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已嚴重影響中國的珠寶首飾產業。隨著海外訂單的減少,國際金價動蕩,將促使中國珠寶首飾產業在整體產業布局,貴金屬價格形成機制和首飾價值定位等方面發生變化。
關鍵詞:金融危機;珠寶首飾產業;產業布局;價格形成機制;價值定位
2007年因美國雷曼銀行破產所引發的金融危機現在已經持續到了2009年,在此次金融危機初期,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逐漸陷入衰退局面,珠寶行業自然也不能幸免。我國的珠寶產業絕大多數經濟實體為勞動密集型中小民營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機的波及,特別是主要依賴歐美市場的珠寶來料加工企業,在此次危機中損失慘重。據相關材料報導,在2009年1至3月,我國的貴金屬首飾出口減少近三成,義烏、番禺等地近60%的外銷企業由于海外訂單急劇減少而開始裁員減薪,數家規模較大的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主的珠寶加工制造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普遍表現為訂單減少,出口下滑,經營困難。市場的萎縮,業內人員真正感到了金融深冬的寒意。2009年,我國政府為了迅速擺脫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率,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加大投資和擴大內需來抵消出口疲軟的負面作用,在下半年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伴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逐步恢復和增長,珠寶市場也呈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要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實現經濟的完全復蘇將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而且還要承擔可能出現的通脹壓力。此外,由于我國的珠寶產業絕大多數經濟實體為民營企業,并且在整體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珠寶產業不可能獲得國家對支柱產業同等待遇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珠寶產業如何保持穩定的可持續性增長,是產業從業人員需要仔細研究的問題。我根據我在工作中所了解的我國珠寶產業的現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產業結構的布局
目前我國珠寶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區域。這主要緣于在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的珠寶企業基于珠三角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惠的國家政策扶持,紛紛在此建立加工部門,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以珠三角為生產基地,香港負責出口外銷,互補不足,因此成就了珠三角幾十年的發展繁榮和不斷壯大,逐漸成為全國的珠寶加工中心區域。同時,珠三角也發揮了窗口的巨大作用,國際珠寶加工的新工藝和新理念在這里得到引進和推廣。近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珠三角從前所擁有的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由于國內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工資水平提高和政府對勞動力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人工成本上升,從而使企業利潤率下降。2、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紅紅火火,讓土地價格一路飚升,深圳、廣州的土地價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這些情況限制了珠寶企業的生產規模的擴大,同時,在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從業人員的生活成本。3、珠三角的珠寶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數百家珠寶企業及與之配套的相關企業,其中的一些經濟和技術實力較差的不良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利益,不惜降低其產品的質量要求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銷售中獲得價格優勢,這種現象雖然屬于少數,但這類產品流入市場后必然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此次金融危機的打擊下,我國的珠寶產業特別是珠三角的珠寶加工企業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出口疲軟,生產下滑,部分企業被迫關門停產或申請破產。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經濟壓力,可以考慮把企業的加工部門部分或全部向沿海或內地的二線和三線城市轉移。采用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第一,沿海或內地的二線和三線城市土地成本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生活壓力較小,同時,對這些地區進行經濟投資,易獲得當地的優惠政策;第二,向這些地區投資辦廠,有利于進一步開拓二線和三線城市的珠寶市場。
二、黃金、鉑首飾的價值定位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和通脹預期的壓力,在國際奢侈品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下,2009年中國黃金消費量反而創下歷史新高,逐漸有取代印度成為世界第一黃金消費國的趨勢。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的傳統觀念一直把擁有黃金的多少作為地位與財富的象征,中國的老百姓無論家庭狀況如何,總會購買幾件黃金飾品,另一方面,在通脹預期壓力下,老百姓把購買黃金作為防止個人財富縮水的最保險的投資方式。但是黃金首飾與實物黃金(包括黃金原料,金條等)相比,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黃金首飾是通過對黃金原料進行加工之后的產品,它同時要符合首飾的要求,即美觀,適合佩戴等特點。單純的宣傳黃金首飾的保值功能,其后果是消費者購買黃金、鉑首飾時,首先關心的是含量問題,要求含量越純越好,于是從足金到千足金,萬足金,900鉑到950鉑,現在又出來了千足鉑,但實際上,黃金、鉑首飾在加工過程中,除了黃金和鉑原料,還要加入焊藥,工藝越復雜,使用的焊藥量也就越高,同時為了保證佩戴的安全性,在某些配件上含量稍低一些以增強該配件的硬度防止變形。針對這個問題,消費者是不會理解的,我中心近些年來所接待的消費者因黃金、鉑首飾質量問題的投訴,其中大部分與焊藥及配件有關。基于這種情況下,生產廠家和零售單位為了避免糾紛,盡量生產和銷售工藝相對簡單的產品,近些年的在內地銷售的黃金和鉑飾品的款式給我的感覺始終是“萬變不離其宗”。此外,當消費者想要把購買的黃金和鉑飾品折現時,回收的價格通常按照舊料回收,與現行的黃金、鉑的市場牌價并不等價。因此,黃金和鉑首飾的保值功能在某種意義上說并不充分。因此,對于黃金、鉑首飾在市場的價值定位,應該突出其首飾的功能,而不是硬通貨,國外的知名品牌已經給我們作了榜樣,評價一件產品的價值并不在于它消耗了多少貴金屬材料,而在于它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和欣賞者的認同。
三、現行的黃金和鉑的價格機制
我國長期以來對于黃金和鉑的價格機制一直是以克論價,隨著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黃金、鉑首飾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種價格機制我認為并不能很好的適應未來的經濟形勢的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現行的價格機制,不能把黃金和鉑飾品的檔次拉開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因為在本質上,同樣的工藝水準下的黃金和鉑飾品1克和100克并沒有區別,都是黃金和鉑,同時,在一家商場里無論工藝好的,還是工藝差的大家都賣一個價。第二、黃金和鉑飾品從批發到零售每克的利潤有限,生產商和銷售商通常通過加大產品的克重方式來提高整體利潤,這樣做的后果一方面產品越做越重,造成貴金屬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會給生產商和銷售商在經營資金上加大風險。第三、現行的價格機制受國際經濟形勢波動影響較大。因國際黃金期貨的價格是以美元結算的,美元的走強或走低直接取決于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況的好壞,由于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居于世界經濟主導地位的美國經濟長時間處于低迷徘徊的狀態,美元一直表現疲軟,于是相當一部分資本進入黃金期貨市場,投資者把黃金作為降低資本風險的避風港,由此導致自金融危機爆發后,黃金價格一直處于逐漸走高的趨勢。特別是自2009年11月開始,國際黃金牌價已經逼近1200美元。如果黃金價格長期維持在這個水準上,對于我國的珠寶產業的發展是不利的而且對于珠寶加工企業還有相當大的風險。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未來的黃金價格機制可以依據產品的工藝復雜程度和水平,樣式美觀程度,產品暢銷程度等因素來定價。采用這種方式定價可有以下好處,1、將黃金和鉑飾品依據工藝質量和復雜程度,款式設計的美觀程度分出檔次,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同時也可以推動新工藝的開發利用和款式設計的發展;2、市場將會由大克重的產品向小巧精致的方向轉變,可以節約寶貴的貴金屬資源,從而降低生產廠家的經營成本;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因國際黃金價格的動蕩對珠寶加工企業的損失和生產風險。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自爆發以來延續至今,中國的珠寶產業雖然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但未來的發展之路依然是困難與機遇并存。我們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強購買力的消費市場,但在品牌影響力,推廣度上與世界知名品牌依然處于劣勢。因此,對于減輕或化解金融危機對中國珠寶產業的影響,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于國內消費市場的承受能力,同樣需要考慮如何提高珠寶產業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行業能力。作為一名業內人員,我衷心的希望無論國際經濟如何變化,中國的珠寶產業永遠的繁榮興旺。
參考文獻:
[1]電子文獻:《金融危機加劇 珠寶企業直面激烈競爭》,中國品牌服裝網(www.china-ef.com), 2009-2-17
[2]會議論文:《09年全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商)會秘書長聯席會議孫鳳民秘書長的講話》,09年全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商)會秘書長聯席會議,福建莆田,2009-2-19
(作者單位:天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