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春
淺談小學數學中的直觀教學
■周小春
所謂小學數學中的直觀教學,就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學具,通過實際操作、考察、觀察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直觀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為獨立自主的教學輔助手段。
小學數學中反映數和形本質屬性的數字、圖形、名詞術語和定義、法則等都是數學概念,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學具、圖表等進行直觀教學,既能使學生正確、清晰、完整地理解數學概念,又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提高。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若直接給出定理,學生也會做題,但他們對問題的探索過程、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結論的檢驗過程便會一無所知,而若讓他們自己動手折一折,把三內角拼成直角、平角,通過觀察、分析,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定理,那么這種通過直觀教學,自己動手、動腦獲得知識的過程,不僅可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直觀教學可以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演示、操作,讓學生去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強化知識的產生過程,自己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他們便能更準確地把握知識,更熟練地運用知識。如在教學比多比少應用題時,直觀教學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有這樣的一組題目:①黃花8朵,紅花比黃花多2朵,求紅花有多少朵?②黃花8朵,紅花比黃花少2朵,求有多少朵紅花?這類題,可以拿出學具上下兩排擺放,則加和減一目了然,具體直觀,既清晰、明了,又使學生極易理解算理,其所起的作用是教師枯燥的講解所無法比擬的。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易分散,而直觀教學具有形象具體的優點,它易于被學生接受,使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直觀中,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學好數學。通過直觀教學,可以把數學中某些抽象的邏輯關系,變成兒童感興趣的、可以接受的形式,再借助于語言的調節,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直觀教學的作用。不過運用直觀教學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直觀教學所使用的教具(實物、演示器、圖片等)和學生操作用的學具應注重實用性和統一性。實用性要求直觀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具、學具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必須與教材同步,這樣才便于學生感知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方便教師的講解,促進表象的轉化。統一性要求教師所使用的教具與學生所使用的學具應保持一致,也可以直接用教具讓學生“板演”,避免教師講解與學生接受的脫節,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幫助理解所學知識。
第二,直觀教學中要注意演示與動手操作的步驟與過程的觀察以及結果的分析與概括。可以采用教師演示,同時學生觀察并口述每一個步驟和過程,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最后師生共同概括結論的形式,從而把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促進知識的形成與內化,這樣便于學生更靈活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更有效地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
第三,直觀教學要把握恰當的時機與時間。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都要與課堂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突出直觀性、形象性,達到凝聚注意力,激發興趣,形成表象,把握知識點的目的。該什么時候用就什么時候用,防止濫用,這樣才能使直觀教學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堅持直觀原則有利于小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合理、正確地使用直觀教學是發展學生觀察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作者單位: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新華小學)
責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