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春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藥理學課程是醫學基礎課程,更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橋梁課程,其內容抽象,難學難記,學生學習時常有畏難情緒。為提高授課質量,使原本呆板枯燥的藥理學教學變得活躍起來,使難學難記的藥理學內容變得易學易記,從2000年開始探索《藥理學》理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從教育觀念、教學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書育人等方面進行了不斷改革與實踐,在教學中靈活采用輔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整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加強題庫建設等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調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學相長[1-2]。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潛能,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認真研究教材,決定在部分章節(非重點章節)以自學、輔導、課堂提問、討論和總結的方式,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教學,通過試驗,總結歸納為“提出問題-情景創設-小組協商-教師指導-師生討論-教師總結”6個環節。這一模式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取得較好效果。
以案例為切入點,以問題為導向,展開講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藥理學教學中加入臨床病例,使學生學習基礎課的目的性更為明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豐富教學內容,活躍學習氣氛。
為解決學生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知識學習脫節問題,在理論教學中,有機的將生理學、生化學、病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等進行整合并結合一定的臨床病例和臨床用藥,進行講解和討論,加強學生藥理學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藥理學理論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改變了過去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提問和引導,恰到好處的提問(如在關鍵內容處理提問、在內容矛盾處提問、在教材細節處提問、在藥物聯系處提問、在藥物可比較處提問)給原本呆板枯燥、難以記憶的課程帶來了色彩、生機與活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積極性。
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可推動教學方法的更新,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藥理學課堂應用,教師講授和多媒體結合,生動、形象、易理解,學生感興趣,改寫了教師一支粉筆、一桿教鞭講到底的枯燥無味的局面;充分利用現在網絡技術,成立郵箱,加強學生和教師間交流,從而增強了教與學之間信息的及時反饋與交流。
自考教分離后,實現了以考綱為主,以自編題庫為輔的命題方式。建立了“藥理學復習題庫”,供學生復習、考試指導。題庫對知識的覆蓋面廣,學生也改變了原來不注重全面復習,猜題、壓題的習慣,促進了對所學知識的全面復習和掌握。
[1]劉宏巖,郝東明,祝恩智,等.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2):305-306.
[2]劉智,錢佳麗,韓楊.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