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度正義是社會正義實現的基石與保障。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以制度正義為特征,對政府行政人員、行政權力以及行政行為進行規范與制約。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包括利益觀、權力觀與價值觀。
關鍵詞:制度正義;鄧小平;行政倫理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193-02
正義作為重要的倫理學范疇,主要關涉社會制度價值取向、社會個體的道德規范和道德情感,本質上是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合理性的規范與界定。“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1],正義成為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的核心,是評判社會發展程度與廣大群眾利益增進的標準。本文從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正義的視角,探討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對于增進人民群眾對國家與政府的合理性認同以及構建服務型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經濟制度正義:共同富裕為目標利益觀
1.人民利益至上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在經濟上的最高標準。經濟制度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體現,也是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需求發展經濟的根本保證。鄧小平行政倫理貫徹并體現了經濟制度正義的思想,從人民利益至上與實現共同富裕的角度,闡述了社會主義利益觀。
人民利益至上是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規定,也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重要方面。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立足于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要求政府要大力發展經濟,在實踐中堅持與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其經濟制度正義性就在于公有制經濟能夠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發展與壯大提供堅實的物質制度基礎,喪失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社會發展在加速,也難于保障人民群眾得到發展的實惠,得到經濟改革的成果。正如鄧小平所說:“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為了剝削。”[2]以政府為主導,推進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府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主要方式,也是行政人員具體行動的指南與標準,從而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
在新歷史條件下,鄧小平還從國家經濟制度視角,對行政倫理評判尺度進行規定。他強調“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3]。人民利益成為行政倫理價值評價的最高標準,行政運行的各項經濟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 [4]評價行政運行實踐效果的標準是體現評價主體的人民性和人民利益至高性。因此,人民利益至上性既是社會主義價值的基本原則,又是社會主義國家行政倫理的根本要求。
2.共同富裕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在經濟上實踐規范。共同富裕就是社會發展的成果再分配方面,以及各階層發展、機會平等等方面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既不是絕對平均主義,又不同于資本主義兩極分化。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而且也是人民政府行政合理性的根據所在。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就是要消滅貧窮,實現共同富裕,結合經濟文化落后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實際,提出應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并把發展生產力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國家行政的價值目標與行政人員所恪守的規則。
共同富裕的行政倫理理念成為評判行政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鄧小平以對生產力的高度關注和對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關注來表達人民利益,“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4],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國家戰略方面,鄧小平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一方面東部要快速發展,服從國家發展的大局;另一方面發展到一定時候。要拿出一部分資金、技術等支持西部發展。對于局部而言,要通過稅收調節,實現差距不要拉得太大。由此看來,實現共同富裕成為鄧小平在經濟制度方面展現與衡量行政倫理的重要依據。
二、政治制度正義:執政為民為目標的權力觀
1.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正義是鄧小平政治行政倫理思想的核心。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實行議行合一的權力運行方式,這一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實現,區別于西方行政與政治的分離。這就為國家行政運行通過制定正義性制度,并實踐運行奠定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政治制度正義就是以人民民主的實現為標準,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不僅包含著制度正義的規定,而且通過行政人員價值認同與實踐得以貫徹和落實。“政府工作加強了,黨的領導也加強了。政治領導關鍵在于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經過法定程序,使之上升為國家意志,然后通過政權力量在全國貫徹實施。”[2]由此看來,遵守政治正義社會制度,實現人民民主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
在具體行政運行過程中,鄧小平還認為作為國家行政人員不能搞特權,要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才能是人民民主落到實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群眾之上稱王稱霸的權力。”[3]
2.“領導就是服務”:鄧小平政治行政倫理實踐規范。行政道德信念是國家公務員通過行政實踐實現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是其所具有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和情感態度的綜合。“領導就是服務”的論斷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國家與政府行政人員所秉承的價值理念與道德操守。在新時期,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公仆”思想和毛澤東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精髓,提出了“領導就是服務”的科學論斷。他指出“我們執了政,拿了權,更要謹慎。第一,我們要權,無產階級要權,不能讓權被資產階級拿到手上;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要權,不能讓權被機會主義者拿到手上。第二,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后,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3]“領導就是服務”這一論斷充分說明任何行政管理者都沒有超越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行政首先是責任,權力的唯一價值取向是為人民謀利益,與為人民服務。
三、文化制度正義: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價值觀
1.為人民服務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文化的核心理念。發展與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是鄧小平行政倫理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具體要求,其行政倫理的評價觀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價值評價觀。鄧小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3]“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2] 作為行政人員“世界觀的重要表現是為誰服務。一個人,如果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應該說這表示他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3] 同時指出政府行政要以服務的心態為人民群眾謀求利益,“我們進了城,執了政,是做官呢,還是當人民的勤務員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當人民的勤務員,那就要以普通勞動者的面貌出現,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3]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把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準則與行政文化制度建設統一起來。
2.構建廉潔奉公的行政文化制度是鄧小平行政倫理文化實踐規范。在行政文化實踐方面,鄧小平提倡廉潔奉公,反對腐敗,主張建立健全法律與監督制度規范行政權力和行政行為。黨領導下的各級政府機構代表人民群眾利益與意志,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廉潔奉公,堅決地反對腐敗,通過多種措施進行監督與制約,真正做到對人民群眾負責和為人民服務。對此,需要積極構建廉潔奉公、懲治腐敗的行政文化制度。第一,要規范行政行為,大力反腐敗,做到取信于民。反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一定要取信于民。”[4]第二,要繼承行政文化優良傳統,加強行政文化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發揚優良的行政作風。“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4]對行政人員來說,“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都必須大大加強,決不能削弱。”第三,要加強行政文化建設,依靠法治推進行政廉政建設。“對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4] 同時還要常抓不懈,形成長效機制,“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不是搞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4]
參考文獻:
[1]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2-368.
[3]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304.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379.
System Justice:Deng Xiaoping’s Thought on Administrative Ethics
ZHU Xiao-ning a, LI Huai-jieb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b. party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engdu610054, China)
Abstract: System justic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hieving social justice。Deng Xiaoping’s thinking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justice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the conduct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administrative norms and constraints。Deng Xiaoping’s thinking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including interests, outlook on power and values.
Key words: system justice;xiaoping deng;administrative ethics[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