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新管理的必要性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石油企業,在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中國石油把創新作為核心經營管理理念之一,這對我們石油企業的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望未來,生存與發展是我們不容回避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仍在蔓延,油價低迷,銷售不暢,企業經營效益大幅下降,有些石油公司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經營虧損局面,在嚴峻形勢下,如何面對現實,通過針對性地實施一系列的變革措施,創新管理,化“危”為“機”,是保障石油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1.1 油田勘探開發難度加大
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油氣產量增長幅度下降,多數主力區塊陸續進入產量快速遞減期。勘探難度加大,油氣資源接替不足,開發規模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日顯突出,即:快速增長的投資規模與快速下降的產量規模的矛盾、高操作成本與低油價的矛盾、吞吐末期的低油汽比與轉變開發方式的高技術風險和高經濟風險的矛盾“。產量規模的縮減與投資成本上升形成的剪刀差給生產經營帶來了巨大困難。
1.2國際金融危機給油田的發展帶來嚴峻壓力
在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下,原油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國際原油價格由2008年7月份的147美圓/桶,跌至今年初的35美圓/桶,目前在60多美圓/桶徘徊。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原油價格仍處在低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石油石化市場需求萎縮,尤其是對我們上游原油開采所造成的直接沖擊是產、儲、銷矛盾日益突出,從而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石油企業要繼續保持持續高盈利的能力面臨新的考驗,企業利潤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1.3投資、成本控制難度增大
石油企業由于受特定資源條件和采油工藝的限定,客觀上形成了高投入、高成本、高遞減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區塊大都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雙高”開發階段,地下剩余油藏分散,老區加密調整井網和措施增產效果逐年變差。資源緊張尚為根本緩解,一些關鍵性的技術、管理瓶頸問題依然存在,投資、成本控制難度增大,制約著油田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是老油田自身存在著諸多的固有矛盾和困難。遼河油田屬于典型的稠油油田,經過多年的開發,開發速度快,穩產難度大,資源品位差,投入高,效益低。
二是由于目前金融危機低油價下降造成收入利潤減少,關井限產減輸使得產量規模縮減,高比例的人工成本和龐大的固定資產使得在“三控一規范”方面面臨沉重壓力。
近幾年來,油田在生產經營的實踐中,注重機制體制的改革與管理創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經營管理理念、生產組織方式和運行模式,有效地推動了油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效提高了企業發展的水平和管理水平。但在高油價、良好的經濟周期下,掩蓋了一些生產經營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油田公司的重組整合的新形勢,對企業深化改革、精細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諸多困難條件下,轉變油田的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投資成本費用支出,已成為決定我們能否順利度過經濟危機難關、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油田可持續有效發展的關鍵所在。
2.構建完善的投資管理體系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成本,如何用好投資這把“雙刃劍”,對于實施低成本發展戰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危機和困難,企業在積極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規范投資決策機制的基礎上,針對油田特點和開發現狀,在投資管理上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管理為基礎、以市場為載體,優化投資結構和投資方向,構建完善的投資管理體系,拓寬控制投資、降低成本的新途徑,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效益。
2.1 構建“三優、四嚴、五控制”的全過程投資管理體系框架
按照股份公司投資集中決策、分級授權管理的要求,投資建設項目實行股份公司、專業公司、地區公司三級管理。油田公司在股份公司核定的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下,規劃計劃部作為投資歸口管理部門,實施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管理控制。
2.1.1堅持“三優”原則,強化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管理。
一是優化投資方向,按照高效區塊先行實施,瓶頸工程原則。在資金短缺和低油價下,優化投資結構,有保有壓,把有限的資金重點保證油氣預探、重點產能建設項目,削減調整改造與非生產性項目,確保投入少、產出高、見效快的效益工程項目資金投入。
二是優化開發部署,遵循“先控制后開發,先高效后低效”的原則編制開發部署,按照“超前準備、分批實施、跟蹤研究、及時調整”的原則實施開發部署。
三是優化方案設計。鑒于鉆井及地面設施工程的投資在產能建設投資中占有85%以上的比重,抓住這一主要矛盾,把優化鉆井方案設計和地面工程設計作為控制投資規模的重要途徑。通過優化鉆井施工設計、優化井身結構、優化完鉆層位,實現投資有效控制;通過優化地面工程設計。堅持“簡易、實用、安全、經濟、環保”的原則,地面工程方案設計實施新油區“優化”和老油區“簡化”模式,從源頭開始提高開發方案編制水平。
四是規范項目前期工作流程。投資項目嚴格遵循“規劃——(預)可研-初步設計”的管理流程,不能逾越程序,上一環節未完成,原則上不能進行下一環節工作。對于中長期業務規劃需建立項目儲備庫,未納入中長期業務規劃的項目原則上不得開展可行性研究。
在投資項目的決策上,運用現行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為投資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主要應用評價指標如下:
A、財務凈現值(ENPV)≥0
B、內部收益率(EIRR)≥is (行業標準為is≥ 12%)
C、投資回收期≤6年
通過有效運用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控制項目投資,避免低效投入,杜絕無效投入, 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效益。
2.1.2 實施“四嚴”管理,強化項目投資的過程控制。
一是嚴格投資預算管理,推行標準化預算計價管理體系。標準化預算是油田地面建設工程項目總預算編制和審核、簽定合同價款、標底制定以及工程結算的最高限價。同時也是制訂計劃的重要依據。
二是嚴格投資計劃管理。實行投資計劃一本賬,投資跟著項目走,投資管理以項目管理為基礎,預算內的所有投資、成本項目全部納入年度計劃總盤子。
三是嚴格造價管理。結合油田實際,建立內部價格體系,完善了價格管理程序,除油田公司物資管理部門招標確定的物資采購價格外,所有產品、勞務和技術服務價格,在合同簽約前均要經過項目公司、油田公司兩級造價部門審批,兩級審計部門確認,出據《簽約前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結論書》,實現了價格的有效控制。
四是嚴格市場管理。優秀的施工隊伍和質優價廉的供貨渠道是降低工程造價重要因素,規范的市場管理是控制投資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承包商資質審查,嚴把市場準入關,對無《遼河油田公司市場準入證》和《物資采購網絡證》的單位和產品不予準入。對錄入市場的服務單位進行綜合評定,加強市場督查,建立質量抽檢制度,對連續兩次抽查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隊伍予以辭退。
在強化隊伍與質量管理的同時,著力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完善標準化、專業化的管理創新機制,開放市場、逐步開發鉆井市場,鼓勵有序競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節約工程費用,降低油田開發成本。
2.1.3 落實“五項控制”措施,加強投資使用后期管理。
嚴格設計變更、施工質量、現場驗收、結算過程和項目后評價等五個環節的控制,是提高項目投資回報的關鍵。
一是加強施工現場工作量變更的控制,減少或杜絕項目建設決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的“釣魚工程”,在工程建設管理上著重抓住前期方案與生產實際相對接與審查兩個環節,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
二是加強項目施工質量控制。做到開工有報告、圖紙有審查、施工有方案、工序有交接、質量有檢查、過程有記錄、隱蔽有簽驗、交接有驗收、驗收有資料。強化工程監理職能,重大項目實行工程監理制和第三方檢測制,確保施工質量。
三是加強驗收質量控制。地面系統工程及隱蔽工程,由遼河油田公司按專業組織項目驗收;其它地面工程,由項目公司組織驗收,做到驗收需申請,事前有會議,現場有分工,職責明確化。
四是加強結算過程控制。工程項目結算須經過項目公司和油田公司兩級審查,在取得《結算前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結論書》的基礎上,實行項目結算會簽制度,各負其責,嚴格把關,防止“跑、冒、滴、漏”。
五是加強建設項目效益的跟蹤評價。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后,對其項目目標、預期效益等所進行的經濟評價作為基本建設投資全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未來項目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3.結論
生存與發展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增強盈利能力是實現油氣開發業務成長性的基本要求,提高效益是油氣開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在高油價還是在低油價的形勢下,都必須堅持油藏經營理念,提高投資回報率和低成本發展戰略原則。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把產量、產能、投資和成本有機結合起來,突破瓶頸制約。根據市場變化科學組織,優化開發方案,強化成本控制,努力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在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作者單位: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