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看到有關雷克薩斯ES240的討論,基調無非是對其不屑一顧,認準了這是用寶馬的價格去買凱美瑞的“瘋狂”行為。拋開正常的民族情節不說,單就這款進口車而言,其售價確有偏高之嫌,但這是進口車的普遍現象,若將之簡單地與凱美瑞相提并論,就顯得過于草率了。
早在“凌志”時代,ES系列和“佳美”(凱美瑞的“小名”)就是盡人皆知的親兄弟,至今仍舊同根而生。但別忘了,凱美瑞也是豐田品牌里最炙手可熱的明星車型,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銷量都極為可觀。既然廣受好評,那么將它重新塑造并躋身雷克薩斯品牌的豪華車行列,顯然是一件順理成章、也極為明智的事情。實際上,就連“豪”氣沖天的豐田皇冠恐怕都難以像ES240這樣不惜成本。僅靠單純的“高配”不能牢固支撐價格的高位,唯有品牌的無形資產方能令選材用料的全面提升更具意義。在豐田家族看來,只有雷克薩斯品牌才有這種“鋪張浪費”的特權。
換句話說,雷克薩斯是用相似的原料炒了一盤不同的菜。有些人把關注點過于集中在“原料”上,誤以為但凡是白菜,烹飪出的味道就不會有大不同。造車功力一如烹飪技藝,雷克薩斯就在凱美瑞的基礎上塑造了豪華車的樣板,而我們某些自主品牌為何在模仿的同時,卻不能加以升華呢?或者說是雷克薩斯可以讓凱美瑞豪華起來,并被市場認可,而國產車卻尚不能以豪華車、甚至中級車自居呢?因為“烹飪”的水平還不夠。
雷克薩斯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LEXUS”是豐田花了3.5萬美元請人命名的,讀音與“豪華”(Lexu)相近,定位了豪華車的形象。奇瑞的高端品牌——瑞麒(RIICH)想必也是借鑒了“富有”(Rich)的意思吧。但難以效仿的是,雷克薩斯曾用6年的時間潛心打造第一款車型(LS400),并一舉撼動德國豪華車在美國的市場地位。而我們自主品牌,可以耐住研究的寂寞與市場的誘惑嗎?
曾有公關公司的朋友跟我說,改變品牌的大眾形象很難、很辛苦。確實,自主品牌所期望的高端形象,需要太多的付出與歷練。但話說回來,名廚之所以有名,靠的是食客的追捧,而不是自己的“吹噓”。只要能拿出具有說服力的產品,品牌的塑造甚至是重塑,都只是時間問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用戶如水,產品為舟。是載是覆,用戶一句話的事兒。與其辛辛苦苦整日公關,不如踏踏實實做好本分,好日子早晚會來。
雷克薩斯是日本自主品牌的驕傲,而值得我們自己驕傲的又有誰呢?是花大錢收購沃爾沃的吉利,還是掙大錢引來巴菲特的比亞迪,或另有其“人”,都說不好。不否認精明的資本運作可以避免重蹈通用的覆轍,但只有扎實的技術功力才能像奔馳、雷克薩斯那樣在經濟危機中屹立不倒。用戶對好車的訴求不會變,所以造好車就等于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