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護耕地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國以來,河南省耕地總體呈下降趨勢,其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國家、鄉鎮基建占地、農民建房占地等。耕地流失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從國家方面看,危及糧食安全,威脅社會穩定;從農村、農民方面來講,導致農村土地糾紛增加,農民關系和諧度下降,農村不穩定因素增加。抑制耕地流失的基本對策為合理規劃農民建房;提高農民對耕地的保護意識;嚴厲整治“開天窗”的亂占耕地行為。
關鍵詞:農村耕地;河南省;耕地流失;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021-02
人多地少是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且隨著人口的急速上升,耕地仍呈不斷減少之勢。因此,保護耕地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曾指出:“土地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1]“在中國盡管政府宣稱已采取了世界上最嚴厲的耕地保護政策,但耕地資源數量不斷減少,質量、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卻是不爭的事實。”[2]民以食為天,糧乃國之本,而耕地卻成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線。
一、建國后河南省典型地區耕地變動狀況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全國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相反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因此每減少一畝耕地資源,就會造成比以前多出10倍的經濟損失。據2009年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7億畝,又比上年度減少29億畝,這已是自1996年來的第十二年連續下降,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如果國家不采取相關可行政策,國務院一再宣稱的守住18億畝耕地這個不可逾越的“紅線”將成為空談[3]。
相對于全國而言,河南省的耕地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據筆者調查,豫東永城市十八里鎮彭樓村李莊,豫西義馬市常村鎮北溝村,豫南上蔡縣百尺鄉紙張村和豫北安陽市南務村,自1949年建國以來,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豫東由1949年的633畝下降至500畝,凈減少耕地133畝,占現在總面積的25%。豫南紙張村60年來凈減少耕地80畝,豫北凈減少耕地132畝。由此可見,豫東地區占用耕地最為明顯。同時筆者發現,2001—2008年這個階段是建國后河南省四地耕地減少最快的年份。如豫北地區在此8年間減少量是過去22年減少耕地的3.9倍,也就是這8年的平均耕地減少量是過去22年平均減少量的10.7倍。同時,還可以推算出河南省三地在1949—1978年這三十年當中平均每年流失耕地7.93畝,1979—2000年間平均每年減少耕地2.36畝,而到了2001—2008年最近8年,平均每年減少耕地15.75畝,其流失速度遠遠高于建國以來的各個階段。而豫西三門峽北溝村則主要表現為人均耕地減少。1949年北溝村人均耕地為3.36畝,1978年為1.41畝,2000年為1.29畝,2008年為1.02畝,人地矛盾在不斷加劇。
現在全國人均耕地為1.39畝,而河南省只有1.19畝,占全國的85%。作為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省的耕地流失速度驚人,因此扼制河南省的耕地流失刻不容緩。
二、耕地流失原因分析
近年來,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國廣大地區耕地銳減、人地矛盾不斷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豫東、豫中屬于一般農村,其耕地減少主要是由于國家基建和農民建房,兩地這兩項占所有被占耕地的65%。而豫西三門峽則屬于丘陵山區,那里國家基建占地不多,主要集中在農民建房上,就此一項竟然達到50.1%。可見豫西農民正處于“建房熱”當中,并因此也構成了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而豫北安陽市南務村則屬于郊區,在那里國家基建占用了大多數耕地,其次是農民建房,兩項相加總和高達90.2%。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臨近城市,國家開發較多,另一方面農民多開始以在城市中打工為生,多建房出租,因此這里(郊區)耕地的威脅要遠遠超過其他一般農村地區。豫南則主要是前些年發洪水,一部分耕地被淹沒成為不可耕之地,再次還是農民建房占用耕地了。水淹地尚有恢復的可能,農民建房則使大量耕地很難恢復原來狀態。
總體來講,五地的共同之處是農民建房比例已經處于不可低估的程度。據調查,農民建房占用耕地主要表現在首先是一戶多宅。現在農村社會發展迅速,公路兩旁的耕地轉眼間變成了樓房幢幢。村民們為了自身發展紛紛向村周圍交通便利的地方開拓宅基地,離村子近的公路兩旁更是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而這些宅基地又多是有宅之人所買。如此以來,一戶兩宅、一戶三宅甚至四宅的現象愈演愈烈,導致“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重。其次是農民在自家田地里蓋廠房經營養殖業。當今在新農村建設中,多數干部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來發家致富。于是多數農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蓋廠房便是輕而易舉,根本不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而這些田地一般為較好質量的地塊,同時建廠之后車輛往來行駛又會占用一部分土地,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高產田流失。
三、耕地流失造成的不良后果
《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指出,嚴格控制耕地流失是保護耕地的首要任務。包括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禁止擅自實施生態退耕,加強對農用地結構調整的引導以及加大災毀耕地防治力度等。[4]耕地流失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大體可分為兩大方面:
從國家方面來看,其一,耕地流失危機糧食安全。 “河南省的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10,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在于不僅解決了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要外調大約100億千克糧食支援外省。”[5]因此,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省份,其所產糧食在全國也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河南省每年喪失大量耕地,因此每年少產糧的數目也是相當可觀的。“據統計,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已經失去了1 500萬公頃的耕地,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建房而被占用。”[6]其二,耕地流失威脅社會穩定。耕地流失導致農民能夠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而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是很難做到的。但人口不斷增長的趨勢在一定時期內不可扭轉。一些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一部分農民仍操守舊業。然而并非所有進城農民就能掙得理想的收入,加上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于是那些在城市中掙不到錢的農民對于社會就是一個威脅。他們要生存,就不免會危害到國家安全、社會穩定。
從農村、農民方面來講,耕地減少導致農村的土地糾紛增加。在農村社會經常會出現兩家人(往往是田地鄰居)為了爭奪田地邊而爭吵的情形。在農民眼中,就是那一尺多寬的田地每年就要多打不止一袋子的糧食,而土地耕種年限又不是一年。因此,如果遇到不好惹的農民,總愛侵占別人的地邊,麻煩就在所難免了。加之耕地越來越少,農民對于耕地更是倍加珍惜,誰都不愿意讓寥寥的田地再讓別人侵占。這樣一來,農民的土地糾紛問題也就明顯增多,進而導致農民關系和諧度下降,也大大增加了農村的不穩定因素。
四、抑制耕地流失的基本對策
河南省作為糧食生產大省和消費大省,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方面意義重大。針對其耕地不斷流失的狀況,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對策:
第一,合理規劃農民建房,嚴格治理“空心村”。“村容整潔”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民無序建房已經嚴重影響了耕地保護問題。這里主要是一些農民圖方便“未買票先上車”,擅自在自己靠近路邊的耕地里建房,浪費了耕地,使村莊規劃形同虛設,而原先的村莊成了“空心村”。這些“空心宅”一般用于種菜、栽樹、養雞喂豬或堆放雜物。“空心宅”的存在嚴重浪費了該村有限的土地資源,制約村里的統一規劃,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為規范農民建房用地,有關部門應該對這些 “空心宅”進行回收,并按有關規定流轉給所需之人,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與利用。第二,大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確保糧食高產,提高農民對耕地的保護意識。馬克思曾說:“在自然肥力相同的各塊土地上,同樣的自然肥力能被利用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取決于農業中化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取決于農業中機械的發展。”[7] 在當前耕地不斷減少的背景下要想保障糧食安全,必須以現代化實現糧食高產,從而使有限的土地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政府加大對農業的補助,加快建設一些農業設施,保障農田灌溉電力化、收播機械化等。進而提高單位面積耕地的產值,增加農民收入,喚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其充分認識到土地的價值,從而起到保護耕地的作用。第三,堅持科學發展觀,避免“開天窗” [8],科學引導農民發家致富。針對一些農民在規劃之外無序建房的“開天窗”問題,相關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對其進行嚴厲整治。與此同時,要加強民眾的自覺意識,實行群眾監督,及時舉報濫占耕地者,讓集體主義責任感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然而,在取締亂占耕地的同時,勢必影響到新農村副業的發展。因為以上亂占耕地者主要從事養殖業、個體小工業。政府要對這部分人進行科學引導,在新農村建設的其他方面對其放寬政策,保障他們的損失減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
[2]朱紅波.中國耕地資源安全保障主體的行為傾向與博弈關系[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
[3]不斷開拓的事業——中國耕地保護六十年歷程回顧[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http://www.mlr.gov.cn,2009-10-20.
[4]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EB/OL].http://www.mlr.gov.cn,2009-10-31.
[5]郭麗英,王道龍,邱建軍.河南省糧食生產態勢及其能力提升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2).
[6]國土資源部.中國耕地面積已經下降到18.27億畝[EB/OL].http://hi.baidu.com./tanchina,2009-10-25.
[7]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33.
[8]朱俊興.豈容違法占田建房——對南康十八塘鄉下埠村部分村民擅自占用耕地建房的調查[N].贛州晚報,200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