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參與者,對一國國民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證券公司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且在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直接的損失,但這并不意味著證券公司完美無缺,相反,在實際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業務結構是影響證券公司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反映證券公司發展水平的參考指標。從業務結構方面對中國證券公司進行分析,認為目前中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結構還存在著業務種類少、業務收入集中等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025-02
中國證券公司起步比較晚,只有短短十幾年的發展過程,盡管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由于發展歷史較短以及相關政策上存在限制,中國的證券公司在業務范圍、資產規模等各方面都與國外的證券公司存在明顯的差距。盡管在金融風暴中,國內的證券公司基本沒有直接的損失,但是中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種類較少,收入來源單一,業務創新不足,無法抵御市場周期的問題卻仍需要行業進行反思。業務結構是影響證券公司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對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進行分析,為中國證券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利的借鑒。
一、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現狀
到2008年底,中國證券公司共107家,報表總資產1.2萬億元,凈資產3 585億元,凈資本2 887億元??蛻艚灰捉Y算資金6 969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規模919億元。上述數據反映出證券公司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經營理念趨于穩健,合規管理水平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加強。在證券公司規模、業務集中度等方面也在向大型證券公司傾斜,呈良性態勢發展。但是中國證券公司目前的業務結構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以下是2008年在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等方面排名靠前的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結構分析:
從以下的表格中,可以反映出中國證券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1.業務種類較少。目前,國內證券公司的業務結構主要包括證券經紀業務、證券承銷業務、基金管理費、基金銷售、資金管理業務、保薦業務、財務顧問業務以及投資咨詢業務。而從世界范圍來看,國際著名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都比較寬泛。以美國證券公司為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除了傳統的證券承銷,證券經紀和自營業務以外,還大力拓展證券私募、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并購咨詢等創新業務,以滿足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需要。而中國的證券公司,由于受到金融證券相關法律的嚴格限制和過度的行政管制,與發達國家的證券公司相比,業務范圍比較狹窄。到目前為止,國外證券公司已經開展的衍生產品,股指期貨和做市商等業務中國證券公司均沒有進行。除此之外,中國目前實行金融,證券,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這也就意味著目前的證券公司不能涉足商業銀行業務和保險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還有一部分業務比如財務咨詢顧問業務,雖然證券公司已經開展,但開展的證券公司比較少,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推行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很多證券公司還不能達到創新類的標準,因而能夠從事的業務也就十分有限,只有從事以一級市場的發行承銷以及二級市場的經紀、自營、資產管理等業務;另一方面則是被自身的資本規模所限制。
2.業務收入集中。從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2008年的業務結構來看,業務主要集中在證券經紀和證券承銷兩方面。其中,證券經紀業務均占了最大的比重,申銀萬國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過了九成。盡管各家證券公司之間有所不同,但即使是業務相對平均的中信證券,證券經紀業務的比重也高達60%,四家證券公司的平均也達到了79.64%。2008年度,中信證券的基金管理費收入的比例較高,但是鑒于海通和國泰君安的業務上還沒有這一部分,因此應該把中信做為特例,還不能夠認為基金管理費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只能說存在這個方面的趨勢。為了進一步說明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的情況,我們選用了美國著名證券公司高盛集團業務結構情況來做對比。高盛集團年報把業務收入主要分為:財務顧問、承保、FICC、總權益、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在2008年,這幾項所占比重分別為:10.18%、9.70%、14.24% 、35.30%、17.46%和13.12%。各部分業務均在業務構成中達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國證券公司的業務收入過于集中,收入來源主要是證券經紀和證券承銷。
實際上,國內證券公司的這兩方面問題是互相關聯的。一方面,國外證券公司的收入多元源于其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國內證券公司業務種類較少造成了收入集中。另一方面,國外證券公司積極進行業務創新,不斷拓展業務,業務結構也廣泛,國內證券公司的業務結構狹窄也反映了各個公司的業務創新不足。
二、發展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的對策建議
1.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證券公司業的行業特征表現為規模經濟,即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證券公司經營規模越大,則實力越強、效益越好。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資產規模的程度。因此,擴大資產規模是中國證券公司與國外證券公司抗衡的重要舉措。相對應的措施有:(1)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比如積極推動證券公司改制上市, 增強資本實力,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其得到大量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使證券公司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并購重組,因此,證券公司改制階段應引入新的股權資金,待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合理之時推向市場上市融資。其他融資的措施還包括發行中長期債券, 籌措中長期資本等。(2)公司合并。通過證券公司間的兼并重組, 擴大經營規模增強核心競爭力。可以以地區依據為進行跨區合作,在資金技術市場上達成聯盟,實行資源和業務的合并,組建區域性大證券公司。(3)發展金融集團。這也是擴大資產規模的措施之一。金融集團是以金融業為主的企業聯合體,具有完整的內部組織和管理框架實行分業經營和混業管理的集團經營模式。它一般由一個公司控股子公司,集團業務在各子公司之間分配。目前國際金融控股公司一般為混合型金融集團。
2.加強證券公司的業務創新。近年來相關主管部門對于經營規范、業績良好、綜合實力較強的證券公司從法律和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為證券公司進行業務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的證券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特點,借鑒歐美的發展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積極創造適合市場需要,受市場歡迎的業務品種,不但能夠為自身帶來可觀的收益,也能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而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成熟與發展。
同時,證券主管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業務創新研究機構。由主管部門實施,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國外投資業務的實務性研究,對適合中國國情并且條件已基本成熟的業務進行試點運作,待比較成功以后再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證券公司的業務創新給予技術指導,對各項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從而促進中國證券業務的創新。
3.培養核心業務。從世界范圍來看,世界上著名證券公司在業務上都有各自的特色,這也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種體現。比如,高盛在投資、融資、收購兼并、股票債券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08年在全球并購業務中排名第一,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證券、資產管理和信用卡市場上的佼佼者,美林公司則是世界領先的債券及股權承銷人。而中國目前的證券公司并沒有實現業務的差異化,這固然與中國的政策現狀以及中國證券公司的資本有限、業務狹窄等實際情況有關,但是中國的證券公司也應在現有的條件下,根據自身的資本實力、服務特色、研究水平、區位優勢等綜合素質及目前市場的競爭狀況,培養其核心業務,打造證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實施差別服務與特色服務,進而通過差異化戰略來塑造自身品牌特色。這不僅是目前證券公司的長期發展所需,也是中國證券公司逐步縮小同國外證券公司的差距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柳仲穎,匡海波,陳樹文.中國證券公司業務結構的優化路徑研究[J].科研管理,2008,(11):159-164.
[2]戴國強.中美證券公司比較研究[J].金融論壇,2007,(3):10-15.
[3]馬詩陽.中美證券公司業務收入構成比較[J].科技情報開放與經濟,2008,(9):78-80.
[4]任倩,郭凈,劉兢軼.中外證券公司業務比較與中國證券公司的發展策略[J].時代金融,2008,(10):39-40.
[5]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報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6]海通證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報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7]國泰君安證券.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報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8]申銀萬國證券.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報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9]GoldmanSachs.GoldmanSachsAnnualReport2008. http://www2.goldmansachs.com.[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