所蘊涵的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將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九、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三大重要歷史啟示

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三大深刻的歷史啟示。其一是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不斷實現的重要推動力量,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從推動力量上看,首先,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杰出代表既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又深受中國優秀文化的熏陶,具有極高的思想境界。其次,中國共產黨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領導者,我們黨的四代領導集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里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就是印證。第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保證。從突出貢獻上看,一是在民主革命時期第一次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的多樣化模式,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翻身解放的思想武器。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開辟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使中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是國際共運史上的一個創舉。三是在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之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理論,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繼續推向前進,使馬克思主義再次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生命力。其二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是理論創新的前提條件,緊緊抓住建設中的根本問題是探索獨特理論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史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毫無置疑的,但馬克思主義也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的一些原理和結論,也必須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和豐富。這既表明,一旦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探索符合本國特點的革命和建設理論、推進理論創新的空間就會無比廣闊;又表明,要成功地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國特點的建設理論,還必須緊緊抓住和圍繞建設中的根本問題。我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里,沒能找到一條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理論,在后30年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其根本原因在于是否緊緊抓住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這一經驗啟示還告誡我們:實踐好“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并相應地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其三是理論的生命在于創新,理論創新貴在指導實踐。實踐永無止境, 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同時,社會需要的程度往往決定理論實現的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是我們黨適應國內國際社會發展和形勢變化的需要。這一經驗啟示還告誡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改革開放實踐的產物,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改革開放才能再鑄輝煌。

參考文獻:

[1] 列寧.列寧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3.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何成學.再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J].桂海論叢,2009(5):6.

[4] 袁婧京,吳懷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思想淵源研究綜述[J].黑龍江史志,2009(10):4.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3.

[6]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責任編輯任浩明

On the 9 ‘Three's in the Forming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 Cheng-xue

(Party School of CPC Guangxi Committee,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If we study from a visual angle of figure, we can find 9 ‘Three's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formed in China's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its socialist society. Firstly, th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has thre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ree sources of thinking; secondly,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has three basic connotations, three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and thre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rdly,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has resolved three epochal problems and has thre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and above all, th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gives us three great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s.

Key Word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The CPC); 9 ‘Thre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成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毛片|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播五月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99re精彩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永久视频|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色|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熟妇无码人妻|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久久国产香蕉|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欧美精品1区2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激情视频综合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亚洲va在线观看| 热九九精品| a天堂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无码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福利片91|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狠狠色综合网|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一区毛片|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国产主播喷水| 国产成人毛片|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9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