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媛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應該飛揚著激情、燃燒著思想、充盈著情思。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做一個魅力四射的人。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講課要妙語橫生,揮灑自如,要讓學生登堂入室,漸入佳境。語文作為工具既要教會學生表達思想,又要在審美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那么,究竟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符合上述要求,達到上述境界呢?
語文教師是辛苦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即是對教師形象的最好詮釋。要做好一位語文教師,就要在為人與治學上都成為學生的表率,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品格高尚、甘于奉獻;就應該對自己提出嚴格的師德規范,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審美體驗,何為美,何為高尚,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審美體驗,要自覺地將美傳播和展示給學生,教會學生發現真善美,鄙棄假惡丑。尤其在功利性較強、為人處事容易陷入實用的現代社會,語文教師更要自覺抵制和避免一些消極影響,培養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教會他們什么是做人的價值。在治學上要一絲不茍、認真進取,在生活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語文教師的教育方式不是政治思想品德的說教,而要通過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人的準則。所以,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最大、最深刻的。有時,我們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高尚情操的培養往往會讓學生受益終身。因此,我們要充分展示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既是經師,更是人師,有效利用語文課堂這個審美大平臺,讓學生欣賞語文教師,熱愛語文教學,帶他們在語文的知識海洋里自由遨游。
做一個好的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必須走進學生的心里去,這種愛要近乎天然的本能,要富有人情味,要有仁慈寬容的博大胸懷。這種愛不是人為做作裝出來的,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不是居高臨下的情感恩賜,不是無原則的放縱,更不是有所求時的感情投資。這種愛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做教師要想做到讓學生“親其師”,然后“信其道”,就必須首先得到學生的情感認同。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以心換心,平等而真誠地對待學生。不要以為師生之間就只有著嚴格的教與學的關系,其實,師生之間更應該是一種互為師生、互為朋友的關系。作為語文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把學生當成獨立主體,尊重他,平等對待他。不要一味灌輸,要在教育中實現師生的對話,提倡兼容并包。譬如說吧,對于一篇文學作品,教師有他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也有他自己的審美感受,由于師生年齡、心理、閱歷、知識結構的不同,肯定存在差異,老師對這些差異應該持包容的態度。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是幼稚、偏激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也要善于鼓勵和贊許。作為語文教師,既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可以傾訴和交談的朋友,我們可以利用隨筆、日記建立與學生溝通聯系的橋梁,在學生心靈深處培植民主化觀念,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語文學習的環境。
作為語文教師,除了要與學生以心換心,得到學生的情感認同外,還要善于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學生。與此同時,還要善于用自己豐富的知識贏得學生的敬重。每節課都心中有數,能用藝術的魅力駕馭課堂。教師本人必須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文學修養,肚子里要裝下許多唐宋詩篇、古今佳句,在適當的時候便可呼之即出,巧妙運用。在分析鑒賞作品時能旁征博引、揮灑自如。能處理好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在分析課文時引導學生評判社會、品嘗人生。語文教師不一定是書法家,但也要能寫一手端正美觀的字。
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積累與學習。如果不學習,沒有淵深廣博的知識,那么上課時一定措手無策,教法會顯呆板,思維會顯鈍滯,才智會顯枯竭,教學會陷入困窘狀態,那就根本談不上創新與發展。不難想象,一棵樹如果沒有深扎于泥土的根的吸收,它一定會枯萎而死。語文教師如果沒有不斷的學習和充實,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平庸的教書匠。要想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他首先應當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識的思想者、創新者。作為有教學個性的教師,必須具有批判精神與懷疑精神,他的課一定能體現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作為語文教師,并不是說要沒有缺點,也不是說要琴棋書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人無完人,更何況語文教師也只是吃五谷雜糧的普通人。語文教師可以有他們的缺點與不足,但不能沒有獨立的思考與精神。他們絕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成為知識的傳聲器。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必須有較高的藝術品位,有一定的特長與愛好。在課堂教學時要具備應付突發事件的機智,在上課時能展現自己的幽默詼諧和滿腹才情。他的課堂教學,應當體現自己特有的個人風格,應帶有獨特的思考與咀嚼的痕跡,或從容瀟灑,或質樸無華,或嚴謹厚重,或機敏輕松。語文教師獨有的教學風格,很多時候又體現在他的特長上。有的老師擅長朗誦,他的課會以朗誦為主;有的老師寫得一手好字,一些學生就會從喜歡他的字開始學好語文;有的老師古文功底深厚,上起古文課會如數家珍,把枯燥的文言文上得輕松自如……
每一位教師都可以通過努力積累,精心耕耘,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讓自己的課堂趣味盎然,從而達到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