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在蘇區局部執政時積累了豐富的廉政經驗,具體表現為以廉政教育為倡廉的治本手段、以有效監督為促廉的根本途徑、以作風建設為揚廉的重要渠道、以懲治腐敗為倡廉的主要方法、以建章立制為保廉的關鍵措施。蘇區廉政經驗對推動當代社會的倡廉、促廉、揚廉、保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借鑒蘇區廉政經驗,推動當代廉政建設,既有歷史必然性,又有時代針對性。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蘇區廉政經驗;當代廉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4-0046-04
2008年3月1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明確要求新一屆國家機構工作人員堅持清正廉潔:“我們要始終保持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作風,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誠心誠意接受人民監督,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同日,溫家寶總理答鳳凰衛視記者問時說:“如果說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工作干干凈凈的干部與堅守天職良心的政府構成廉政的兩個根本點。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提出了當代廉政建設的新要求,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不斷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建設。追溯歷史可知,中國共產黨在蘇區局部執政時,干部是最廉潔的,政府也是最廉潔的。借鑒蘇區廉政經驗,推動當代廉政建設,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都非常重大。
一、借鑒蘇區廉政教育經驗,始終注重思想教育建設
廉政教育是倡廉的治本手段。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黨性修養教育,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起思想道德防線,是首當其沖的工作。
毛澤東在其起草的《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指出:“目前基本訓練工作,應竭力鏟除一般同志的機會主義思想和封建小資產階級思想,確定無產階級革命的人生觀。”[1]193具有封建小資產階級思想的人常常錯誤地認為,入黨是為了當官,當官是為了享樂。為了加強政治思想教育,蘇區開辦了黨校、軍校以及各種干部培訓學校。馬列主義基本理論、黨性與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階級與時事形勢政策、錯誤思想及其表現與糾正方法等是主要教育內容,黨報、政治簡報、個別談話、開展批評、召開會議、工作鍛煉等是主要教育形式。嚴重影響革命和紅色政權建設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思想、貪污腐敗思想、官僚主義思想都得到了有效糾正。當時,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洛甫、董必武等都在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中央蘇區黨校)與蘇維埃大學講課,進行政治理論思想教育。他們先后指出:“蘇維埃是一種最德模克拉西的政權機關”[2]4,“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3]139,“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3]134,“驅逐各級政府中的貪污分子出蘇維埃”[2]577等。這些要求和主張,體現了蘇區廉政的重要觀念。通過政治思想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對“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今天進行廉政教育,同樣始終需要堅持在源頭上抓住根本,加強思想預防教育,從心靈深處教育黨員干部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學習蘇區廉政監督做法,逐步完善監督體系建設
有效監督是促廉的根本途徑。把黨政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輿論監督與制度監督結合起來,常規監督與突擊監督結合起來是蘇區促廉的基本做法。
為了真正做到多種監督相結合,黨和蘇維埃中央政府在蘇區廉政監督建設中有以下舉措:一是成立了人民委員會、工農檢察委員會、控告局等黨政監督機構,同時組建了突擊隊、輕騎隊、工農通信隊、群眾法庭等群眾監督組織,做到了有組織有領導;二是頒布了《政府工作人員懲辦條例》、《懲治貪污浪費辦法》、《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等一系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和訓令,做到了有規章有要求;三是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中辟有《紅板》、《黑板》和《反貪污浪費》專欄,分別宣傳廉潔奉公、積極工作的先進事跡,批評消極怠工、立場不定的消極行為,揭露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的腐敗案件,在紅軍總政治部《紅星》報上辟有《鐵錘》欄目,專批軍隊及其機關的各種不良現象和作風,還通過《青年實話》等其他報刊與其他渠道對廉政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通報,做到了有宣傳有披露;四是積極引導、發動群眾來進行監督,告訴群眾怎樣檢舉貪污浪費不良行為,還不時地派輕騎隊、突擊隊進行突擊檢查,做到了黨政、黨群齊抓共管。充分認識到真正的銅墻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每個革命的民眾都有揭發蘇維埃工作人員的錯誤缺點之權”[4]323,是蘇區廉政監督取得實效性的關鍵所在。這正如《蘇維埃臨時組織法》所指出的:“蘇維埃是一種最德模克拉西的政權機關,她不僅僅最接近勞苦群眾,而與群眾關系最密切,而且最易受群眾的監督,決不至離開群眾的實際生活而獨立存在,或因與群眾隔離而形成官僚化的機關。”[2]4機關工作人員始終受到群眾監督。比如,中央互濟會財務部長謝開松的貪污案就是由互濟會主任和通訊員檢舉報告的。發動群眾的監督作用,往往能夠取到很好的效果。
“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5]33,這是黨的十六大報告對廉政監督提出的明確要求。針對目前有人指出的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紀檢監督太晚等現象,針對腐敗行為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的有效監督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從監督主體、監督形式、監督渠道、監督機制、監督檢查等方面著力完善監督體系建設,實現多種監督的有機結合,努力提高各種監督的實效性。
三、發揚蘇區干部優良作風,積極開展黨的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揚廉的重要渠道。作風包括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著名的贛南山歌“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工;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形象地反映了蘇區干部辦工為民、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良作風。
蘇區干部的好作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艱苦奮斗。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中,從中央到鄉村,從領導到群眾,生活都非常艱苦。中央領導同志總是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也同樣過著“草袋飯、酸菜湯,紅薯、毛薯(芋頭)味道香,紅薯片,南瓜片,薯米、野菜也當糧”的艱苦生活。二是廉潔奉公。陳云、鄧穎超、陸定一、博古、毛澤覃等人聯名提出每人每天自愿少吃二兩米,胡耀邦、張愛萍等人主動不領熱天衣服,一切為革命事業著想。三是勤政為民。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扎實細致的勤政為民工作化成了群眾的肺腑之言——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四是調查求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反對本本主義,親自到一線去調研,撰寫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長岡調查》、《才溪鄉調查》等農村調查材料。廣大黨員干部也積極主動到基層去進行實地考察,掌握一手材料,發現實際問題。五是模范帶頭。毛澤東在瑞金沙洲壩親自帶領軍民挖水井,朱德親自下田幫助農民插秧收割,周恩來、張聞天親自幫助紅軍家屬砍柴挑水拉犁。興國縣是蘇區的模范縣,長岡鄉是興國縣的模范鄉,長岡鄉黨員干部的“四模范”與“十帶頭”的實際行動影響廣泛且深遠,“蘇區干部好榜樣”的“十帶頭”歌聲傳遍整個蘇區。
江澤民也明確指出:黨的作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在當代加強作風建設,就是要進一步使黨員干部思想更純潔、工作更踏實、學習更自覺、調研更務實、生活更質樸、廉潔奉公更自動、聯系群眾更緊密、模范帶頭更積極、勤政為民更見效。
四、弘揚蘇區反腐倡廉精神,大力加強反腐敗建設
懲治腐敗是倡廉的主要方法。腐敗的重要表現是濫用權力,貪污浪費,搞官僚主義。嚴懲腐敗分子,增加腐敗成本是倡廉的根本治標措施。
1932年3月初,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項英在《紅色中華》上發表了《反對浪費,嚴懲貪污》一文,明確指出:“貪污是蘇維埃政府下絕不準許的事,如若發生呢,即是蘇維埃政府的羞恥。我們號召工農群眾起來,幫助政府來反對各級政府浪費錢,驅逐各級政府中的貪污分子出蘇維埃。對于一切浪費經濟,特別是貪污分子,都要給以嚴重的懲辦。”[2]5771933年12月15日發布的《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第26號訓令明確規定:“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處以死刑;貪污公款在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者,處以二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監禁;貪污公款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者,處以半年以上二年以下的監禁;貪污公款在一百元以下者,處以半年以下的強迫勞動。”[6]5決不姑息貪污腐敗行為,是反腐精神的集中體現。1932年5月9日,槍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貪官——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黨中央和蘇維埃政府狠抓大案要案、集體案件,深得人心。中央總務廳蘇大工程處主任左祥云、瑞金縣財政部會計科長唐仁達的貪污案嚴格查辦,兩人都被處以極刑。雩都縣蘇維埃政府領導干部的集體貪污腐敗案件也由中央直接進行查處,結果大快人心。通過嚴懲腐敗分子,純潔了黨政干部隊伍,提高了蘇維埃政府形象,體現了蘇維埃政府良心。
反腐倡廉是一項復雜、艱巨、長期的工作。最近幾年,黨中央在反腐斗爭中加大了懲治力度,懲治了不少省部級高官。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為了純潔黨員干部隊伍,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迫切需要進一步弘揚反腐精神,決不姑息腐敗分子,加大反腐敗建設力度。
五、承繼蘇區廉政法令規章,全面推進廉政制度建設
建章立制是保廉的關鍵措施。思想教育、作風建設、廉政監督、懲治腐敗要真正發揮作用,都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深層的制度性結構問題往往是導致腐敗滋生的根本原因。鄧小平曾經指出:“制度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在黨內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7]333
蘇區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重視制度建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教育法規》等法規,《關于成立中央黨務委員會及中央蘇區省縣監察委員會的決議》、《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決議,《地方蘇維埃政府的暫行組織條例》、《政府工作人員懲辦條例》等條例,《政府工作人員要加緊學習》、《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關于檢查蘇維埃政權機關和地方武裝中階級異己分子及貪污腐化動搖消極分子問題》等訓令,《怎樣檢舉貪污浪費》等指示,構成了一個制度體系。從中可以看到,蘇維埃紅色政權的性質、政府的天職與良心、黨政干部的黨性要求都得到了明確規定和闡述,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理論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建設的相關方面內容也得到了明確規定和闡發,為廉政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領導干部制度、學習教育制度、檢查監督制度、預防懲治制度、民主法律制度等方面都留下非常寶貴的文獻資料和可貴的創造精神。
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體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健全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完善巡視制度。全面推進廉政制度建設,是一項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偉大工作。
參考文獻
[1]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193.
[2] 江西檔案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余伯流.毛澤東與瑞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323.
[5] 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3.
[6] 韓延龍.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革命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第3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5.
[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33.
責任編輯 余 青
Experience of Anti-Corruption in ‘Soviet Areas’ and Today's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PING Fei
(Nanch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Abstract: When ruling in the ‘Soviet Areas’, CPC had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Anti-Corruption. The measures CPC took at that time included strengthening incorruption education, setting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improving working style and above all, setting up relevant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Those experiences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oday's movement of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and should be take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PC; experience of Anti-Corruption in ‘Soviet Areas’; today's movement of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