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鵬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北京市100836)
關于中原經濟區的幾個問題
倪鵬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北京市100836)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科技的信息化以及區域一體化、城市集群化的發展,區域間競爭呈現出新的態勢。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實施中原經濟區戰略被提上日程。文章指出,為更好地實施中原經濟區戰略,促進中原崛起與提高省域綜合競爭力,必須以全球的眼光,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和力量,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本地的核心優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要在確保農業發展的同時,加快非農業發展步伐,推動更高端產業的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提高區域競爭力;要充分利用中原地區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培育軟環境、軟資源、軟產業等軟實力,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要改善區位條件,突出中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加強內外兩個方面和軟硬件兩個方面的聯系,做好“中”字文章。
中原經濟區;經濟全球化;核心競爭力;軟實力;區位
關于中原崛起以及省域綜合競爭力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中原經濟區這個問題談一點看法,主要講五個方面。
既要利用全球的力量,同時也要發揮本地的特色。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從全球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出,在歷史上尤其是農業時代,一般內陸地區特別是一些流域社會經濟相對較為發達,到了工業時代和全球貿易時代,海運作為重要的交通通道,沿海地區逐漸發展起來,內地許多地區開始衰落。從現在的情況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當今的世界版圖上,內陸地區有兩種情況,一些內陸地區不但發展而且發展得很好,成為了全球重要的中心,而另外一些內陸地區仍然處于落后狀態。比如瑞士、德國南部、奧地利等歐洲中部地區,我們在進行城市競爭力研究的時候,這些區域的人均GDP應該說是全球最高的,像日內瓦是全球最高的。我們在美國也看到一些中部地區,成為經濟科學的中心,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南美、非洲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中部地區,經濟相對其他區域來說要弱一些,在我國更是如此。
我們進行了一個比較以后發現,凡是比較發達的地區,其工業化水平、工業化層次、產業層次都相對比較高,而相對較為落后的地區可能在農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美國中部地區相對其他地區較弱,其優勢也是表現在農業上。未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實際上現在已經體現出來了),信息化時代沿海和內地區位優勢的差異逐漸下降,特別是隨著網絡化尤其是新興經濟、服務經濟的發展,內地的區位劣勢正在逐步下降,區位優勢正在逐步提升。這給河南省帶來了一個希望,帶來了一個啟示。也就是說,在信息化時代、在高端經濟發展主導的時代,從全球趨勢來看內陸地區有可能重新崛起。我們要在確保農業發展的同時加快非農業發展步伐。只有推動更高端產業的發展,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提高區域競爭力。
經濟的全球化和科技的信息化帶來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國家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首先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空間之間的競爭,以城市為核心的區域或者說城市群之間的區域競爭變成了主要的載體,無論是我們的研究還是國際上的研究都表明,現在全球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都市區內,全球70%的科技創新,50%的經濟活動或者說財富的創造,都集中在全球50個最具競爭力的都市區內。
美國著名區域經濟學家佛羅里達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這個趨勢就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區域化、城市群作為一個重要的平臺,進入了全球的競爭視野。我國是一個大國,在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的背景下,區域一體化、城市集群化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當前各地制定區域規劃、爭取所謂的區域示范區等,實際上是一種客觀必然,也是區域之間競爭的一個新形勢、新態勢。
過去,大家比較重視招商引資,現在發現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同時這些規劃對招商引資也很有幫助、很有好處,因此爭取建立這樣或那樣的區域也成為了競爭形勢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省提出構建中原經濟區并不是主動出擊,而是以變制變,別人這樣做了我們也要這樣做,如果別人這樣做了而我們不這樣做就會被邊緣化。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形勢所迫、競爭所迫。
本文第一部分之所以提出要有全球的眼光,就是因為本人認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目前還沒有置于全球的背景下,還沒有把全球重大的因素考慮在內。現在有些區域一講就是比較優勢,這個地方有什么優勢,就要搞什么開發,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并不是這樣的,是兩個東西都需要。由于全球化,我們既可以利用全球的資源也可以利用全球的市場,我們現在要做全球的東西、全球的市場,不一定非要眼下擁有這種資源才可以做,只要我們知道全球的市場在哪里、要素在哪里就可以了。我們把拿到它的路徑打通、機制打通,就可以做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僅僅用比較優勢的觀點,就無法解釋浙江義烏這樣閉塞的地方為什么能夠成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如果我們用比較優勢的觀點,很早之前各級領導就曾經提出過鄭州可能會成為全國的交易中心,但鄭州并沒有。因此我們在制定和實施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全球的資源、全球的市場,當然也要發揮區域自身的資源優勢、區域的核心優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
本人認為,當前強調的主要是當地的資源優勢,強調了很多,但還有一點認識不夠,因此接下來要討論一下河南省最大的優勢以及我國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核心。我們在建設經濟區的過程中,在借鑒其他地區做法的同時,要有一個功能,要有一個重點。我們的重點應該著眼于什么地方呢?河南省最大的優勢或者說最大的挑戰,就是河南人。河南人口接近一個億,再加上周邊地區,傳統的中原地區大概有1.6億人口,甚至會達到兩億人口。這兩億人口,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負擔,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機遇、一個資源,要想方設法把這個人口大區變成人才大區。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利用好人力資源,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特別是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在考慮發展的時候,僅僅把人才作為一個支撐、作為一個保障是不對的,人才還可以是一個產業,是一個手段,是一個目的。我們現在講內需,什么內需呢?其實就是人的內需。內需的潛力是什么?其實就在于我們的人口。河南省有近一億的人口,這既是我們的需求也是我們的投入,要圍繞人來做文章,圍繞河南人來做文章,要采取措施提高河南人的技術素質、知識素質、商業頭腦、誠信意識,這是從投入的角度來講的,要開發人力資源。
另外還有一個最終的目標,也是為了河南省,為了中原地區人民的福祉。這個問題本人思考得不是很深入,但這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所在,我們可不可以參考其他生態示范區,可不可以在人力資源問題上,圍繞以人為本或者民生來進行思考呢?準確的名字本人還沒有想好,但我們工作的重點和落腳點可以圍繞這個來進行。
此外,必須以工業化來帶動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從發展階段上來看,河南省最多是處在工業化中期,有些區域,比如豫南四市(南陽市、信陽市、駐馬店市、周口市),本人認為是處在工業化前期,工業化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今后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工作的重點。不像東南地區,工業化進入了后期或者服務化的前期,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過分強調城市化,不僅不利于工業化的發展,而且還會危及河南省在農業上傳統產糧區的地位。因此,首先要明確河南省所處的發展階段,正確處理“三化”的關系。鄭州市的條件相對優越一些,其發展階段相對高端一些,對其他區域來講,發展產業、推進工業化才是根本,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沒有錢做不了事情,土地也升不了值,想通過城市化開發來搞不行,土地價值也不行,很難與其他地方相比。只有推動工業化發展,通過創辦一些實體企業賺了錢之后,農村人口再轉移到這個地方才有可能。
本人對我國中西部地區比較了解,現在我們的工業化實際上缺乏動力,考察各地工業化的狀況可以發現,某個城市經濟發展得好一點,也就是有幾個稍微大一點的企業在支撐,其他的都是房地產、酒店、洗浴等,大多是這些東西,實體產業比較少。這也是經濟全球化導致的,全球工業品已經很高端了,技術管理水平已經很高了,我們處在這個階段來發展這方面的東西,除了我們城市里有的其他很難與別人競爭。
如何來發展工業化呢?一方面要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外界的因素來搭項目。不過更重要的是,特別是對中部地區來講,要招那些大制造項目還很困難,但可以發展產業集群,通過發展產業集群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其實河南省過去有一些經驗,有很多產業集群,而且基本上是哪個地區產業集群發展得好,這個鎮或縣就發展得好,就發展得快一些。因此,一定要把發展產業集群作為一個重要的工業化路徑來推進,但這個不能著急。現在我們許多地區都很著急,都希望像改革開放開始時東部沿海地區那樣快速發展,卻沒有注意到那個時期情況的特殊性。當時的跨越式增長依靠的是國際市場、國際需求,現在要達到30%、40%的年均增長速度,對于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來講是不可能的。我國中原地區有一句話:“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得夜草不肥。”當時是通過外部環境快速發展起來的,而現在這個區域盡管也需要外部的支持,但不可能像東莞、蘇州那樣主要依靠外部條件。我們要依靠內外兩個因素,特別是內部因素,即從外部來看,要繼續招商引資;從內部來看,要走目標集聚的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
要通過培育軟實力來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或者說建設中原經濟區。目前河南省在軟的方面既有優勢又有劣勢,河南省在文化資源這個軟的方面是有優勢的,其文化資源特別豐富,在全球化這個背景下,在中國崛起這個背景下,中國文化要大放異彩。中國文化大放異彩不僅存在文化實力的問題,也存在產業的問題、經濟的問題,中部地區的文化要大放異彩,這個優勢是潛力無限的。
之前本人對河南省很多城市進行過調研,發現河南省在文化資源、旅游資源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只是開發層次太低,附加值太低,不過這恰恰就是河南省的潛力所在。此外,河南省還有一個軟的優勢,那就是河南人民的創意能力。河南人民創意能力特別強,全中國的策劃大師幾乎都在河南,給長城貼瓷磚就是河南人提出的,這反映了河南人民很強的創新能力,但這也是從潛在的角度來講的,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河南省在上述兩個方面的資源優勢其實是很明顯的。不過河南省也存在著軟的劣勢,在誠信體系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與全國其他先進地區相比,還需要彌補補齊。總之,河南省在軟環境、軟資源、軟產業等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優勢,也具有一定的瓶頸,同時也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和中國崛起這兩個因素,使我們這些軟的東西可以發揮作用,也使河南省可以發揮軟產業、出口軟產品的優勢。比如說現在全球的服務外包,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資源大省。服務外包產業對沿海區位的要求很小,河南省要發揮這個區位優勢,發展旅游業、文化產業,吸引外地的人到當地來消費。隨著交通通信技術的大幅度提高,這個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所以說,通過利用軟資源、改善軟環境、發展軟產業、出口或服務軟產品,有可能跨越工業化階段,有可能通過在這些方面做大做強,來帶動中原經濟區的快速發展。
前面講過,在工業化如小制造方面,河南省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劣勢,但可以通過軟的方面來進行彌補,同時這些東西本身有許多是與民生和滿足當地人經濟社會需求、提高當地人素質直接相關的。因此,要以培育軟實力來實施中原經濟區建設。
河南省最大的特點就是“中”,無論說話還是信仰的理念都比較中庸。從全球發展的角度看,河南省“中”的區位優勢正在凸顯,正在慢慢顯現,這與原來以沿海為中心的區位條件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結合這些方面在內外兩個方面加強聯系,在軟硬件兩個方面加強聯系。
第一點就是硬件的聯系,可以說河南省這些年來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得非常好,這是其快速發展的一個前提和條件,但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中原經濟區崛起這樣的目標,還要進一步加強與全國的聯系,突出河南省在中部地區的樞紐地位,特別是要加強與全球的聯系,與信息網絡的聯系,與航空網絡的聯系。之前我們調研的時候就發現,河南省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當然這里面有市場需求的問題,有帶動的問題,也有環境營造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軟件的聯通。中原經濟區實際上是跨區域的、跨省的,即使在一個省里面,各區域各市縣之間也有其自己的利益所在,一個經濟區的真正形成,不能完全依靠行政的力量,必須建立區域的治理機制。也就是說,大家要在討價還價的基礎上、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建立這樣一個非政治的聯合體。關于這一點,本人認為,除了要依靠行政力量外,還要建立區域治理機制。大家都知道,像美國洛杉磯、舊金山這樣的大都市區,都有各種層面、各種功能的區域協作機構,既有綜合的區域機構,也有關于旅游、關于環保、關于交通、關于社會治安等的區域機構。對此,中央政府既要依靠政治制度來引導,也要積極發揮非政治的力量,特別是借助國際上的力量。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解決不了,概念的提出就沒有意義了。最近本人注意到,各地提出的很多經濟區或協作區,都是名存實亡,都是喊喊口號,其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就是因為沒有探討出很好的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研討時大家都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但合作時都想多贏一點,由于大家都有類似的想法,因此很難達成協議。這方面目前在我國推進得也很慢,河南省作為一個后來者是否要加強這方面的推進呢?
此外,從制度上看,要尋求與全國其他區域的合作、與全世界其他區域的合作,這一點也很重要。現在中原經濟區也就是說隴海線上這一條地帶,可以說是比較弱的一條地帶,它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兩邊增長極的帶動。如何加強與長江三角洲、京津冀甚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協調與聯系,應該作為一個大的戰略進行深入思考,但目前有關這個問題的思考還很少。應該仔細考慮,拿出很好的框架來,要一起找出相應的機制來,這對于借用外力促進發展很有幫助。
責任編輯:陳靜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iz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urbanization,there are the new trends existing in regional competition.In the light of this situatio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zones in Central Plains is a pressing task for u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to better implement this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resources and forces, the local resources and local core competitiveness.While guarantee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dustry,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higher end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economy.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the Central Plains,cultivate the soft environment,resources and industries,and lead the integrat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regional condi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of Central Plain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ftware and hardware.
Key words:economic zones in Central Plains;economic globalization;core competitiveness;soft strength;geographical position
Some Problems on the Economic Zones in Central Plains
NIPeng-fei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836,China)
F061.5
A
1007-8266(2010)12-0038-03
倪鵬飛(1964-),男,安徽省阜陽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研究組組長,《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主編,全球城市競爭力跨國項目秘書長,曾與美國學者彼得·卡爾·克拉索聯合主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5~ 2006)》,主要致力于房地產金融、城市競爭力及企業制度和融資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近年來他關于中國城市競爭力問題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各界的熱情關注,曾獲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學獎,獲省部級獎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