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指導職能作為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有益補充,有著傳導迅速、快捷及針對性強的優勢,得到了基層央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運用。然而在實踐中,基層央行在運用“窗口指導”這一補充性貨幣政策性工具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弱,效果不佳。基層央行如何進一步提高窗口指導實效性,增強在轄區貨幣信貸政策實施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率,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
一、當前基層央行“窗口指導”的現狀和問題
(一)部分基層央行未能結合地方實際,制訂出有針對性的貨幣政策窗口指導意見
一是不注重事前調研,窗口指導意見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基層央行在制定實施的窗口指導意見前沒有開展針對性的調查研究,沒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經濟金融實際情況,造成指導意見內容空乏。二是部分基層央行在制定轄內窗口指導意見時,直接以上級行窗口指導意見為藍本。沒有針對性指導意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窗口指導未能對商業銀行產生應有的影響
2006年來,人民銀行縣市分支機構先后根據上級行的政策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 企業,支持轄內經濟建設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指導意見,指導轄區金融機構向國家支持的重點產業和涉農產業傾斜。但是,縣域商業銀行普遍反映,縣支行貸款集中上收,對中小企業貸款有嚴格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縣域中小企業一般無法達到其投放條件;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商業銀行上級行也沒有明確信貸政策規定無法投放,基層央行指導意見無形中成了一紙空文。
二、基層支行窗口指導職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窗口指導本身不具有強制性
窗口指導作為間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其優點是靈活,快捷,但缺乏法律約束力。基層央行發揮窗口指導作用,主要通過金融機構行長聯席會議、金融運行形勢季度分析會、銀企洽談會等形式下發相關指導意見來進行。要求基層央行必須在金融體系中具有較高的地位、聲望和足夠的控制信用的法律權利和手段。目前基層人民銀行窗口指導能力較為軟弱,客觀上只是一種道義勸說,缺乏量化和硬性限制,約束力不強。
(二)窗口指導意見或辦法的內容較空乏,操作性不強
雖然部分基層央行出臺信貸指導意見前未作充分調查研究,雖能依據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提出相關促進經濟增長和支持結構調整的信貸投向指引,但是缺乏切實可性的操作性、可行性,窗口指導仍停留在信貸總量增長和結構調整指導模式,工作視野沒有拓展到信貸創新、市場細分和信貸投向規劃等方面,指導模式跟不上金融機構日益發展的變革形勢。
(三)商業銀行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體制直接影響信貸窗口指導的效果
基層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權限上收、資金上存、貸款集中化趨勢明顯,直接制約了基層銀行有效信貸供給,在滿足基層央行信貸傾斜政策、地方政府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商業銀行實行“集約化”經營,縣市分支機構萎縮。二是信貸權限上收,片面強化風險管理,基層商業銀行信貸功能萎縮。商業銀行在普遍上收基層支行信貸權限的同時,要求基層支行明確一線信貸人員對新增貸款負有收貸收息的責任,基層商業銀行普遍產生“多貸不如少貸”的消極思想和“懼貸”心理,從而影響了信貸的有效增長。三是信貸投向呈集中化趨勢。各商業銀行信貸策略普遍傾向于“大城市、大企業”,喜歡“錦上添花”,不想“雪中送炭”,對中小企業和“三農信貸投入較少”。
三、探討和思考
(一)構建和諧平臺,為提升窗口指導能力創造環境。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與金融機構互利互入的良性關系,把握主動權,在協調服務中指導,在指導中服務協調,增強“窗口指導”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增強各有關部門執行宏觀調控政策的自覺性。窗口指導應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主導和支持,同樣,金融業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如農村信用社改革、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擊地下錢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因此,基層人民銀行在制定出臺“窗口指導”時,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從而實現銀政“共贏”、和諧發展;窗口指導應與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相結合,取得商業銀行的理解與配合。窗口指導意見的制訂應兼顧商業銀行效益與均衡發展,促使其建立科學合理信貸授權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時,窗口指導意見應結合商業銀行市場營銷過程中進一步細分和擴大市場的需要,提出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要求,督促其向中小企業、“三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產業方面實施信貸傾斜,促進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同時,窗口指導應與經濟實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結合,取得社會各界的理解與認同。
(二)建立調研分析與信息共享機制,提高窗口指導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基層人民銀行應提高對新形勢下貨幣信貸與調研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入金融機構和縣域企業調查研究,獲取真實的一手材料。同時,充分利用統計分析平臺,加強對縣域經濟金融運行情況、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監測、分析和研究,不斷拓展調研分析領域,實現與地方經濟管理部門、上級行和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從縣域經濟金融實際出發,切實提高窗口指導能力,有效貫徹、執行和傳導穩健和貨幣政策。
(三)完善“窗口指導”工作制度,提高指導效能。
一是合理界定窗口指導對象,規范指導方式,把握指導時機,提升指導效力,建立窗口指導的懲戒機制。對認真執行人民銀行窗口指導意見的金融機構,落實獎勵措施,對拒不執行窗口指導意見的,也要有相應的懲罰,形成有效的“窗口指導”機制。“窗口指導”要與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相互融合,對金融機構經營中出現的苗頭性、潛在性風險進行警示和提醒,規勸其及時調整政策,規避風險。二要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轄內經濟發展的地方特色,制定貨幣信貸指導意見,明確貸款的重點支持對象,通過用足、用好、用活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激發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發揮基層央行傳導貨幣政策的作用。
(四)健全拆借市場,創新指導手段。
穩步增加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適當放寬農村信用聯社等中小金融機構加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條件,對不具備市場主體資格的,可通過具有市場主體資格的銀行代理融資,使大量中小金融機構間接上網進入拆借市場,支持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促進轄內信貸結構的調整,為縣域經濟貨幣市場的發展和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創造有利條件。
(五)要充分通過經濟金融運行形勢季度分析會、信貸季度聯席會、舉辦銀企座談會、貸款供需洽談會等多種傳統形式,傳遞央行窗口指導意圖,促進地方政府部門完善對經濟管理的指導,引導全社會投資、消費預期,提升窗口指導的質量和效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寧鄉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