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匯率彈性角度出發,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ARMA模型分析和測算了匯率變動對江蘇省不同類型出口產品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江蘇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匯率彈性大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
關鍵詞:出口匯率彈性;實際有效匯率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較快平穩的發展,其中,出口貿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作為沿海東部比較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省的外向型經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也從2002年的139億美元發展至2008年的2381億美元。但是,自外匯管理當局于2005年7月匯率機制調整以來,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性逐漸增大,至今,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5%。同時,由于次貸危機的爆發,世界各國的經濟陷入衰退階段,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各國紛紛設立貿易壁壘,保護其國內產業和市場。江蘇省的對外貿易面臨巨大的壓力,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研究人民幣的出口匯率彈性對江蘇省外向型經濟的重新定位和出口貿易的結構的調整具有積極現實意義。
本文主要從江蘇省的出口貿易結構出發,通過對3類出口產品的匯率彈性進行實證研究比較,為江蘇省出口貿易的發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二、文獻回顧
一國進出口產品的匯率彈性和收入彈性一直都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問題。他們大都將影響出口額的主要因素歸結為國家間的相對價格以及經濟發展的情況。由于研究方法和樣本區間的不同,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
部分學者認為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貿易影響不大,如畢玉江在《實際有效匯率對我國進出口商品的影響》一文中,將我國進出口商品分為九大類,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實際經濟變量與我國商品進出口之間的關系,其研究表明我國各類產品對世界實際GDP的彈性顯著大于對匯率的彈性;多數產品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影響不明顯,且存在較大差異。謝建國和陳漓高以我國1978至2000年的年度數據為分析對象,利用雙邊分析法得到我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僅為-0.089,認為人民幣貶值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不大,僅能解釋貿易收支的3%。
而部分學者則認為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會對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造成一定影響。如張宇娟,吳玲艷運用協整分析對人民幣有效匯率與貿易收支的關系進行探討,從回歸結果得到有效匯率在滯后三期的情況下,對貿易收支的影響為負;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會導致進口初級產品占比與出口初級產品占比下降,并認為該種變化不利于我國貿易結構的改善。范金等在《中國進出口價格彈性研究》文中,通過建立中國進出口彈性模型和行業計量經濟模型,測算和研究了中國進出口彈性的問題。主要研究結論是:第一,中國中長期出口價格和進口價格彈性分別為-0.8579和-1.0774;第二,中國大部分行業的出口彈性小于1,特別是農業,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及社會服務業價格彈性絕對值都在0.5左右,短期內適當提高匯率有利于我國出口結構的完善;中國大部分行業的進口需求彈性小于或接近于1。
三、江蘇省出口貿易形勢分析
(一)出口增速勢態平穩,貿易依存度高。
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緩慢升值,升值幅度已經達到15%左右。2006,2007,2008年江蘇省出口貿易仍保持高速穩定增長。但隨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2008年第四季度江蘇省出口貿易開始出現大幅下降,并且2009年第二季度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逐漸回暖這種趨勢也逐漸被扭轉,出口貿易呈上升趨勢。如圖3-1,充分暴露了江蘇省對外貿易高依存度的問題。
(二)出口結構中以機電和紡織服裝類產品為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單一。
長久以來,機電和紡織服裝一直是江蘇省的兩大支柱性產業,在出口產品中,這2類產品也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江蘇省的紡織服裝類產品總體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無品牌優勢,抵御匯率風險能力較弱;機電類產品雖正逐步實現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但是由于資本技術的限制,低檔初級的機電產品仍占據較大比重,附加值低,國際競爭能力差。高新技術產品占江蘇省出口產品比重正逐步上升,但是結構單一,以計算機和電子類產品為主。
四、江蘇省出口商品彈性的實證研究
(一)模型的選擇
不完全替代理論被國內外許多學者用以研究進出口需求彈性。由于中國的出口商品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同時,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C-D函數在我國適用,因而,本文在研究江蘇省出口匯率彈性中亦采用C-D函數,即:
EX=A(et)α(GDPt)β
但是,由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僅考慮匯率的變動因素對出口的影響,同時,為了克服數據序列的異方差現象,本文將其對數化處理,并將方程簡化為以下形式:
LN(EXt)=α0+α1 LN(REERt)++εit
式中,LN(EXt)代表出口商品的月度出口額。LN(REERt)表示為各月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t = 2005.7~2009.7。εit代表隨機誤差項。系數α1表示出口商品的匯率彈性,且α1< 0。
(二)數據說明和處理
為了研究討論江蘇省出口商品結構中技術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匯率彈性,本文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作為解釋變量;江蘇省出口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代表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用LN(GXJS)表示;機電類產品代表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類逐步轉型的產品,用LN(JD)表示;服裝紡織類產品代表勞動密集型產品,用LN(FZ)表示。樣本數據為月度數據,樣本區間為2005.7~2009.7。數據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和江蘇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以及人大經濟論壇數據庫。(http://www.jsdoftec.gov.cn/index.asp)
1、實際有效匯率
實際有效匯率是在名義有效匯率的基礎上剔除了本國物價相對于樣本國物價變動的因素,相比較于名義匯率,更好的反映了本國物價和樣本國物價的相對變動對本國實際購買力變動的影響。
2、分類商品月度出口額
通過觀察發現,高新技術產品、機電類產品和服裝紡織類產品的月度出口額數據存在著季節性趨勢,因而對其采用乘法模型進行調整。
(三)出口匯率彈性的實證檢驗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本文首先對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以驗證數據的平穩性。在不存在單位根的情況下直接線性回歸;若存在單位根則進行協整檢驗,在存在協整關系的基礎上得到協整方程。
1、單位根檢驗:
注:(1)檢驗類型(c, t, n)中c和t代表常數項和趨勢項,n代表滯后階數;(2)*代表1%的臨界水平;(3)△代表滯后一階。
2、協整檢驗
根據表4-1的檢驗結果,各個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皆為平穩序列,根據協整理論,我們來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檢驗結構如表4-2。
注:(1)*和**分別代表在1%和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2)協整檢驗方程式中只含有常數項,解釋變量的滯后期為1。
表4-2的結果顯示只有代表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類商品與實際有效匯率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協整方程如下:
LN(FZ)=-0.951LN(REER)-9.95(1)
而高新技術類出口產品和機電類產品與實際有效匯率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并且通過OLS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的分析檢驗,發現以上3組數據皆存在二階自相關現象。為了保證數據的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ARMA模型對以上3組數據分別進行回歸。
3、ARMA回歸模型
(1)在高新技術產品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建立ARMA模型,回歸結果如下:
得到回歸方程為:
LN(GXJS)=-0.56LN(REER)+19.59+1.03AR⑴-0.09AR⑵(2)
回歸結果顯示:R2= 0.93,調整后的R2=0.92,D.W.=1.82,F檢驗顯著,說明模型對因變量的解釋能力良好,同時模型已不存在二階自相關現象。
(2)在機電類產品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建立ARMA模型?;貧w結果如下:
得到回歸方程為:
LN(JD)=-0.78LN(REER)+20.61+0.62AR⑴+0.32AR⑵(3)
回歸結果顯示,R2= 0.93,調整后的R2=0.92,D.W.=2.01,F檢驗顯著,說明模型對因變量的解釋能力良好,同時模型已不存在二階自相關現象。
(3)在紡織服裝類產品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建立ARMA模型,回歸結果如下:
得到回歸方程為:
LN(FZ)=-0.24LN(REER)+11.19+0.26AR⑴+0.35AR⑵(4)
我們注意到,LN(REER)的系數為正數,符號異常,同時沒有通過T檢驗。符號異常的原因的將在下文給出解釋。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結論分析
1、江蘇省機電類出口產品和高新技術類出口商品的匯率彈性一致為負,這個結論與理論預測一致。即實際有效匯率的上升表明本幣的升值,江蘇省的出口貿易會受到阻礙。
從彈性的大小程度來看,江蘇省出口產品的匯率彈性整體都小于1。實際有效匯率每上升1%,高新技術類產品的出口額就下降0.56%,機電類產品的出口額就下降0.78%,我們發現,隨著產品中高新技術和資本含量的上升,產品出口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越小。
2、紡織服裝類出口商品的匯率彈性符號出現異常,并且沒有通過T檢驗。本文認為出現該回歸結果的主要原因有:A.解釋變量的缺失,由上文的模型選擇可知,本文在采用C-D函數解釋出口彈性模型時,由于數據獲得的限制,未能獲取江蘇省主要貿易國家的季度GDP,模型回歸時,僅考慮了匯率彈性而將收入彈性歸入隨機干擾項。但是在以往學者出口彈性研究結論中,收入彈性通常為正,并且絕對值遠遠大于匯率彈性。B.統計口徑誤差。由于本文并沒有按照SITC對江蘇省出口商品進行分類,而是以其重點出口產品為基礎,將其分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等3類。但是不同分類的出口商品匯率彈性不同,對出口額的影響方向亦不同。
(二)政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改革
2007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其中,人名幣的即期匯率每日波動幅度可以達到5%,而人民幣的遠期匯率波動幅度沒有限制,完全由市場決定。此次改革后,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有貶有升,雙向變動,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但是由前文的匯率彈性實證檢驗表明,江蘇省出口商品整體的匯率彈性仍顯不足。Senhadji 和 Montenegro(1999)的研究表明,匯率彈性越高,出口競爭力就越強,出口需求的收入彈性越高,出口就越能促進經濟增長。因而,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國出口商品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當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改革。在風險防范的前提下,適當放松外匯管制區間,降低外匯市場的準入限制,加大市場交易工具的創新力度,逐漸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2、促進人民幣緩慢升值,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通過建立回歸模型,我們可知,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下降0.93 ;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型的產品出口額下降0.78;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額下降0.56。由此,人民幣的匯率緩慢升值可使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下降,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對于機電類產品而言,人民幣的緩慢升值,有利于淘汰一些以低附加值的低檔初級產品,為優質的高技術含量的機電類產品提供更廣泛的市場,同時激勵高利潤率的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提高自身質量管理,品牌管理,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章宇娟,吳玲艷.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分析,南海金融,2009(1)
[2]巴曙松,朱元倩. 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波動趨勢及其政策涵義,財經問題研究,2008(5)
[3]畢玉江. 實際有效匯率對我國商品進出口的影響——基于標準國際貿易分類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05(6)
[4]殷德生. 中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與收入彈性,世界經濟研究,2004 (11)
[5]范金,王艷,梁俊偉. 中國進出口價格彈性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04(7)
[6]謝建國,陳漓高. 人民幣匯率與貿易收支:協整研究與沖擊分解,世界經濟,2002(9)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