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珍
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
■李志珍
新課標對語文學科的教學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語文學科,是一門應用廣泛、接近生活、富有情趣的學科。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功課,也應是在輕松愉快中積累,春雨潤物般吸收。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課堂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應試訓練,學生不喜歡、甚至不愿意學語文。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必須充分展示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點燃課堂教學的亮點,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作為教師,應帶領學生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討、揣摩,將學生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在教學《白楊》這一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關于新疆、湖北兩地的人口和面積。在武漢的學生幾乎沒人知道這些,這一下就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多同學找到了答案。上課時,我根據他們羅列的數字,提出問題:
比較這一組數字,你看出了什么?
學生們很快得出結論:新疆面積166.04萬平方公里,湖北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湖北的人口6016.1萬,新疆的人口1718萬。新疆的面積是湖北的近9倍,而湖北的人口卻是新疆的3.5倍多!語文課上做起了數學題,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隨著興趣而來的還有疑問:廣袤的新疆為什么人口稀少?有了疑問,同學們更想知道答案,隨著對課文的解讀,能很快領悟到自然條件的惡劣,是多數人不愿在那安家的根本原因,從而對扎根邊疆的援邊工作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為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打下了基礎。
這里,先有了老師的巧妙設疑,繼而有了學生的質疑,然后就有師生的共同解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設疑的方式有很多,要結合具體的課文,根據課文的情趣特點,或讓學生自己求疑設計問題;或抓住文中內涵豐富的語句形成關鍵的問題;或為突破課文難點設疑等等。這里列舉的設疑,是根據課文內容尋找讓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不論哪種設疑,都是為了能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同時,感受學習的快樂。
語文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初中生正處于開始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的階段。語文教學也應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向學生生活的領域拓展,縮短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動起來,從而培養其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一起長大的玩具》一課時,由于文中的玩具現在已經很難看到,我特意收集了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電動陀螺和一個手工制作的木陀螺。我告訴同學們,我們的父輩生活的年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同文中的作者一樣,是同自己制作的玩具一起長大的。我們的父親幾乎都親手制作過老師手上的陀螺。你們想不想和父親一起重溫兒時的快樂呢?一時間,同學們都被我手中的陀螺和我的話所吸引,我適時地將調查不同時期的玩具的任務布置下去,同時要求學生們和父親合作做一個木陀螺,探尋父輩們的成長足跡,體會作者及父輩們成長的幸福與快樂。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接受了任務,第二天就有同學將自己制作的陀螺帶到學校。雖然有些制作得還很粗糙,但大家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卻非常珍惜。之后,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不一樣的童年》。
這樣的任務將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將學生的生活溶進學習的課堂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手的同時,學會思考。同時,在勞動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了珍惜,不僅僅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惜,還有對現在的生活的珍惜。
從前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填鴨式地滿堂灌,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將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擺在重要的地位,重視學生主動的學習與探究,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而享受學習的樂趣。因此,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就顯得很有必要。當然,課堂學習是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的學習形式,需要由一個一個任務鏈來牽引,教師的指導和調控是不可替代的。
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時,雖然篇幅有點長,但考慮到學生對《水滸傳》的許多人物、故事情節及其表達的主旨有一定的認識,我就讓學生自己閱讀后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們圍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個題眼,找出了兩個最關鍵的問題:一是魯提轄為什么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由第一個問題可以得出這樣一些答案:拳打惡棍鄭屠,突出了人物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征,具有強烈的正義感;體現了水滸好漢們除暴安良的英雄形象。由第二個問題我們能準確地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三拳打死鎮關西,它也是故事的高潮。同時,這里精彩的細節描寫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結合題眼和文章的中心學會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在討論和探究中找出關鍵的問題,動腦動手嘗試解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動和互助,得出相對認同的答案,在這種積極參與的探究活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武漢市黃陂區環城中學)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