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昭通市是邊遠貧困山區,農民年人均收入僅2 000元左右,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利用地方獨特資源發展經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苦丁茶作為昭通特色產品之一,具有投資少,生產管理技術簡單,產品產值高、效益好,在改變貧困山區面貌,增加農民收入上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健詞:地方特色經濟;農民收入;苦丁茶
中圖分類號:F3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023-02
一、基本情況
云南省昭通市位于東經102°52′~105°19′,北緯26°34′~28°40′ 之間,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區位特殊,地處要沖,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是云南的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的交匯重地。境內最高海拔為巧家縣藥山4 040米,最低海拔為水富縣滾坎壩僅267米,相對高差3 773米,立體氣候突出,生物多樣性明顯。由于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差異,具有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特點。在該地生產的苦丁茶是西南地區較有特色的產品。苦丁茶原產于亞熱帶原始森林內,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茶科所的檢測,送檢的大關縣苦丁茶富含維生素B、C、植物固醇、苦丁甙元、α一香樹脂醇、葡萄糖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解毒、防癌健身的作用。常飲苦丁茶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消除青春痘、靚麗容顏、降血壓、減緩動脈硬化、減肥、防癌、調節體內代謝的功能等作用。通過近年來開發,產值高,效益好,深受茶農的歡迎,每公斤苦丁茶一般在200元左右,好的可賣到2 000元不等。在改變貧困山區面貌,增加茶農收入上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截至2008年昭通市苦丁茶栽培面積約 2萬畝,野生苦丁茶面積約0.8千畝,年產干茶 800噸左右,總產值約2 400萬元。昭通市境內的鹽津縣、大關縣、綏江縣、永善縣均生長有野生的苦丁茶,能飲用的苦丁茶品種主要是木犀科女真屬粗狀女真[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1.],另有少數麗葉女真[L.henryi Hemsl.]。歷史上鹽津縣、大關縣、綏江縣、永善縣等地農民將苦丁茶的莖、葉搗碎,用沸水煮后,撈出曬干,放著備用。食用時用開水浸泡后,直接飲用,味苦回甜,清熱解涼,解渴,防中暑,有較好的藥效??喽〔枋钱數厝罕娙粘I钪械膫鹘y飲料,因而也有較長的歷史。
1990年后苦丁茶(品種為粗狀女真)進入商品開發,開始陸續進行人工栽培種植,通過機械化加工形成批量生產,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2000年后苦丁茶得到了較大發展,云南省相關部門通過不同渠道投入資金用于苦丁茶的生產發展,其中由省投資200多萬元在鹽津縣內建成2 000畝標準苦丁茶示范樣板園,在全市發展苦丁茶生產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隨著大量苦丁茶的人工栽培生產,產量大幅度增加,原生產昭通小葉茶的廠家也開始加工苦丁茶,現昭通市生產加工苦丁茶的企業有:鹽津俊逸茶葉有限公司;綏江中村茶廠;大關茶葉公司;彝良三峰茶葉有限公司和泰輝茶葉公司;鎮雄供銷社等,年加工能力在200噸左右。加工的產品有:寒煙翠苦丁茶、靚顏苦丁茶、云牌苦丁茶、翠華苦丁茶、西香苦丁茶、赤水源牌苦丁茶、鹽溪片苦丁茶等。其余為個體小作坊企業生產加工苦丁茶,加工規模小,檔次低,無品牌。在開發的產品中,鹽津縣俊逸茶葉有限公司開發的《靚顏苦丁茶》2001年6月獲中國(成都)第二屆國際茶葉博覽會銀獎,《云津牌苦丁茶》榮獲2001年第六屆云南省消費者最喜愛商品稱號,《寒煙翠苦丁茶》在2002年6月獲得中國云南第二屆茶葉交易會名優產品金獎,并獲韓國舉辦的國際名茶“特別獎”。綏江縣中村茶廠生產的“西香苦丁”系列產品已于2004年7 月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由于以上品牌的帶動,和政府的重視支持,提高了農民種植苦丁茶的積極性,全市出現了大力發展苦丁茶的熱潮,苦丁茶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二、 苦丁茶無性繁殖技術及加工流程
1.育苗。采摘一年生無病蟲健壯苦丁茶穗條,采用兩芽一葉扦插法,以直徑大于3毫米的枝條為好,插穗剪成長12厘米插條,上剪平口,下剪斜口,剪好的插穗,扎成小捆,上切口用石蠟封口,下切口用50ppm的生根粉處理一小時。選擇土層深厚、背蔭、灌水方便的地方,按行距6寸、株距1寸進行扦插,并搭遮陰棚,待扦插苗新根長出10厘米后再移栽。
2.大田栽培。選擇交通方便,土地相對平緩,周圍無污染的地塊,按50厘米深、80厘米寬挖好定植溝,每畝施入2 000~3 000公斤腐熟細碎的農家肥與土拌勻回填,種植規格采用寬窄行栽種,大行4尺、小行2尺、株距1.5尺。每畝約1 500~1 800株左右。
3.整形為饅頭形。第一年以養為主,第二年以養為主采養結合,三年后培養成饅頭形可逐步投產。
4.按茶葉無公害生產管理枝術進行管理。實行農業措施為主的綜合防治病蟲害技術,苦丁茶園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5.苦丁茶生產流程與小葉茶生產相似,因此只要對現有茶葉加工設備稍加改造就可進行。
主要工藝流程:殺青—漂洗—揉捻—烘干。
三、存在問題
1.缺乏科學規劃,生產布局不合理。由于各主產縣沒有對茶葉生產進行認真規劃,造成部分鄉村和群眾在生產中亂栽亂種。前幾年由于數量少,銷售價較高,鮮葉每公斤賣價在60元~100元內,成品茶賣到每公斤400多元,最高的甚至賣到每公斤2 000多元,由此造成各地有無條件都大力發展苦丁茶,隨著市場的成熟,鮮葉賣價也逐漸降低,設備落后產品質量差競爭力弱的茶廠效益下降,茶農收入也隨之降低,于是茶農把在高產良田和優質地內種植的苦丁茶樹砍挖掉。
2.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帶動,開發品種單一,生產規模小。目前昭通市雖有數百家茶葉加工和經營企業,但都加工單一,規模小,復合產品開發還是空白,在開發飲料保健食品等方面,均未起步,
3.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昭通市由于經濟基礎薄弱,茶園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所有茶園基本都沒有灌溉條件,道路交通很差,加工企業設備老化,生產成本高,效益低。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撐。多年來,各主產區對茶葉生產缺乏認真研究,既沒有科學規劃,也沒有有效的扶持政策措施,造成茶葉生產任其發展,行情好時栽,行情差時挖。
四、發展思路
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依托,規劃為先導,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措施,建成和發展一批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優質無公害茶園。以企業為龍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爭創名牌,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把苦丁茶生產培植成為科技含量較高,效益好,茶農增收的優勢產業。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茶葉生產投入。據統計,昭通市在海拔500米~1 000米的大部分地區有15萬多畝土地可適宜發展苦丁茶,由于熱量條件好,雨量充足,一年四季均可采摘苦丁茶,產量相對較高,是苦丁茶生產較為理想的地區。因此技術部門可通過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確保苦丁茶基地建設在最佳適宜區,并圍繞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加工龍頭企業生產需要,按照產業化、規?;?、標準化、商品化發展的要求,建設高標準現代茶園,逐步改造現有茶園,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成片、突出規?!保瑘猿忠詿o公害、綠色、有機茶生產為方向。在茶園連片集中的地區積極推進苦丁茶基地建設工作。
2.切實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充分發揮“龍頭”的帶動作用。企業加工和營銷是做大做強苦丁茶產業的關鍵龍頭,各有關職能部門可通過招商引企和強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堅持“扶優、扶強、扶特、扶大 ”的原則。對優勢企業在人、財、物上加大投入,把規模較大、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例如鹽津茶業公司等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對其他縣實力較強的茶業公司、企業等茶葉經營實體有選擇地進行整合,再通過引導和幫助企業建立無公害優質茶葉生產基地,開發新產品,創立優質知名品牌,擴大生產規模,達到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同時還要按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搞好茶葉系列產品加工和市場規劃。確??喽〔枭a、加工、銷售,農、工、貿一體化發展。
3.切實加強領導,建立持續穩定的發展機制。加強領導,解放思想,進一步提高對苦丁茶生產的認識。各級黨委、政府要改變傳統觀念,把調整產業結構納入議事日程及工作責任目標,加強對苦丁茶產業的領導,充分認識到苦丁茶產業對山區農民致富帶頭作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把苦丁茶產業建設納入領導的目標管理,做到以事論官、選賢任能、重獎重懲,確保壓力到位、動力給足,制定出促進苦丁茶產業發展長期穩定的優惠扶持政策,不因人員和機構編制的改變而改變,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定期研究茶葉產業開發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做到產業開發有一套班子,一幫人員,一筆資金,一套政策,一個龍頭企業。鼓勵在生產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政府應按茶葉產業規劃,把苦丁茶產業發展的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財政預算,通過整合各種項目資金和社會閑散資金努力增加苦丁茶產業投入,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同時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努力拓寬市場空間這個重點,把發展苦丁茶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更加優先的地位,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扎實的措施,促進苦丁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使之成為西南地區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之一,真正成為昭通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