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燕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姜紅燕 女,1982年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事業管理。
圖書館是因讀者而產生和發展的。一直以來,無論社會環境如何變化,圖書館如何發展,“讀者第一”、“服務至上”這一理念都從未改變,它是我國圖書館工作的指導思想。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健全服務體系,做好服務工作。”即明確肯定了高校圖書館“以人為本”、“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讀者作為圖書館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圖書館工作和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工作實踐,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
高校圖書館是知識傳播和信息服務的機構,是情報信息資源的集散地。作為學校信息中心的高校圖書館是校園唯一的“正式”信息資源系統,是為科研活動、為社會大眾服務的重要陣地,在高校教學和社會建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遍應用,圖書館正面臨著思想觀念和管理模式、服務方式的變革。“讀者參與”作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創新模式,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書館“以人為本”有兩個方面:一是以讀者為本,二是以館員為本。圖書館是向廣大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知識與信息的多樣化需求的信息服務機構。讀者實際上是圖書館的真正主人,他們對圖書館的使用率、滿意度將決定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讀者參與圖書館的工作實踐,是現代圖書館踐行人文關懷,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者為本”服務理念的直接體現。高校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有助于館員與讀者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從而實現作為服務主體的圖書館員與作為服務客體的讀者之間關系的和諧,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和諧發展。
計劃經濟時代,傳統圖書館依靠政府撥款,壟斷圖書情報資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衛星通訊、信息高速公路、國際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對傳統圖書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向本校師生和教學科研提供文獻資料和信息咨詢的服務性機構,讀者服務工作是其永恒的主題,也是高校圖書館的立身之本。在未來的信息市場環境下,市場競爭將表現為對用戶的全面競爭,注重讀者,注重服務,追求服務效益是圖書館工作的最大目標。圖書館只有提高讀者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從而爭取最廣泛的讀者來利用館藏資源,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高校圖書館讓讀者參與到圖書館工作中來,在和讀者的交流與互動中建立一種交互式的新型關系,達到圖書館擁有讀者,贏得讀者信賴的目的;同時可促使圖書館及時掌握讀者需求及反饋意見,不斷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使圖書館的管理朝著規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力。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高等院校應設立圖書館工作委員會”,“成員以教師為主,吸收學生參加”。隨著我國法制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事業正逐步走向行業規范化、法制化,讀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日益增強,權益保護的范圍不斷拓展。“以人為本,讀者第一”就是以讀者的權益為本,通過各種方式滿足讀者需求,維護讀者權益。圖書館讀者權益包括讀者的人權(包括政治、社會、財產權利)、知情權、隱私權、合理選擇與利用圖書館資源權、監督權及經濟利益權等。高校讀者只有在參與圖書館工作過程中,通過了解熟悉圖書館的具體規章制度、各流程、各崗位的工作性質及服務項目,從而全面了解自己應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才能全面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可以確立讀者在圖書館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圖書館尊重讀者、信任讀者和理解讀者的表現,也是讀者民主、自由參與圖書館建設權利的保障。
所謂“讀者參與”是高校讀者(主要是學生、教師)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參與到圖書館的各個工作流程及部門工作的實踐中,并以主人翁的身份,對圖書館工作進行監督和反饋的管理活動。“讀者參與”是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一種互動,是現代化圖書館與讀者間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通過“讀者參與”可促進圖書館準確把握讀者需求,進而提高讀者服務的質量;同時,讀者也可進一步了解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增強讀者的圖書館意識,從而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主要是學生讀者群和教師讀者群。作為高校圖書館“讀者參與”的主體,學生和教師分別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
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體讀者群,也是圖書館巨大的人才資源庫。吸收大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是高校圖書館采取的一項既能解決實際問題,又具有創新意義的互動措施。大學生參與圖書館工作主要有兩種形式:
①偶然參與。例如參加圖書館的問卷調查、讀者節、讀書會或參加讀者座談會、報告會。隨著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讀者可通過圖書館的各種自助式服務,如E-MAIL、BBS、圖書館留言板、QQ群及Blog等多種網絡渠道參與圖書館的各項管理工作。
②定期參與。大學生在自愿的前提下,經過相關的崗前培訓及選拔,可以勤工儉學或志愿者的形式,參與圖書館從采訪到聯機編目及流通閱覽等各項工作,以助理館員的身份協助館員做好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工作。
高等院校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和創造新知識、鉆研新課題的雙重重任,他們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師提供信息資源的機構,教師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主體讀者群,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工作實踐,對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參與圖書館建設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①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是讀者參與圖書館建設的最高級形式,是圖書館建設的智囊團。它除由分管圖書館的校長、館長參加外,主要由各學科的專家、教授及教師代表組成。委員會擔負圖書館建設的監督和咨詢職責,廣泛聽取師生意見,討論圖書館建設中的一些重大決策,并向學校提交改進圖書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指導圖書館工作。
②高校圖書情報教授。圖書館應聘請校內各學科的專家學者、熱心圖書館事業的高職稱教師及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組成高校圖書情報教授隊伍。圖書情報教授作為教師讀者的代表,通過與院系資料員或學科館員溝通,對學科前沿動態進行研究,對文獻信息服務工作進行綜合評價,使圖書館工作上檔次、上水平。
高校圖書館堅持“以人為本,以讀者為本”的文獻采訪理念,吸收不同專業的讀者參與文獻采訪工作,有助于彌補采訪人員學科專業知識的不足,更能加強工作人員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使讀者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提高對圖書館的關注度,從而增強讀者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可使館員了解讀者的最新需求動態,以及時改進采訪策略,增強采訪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靠性,促進館藏趨于專業化和合理化,從而為高校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信息資源保障。
圖書館是因讀者的需求而存在、發展的,讀者參與圖書館文獻采訪工作,是緩解圖書館與讀者間供需矛盾的有效舉措。讀者參與文獻采訪的方式多樣,具體有以下幾種:
①讀者薦購。即讀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向圖書館提出購買建議或購買請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線薦購,即圖書館與書商聯合編制圖書訂購系統,并將該系統安裝在校園網或圖書館的主頁上。網絡薦購系統一般設有分類薦購并附有書目信息,讀者只需要按照操作提示就可以輕松地挑選、推薦滿意的圖書資料。
②讀者參與現采。在書展過程中,由采訪人員做好分工協調,讀者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現場評價、挑選圖書。圖書館可邀請師生到本地區的書店、書市、展銷會等參與現采,也可邀請教師和本館人員一起參加全國大型的圖書展銷會,到外地現采,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科研的需要。
③讀者捐贈。圖書館可主動與院系教師聯系,動員他們將自己的專著、主編的教材捐贈給圖書館。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圖書館的館藏,使信息增值,而且還增進了研究型讀者與圖書館的感情,激發教師“科研興教”、“教育創新”的熱情,同時也帶動了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圖書的熱情。高校館也可建立自己的漂流書屋,定期放漂,同時鼓勵師生加入漂友,將自己的藏書放漂,以“循環漂流,源遠流長”的模式增加漂流書屋藏書量。
④學位論文提交。學位論文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具有較高的收藏和利用價值。高校建立自己的學位論文庫,鼓勵高校畢業生提交其學位論文,使之成為本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參考。
文獻采訪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具備文獻采訪理論知識,了解學校教學科研發展方向,熟悉館藏文獻基礎特色及經費分配,還要掌握文獻出版、發行信息等。讀者參與文獻采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采訪人員根據館藏原則及學校的培養目標、辦學層次、專業設置把好質量關。
圖書館是為讀者服務的機構,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流通主要是資源在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流通,因而必然有讀者的參與。隨著圖書館開放式管理的實踐,讀者成為圖書館的主人,他們不僅利用圖書館,而且還可以積極參與圖書館的各項管理,讀者已經成為現代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動力。
①學生館員。由于學生管理員本身也就是讀者,再加上他們平時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和需要,能夠幫助學生查找所需要的圖書資料,還能把上架的新書及時反饋給他們。同時,把學生對圖書館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上來,便于圖書管理員更真實、直接、及時地得到廣大讀者的信息反饋,從而迅速地改進工作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盡可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把更多的讀者吸引到圖書館來,從而提高館藏利用率。
②通過自助服務直接參與。高校圖書館開展的自助服務項目有開架借閱、自助借還書、自助刷卡簽名、自助復印、電子閱覽室和網上自助欄目等。自助服務中,讀者的身份具有雙重性,主體與客體皆為一人,既是服務者又是接受者。自助服務無需館員的介入,由讀者自行完成各項服務。讀者可自助借書、自助還書、網上互借、自助復印、自助掃描、自助打印以及網上預約借書、網上講座、網上推薦訂購書目、網上參考咨詢等。通過自助服務,讓讀者充分體驗自己為自己服務的樂趣,培養了讀者的動手能力、節省了讀者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一定程度上減輕流通館員的工作壓力。
③參與圖書館的讀者培訓。高校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讀者需求、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館服務是讓讀者通過圖書館尋求到所需信息,因而圖書館擔負著教育讀者、引導讀者、培養讀者情報意識和獲取情報能力的重任。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培訓,就是引導讀者如何利用圖書館的網絡系統、自動化系統以及多媒體系統獲取信息。讀者通過參與圖書館開設的文獻檢索課,或參加各種專題講座等,可以掌握現代檢索技能、了解圖書館的新設施、新技術及其使用方法,從而提高讀者的信息意識和圖書館意識,以便更好地利用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服務機構,除了來自上級的管理和監督外,還應有來自讀者的監督和管理。這是長期以來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圖書館服務工作與讀者溝通的渠道。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對象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存在和需求體現了圖書館存在的社會價值。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可使圖書館工作處在讀者的監督之下。通過這種監督,一方面可維護學生的借閱權力,提高學生愛館、愛校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及個別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
①讀者監督管理委員會。圖書館對有興趣參與監督圖書館工作的讀者進行培訓、考核,挑選出部分優秀讀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圖書館各部門的工作輪流查崗,記錄各崗位員工的工作狀況,填寫讀者監督卡,全方位督察館員的工作。監督委員會負責對圖書館的工作進行全面監督:從書刊采訪、加工一直到各服務環節。根據不同性質的崗位,確定崗位工作指標,例如采訪數據的專業相關率,編目的加工上架周期,窗口崗位的開放時間、服務態度,讀者網絡咨詢或意見的反饋時差等。以此監督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促使圖書館服務質量的不斷改進與完善。
②讀者意見反饋。圖書館可以通過校園網或圖書館主頁把各部門的職能、服務內容、服務監督電話等公布于眾;把員工照片、姓名、工號上傳,便于讀者通過網上留言板、BBS或QQ群等途徑,反饋讀者監督意見或建議。此外,在圖書館顯眼處設立讀者意見箱、讀者意見卡、讀者投訴卡,這樣任何讀者、任何時候只要他認為圖書館的工作中存在某些問題或有不當之處就可以提出來,當然也可提出建設性意見,如新書薦購等。讀者評價應作為圖書館的考核內容,與圖書館的分配制度掛鉤,這樣使讀者監督產生威懾效應并保持連續性,同時也可充分體現出讀者的主體地位。
在圖書館事業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點不再是面對具體資源的管理與服務,而是為讀者提供所需信息的服務與管理。圖書館要吸引讀者,就必須在讀者工作領域中走出新路子,就必須突破傳統陳舊的思維模式,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重新認識圖書館與讀者間的主客體關系,讓讀者反客為主,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大膽開辟讀者參與工作的新天地,開創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新領域。
[1]彭萍莉.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圖書館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4):87-89.
[2]劉麗君.樹立“以人為本,讀者第一”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J].網絡財富,2009(6):142-143.
[3]朱凡.關于引進讀者參與圖書館監督管理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1):68-70.
[4]劉暫.參與管理——高校圖書館讀者應有的權利及其實現[J].圖書館建設,2006(4):13-15.
[5]胡舒莉.論高校圖書館與讀者互動的多維性[J].圖書館學刊,2008(1):88-90.
[6]朱小玲.體驗式服務——圖書館服務的新思路[J].圖書館,2009(2):20-22.
[7]謝葆春.高校圖書館讀者監督機制的初步實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5):59-60.
[8]朱維華.當前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管見[J].圖書館論壇,2006(5):270-272.
[9]王慧芳.現代圖書館與讀者的新型關系探究[J].現代情報,2006(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