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沁玲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新趨勢及啟示*
● 劉沁玲
通過調研發現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和特點:通過創業領導和創業基金推動創業教育;跨學科開展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創業者應用培訓和針對現實問題的創業課程等。這些使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展示出較好的效果和社會、經濟價值,對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啟示。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趨勢;啟示
在美國,創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法定學科、學生學習和大學管理的普遍方法。考夫曼研究小組認為,作為真正融合各領域知識的磁鐵,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創業教育是一個極好的媒介,這種綜合學習標志著大學教育的強大。[1]也許正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達造就了美國大學生的高創業率。研究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分析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特點和經驗,對推動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大學生創業率具有重要意義。
自從1947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開設第一門創業課程以來,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創業教育在美國被認為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2]通過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創業課程和教育模式的分析,發現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新特點和趨勢。
建立創業領導學會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Academy)和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等是美國有效推廣高校創業教育的鮮明特點。為了推廣創業教育、建立支持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設立了創業領導學會,每年選出10名普渡大學教師通過各種活動推動校園創業。如通過教師講習班、午餐會、頭腦風暴、拓展網絡等形式每月定期見面,討論大學的創業課程和活動,并負責提出和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創業項目。為了鼓勵教師的參與,被選拔上的教師被授予當年考夫曼創業伙伴稱號,并可得到一筆獎金。他們還建立了考夫曼創業學者計劃,每年有一名成員當選為考夫曼創業學者,當選的個人可獲得一筆額外的獎金。近年來,考夫曼基金會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推動大學中的創業教育發展。他們認為,教學生創業不應該只是商學院的職責,因此,一方面先后向近20所高校投資近5000萬美元啟動考夫曼校園計劃,支持高校發展創業教育,另一方面引領大學校園文化的轉變,使大學生們無論來自哪個專業,都能夠動態地思考如何進行創新和創業。[3]如果說創業領導學會旨在發揮教師的智慧和創新來推動和引領創業教育,那么考夫曼基金會的校園計劃則為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他們是推動創業教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引領和創新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跨學科開展創業教育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例如,旨在培養生物技術創新方面引領者的斯坦福大學“生物設計項目”,主要提供生物技術創新獎學金、開設醫療科技創新課程、商業運作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等。該項目包括來自商學院、工程專業、人文科學、法律、醫學等 10多個院系的教師和學生。他們可以組成團隊,合作開展項目策劃、發明創造、早期測驗、臨床實驗等活動。并研究專利和市場前景,以保證所開發的新技術能夠滿足市場需要。通過這種跨學科開展的創業教育項目,不僅集中和充分利用了學科優勢資源,而且通過這種多學科之間的合作實現了知識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創業能力。
把握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常常需要從多個角度思考系統性問題,提出奇特的想法。為了把握醫療行業的未來,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護士和醫療創新學院與設計學院、人類通信學院合作開設了“醫療創新碩士學位”,目的是培養能夠改變傳統醫療及非傳統醫療組織解決問題和創新方式的創新型人才。這個項目的開展也采取了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報名參加該項目的學生除了參加每學期幾天的浸泡式研討外,采用網絡課程講授、論壇討論等。鼓勵學生跳出常規性思維,嘗試管理、領導力、技術和系統設計等預料中的未來行業發展的各種問題。考夫曼創業年計劃(Kauffman Entrepreneurial Year Program)則是希望和鼓勵學生可以用一整年的時間,運用創業中的創造力去追求自己熱衷的領域來建立一個與之相關的企業,制定一項全面的方案來解決一個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或社會問題。例如,羅切斯特大學(Rochester University)參與該計劃的學生可以免費繼續第五年的學習,來研究和發展他們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創業想法,他們成立了虛擬能源研究所,與一些研究人員、政府機構等合作,研究可行的方案和機會,以期能夠發現造福后代的新能源或可持續能源。毫無疑問,這種針對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動態地思考未來,有利于培養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業領軍人物和創新型企業。
這種針對發現的新問題開設的創業課程,通過跨學科項目,往往能夠有效地解決現實中的某一實際問題,開發具有盈利潛力的產品來服務社會。為了加強創業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斯坦福大學開設了創造力和創新課程,使學生牢記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尋找創新性解決方案的機會,通過研討會、案例研究、團隊項目、實地考察和專家課堂講座等方式探討創造力問題,以小組的形式研究他們認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組織,以最具創造力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他們的發現和創造,并嘗試用新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解決環境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更是注重創業課程的針對性和教育效果,例如,學生在一次社會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女消防隊員的設備和服裝過大,不適合她們身材較小的特點。針對這一問題,該校設立了Innovation Space項目,由來自工業設計、通信設計、工程創業、市場營銷等專業的教師共同授課。學生以團隊形式寫出詳細的綜合性創業項目提案,開發獨特、實用、具有盈利潛力的產品。最終他們開發了 Aeroflex產品,這種背包式氧氣系統,輕巧、呈流線型、符合人體特征,并可以隨意地調整,適合各種形體的消防隊員,針對性地解決了消防隊員的裝備問題。
創業教育如何走出商學院、滲透到各個學科,使無論來自哪個專業的大學生都能夠動態地思考如何創新和創業,一直是困擾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北卡羅來納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1ina)的一年級創業研討會 (First-Year Seminars in Entrepreneurship)項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該項目是探討創業與300多個學科領域之間的關系,一年級的學生們可以選擇討論許多與各個學科相關的主題,例如,在生物課程中,探討“生物創業”主題,學生學習和討論如何寫創業項目計劃以支持相關研究;在英語課程中,探討“早期英國文學中的創業精神”,學生探討了從16到19世紀,英國如何通過戲劇和小說構想新經濟秩序。一些宗教研究課程則討論重新審視有關企業家的傳統觀點(傳統觀點把企業家看成是出售產品或服務的人),以及不同社會如何塑造創業文化,并考慮如何把個人想法轉變為具有知識、文化、社會價值的企業。這種創業研討會項目使我們認識到,創業教育不僅能夠在商學院得到發展,也適合于各個學科領域并能夠與之建立起緊密聯系,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使得創業學習和研究成為美國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普遍行為,使所有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創業、思考如何創業,有效地培養創業精神和提升創業能力。
傳統觀念認為,科技和產品研發是一回事,而真正把新產品推向市場、實現技術商業化是另一回事,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和制約著科技成果商業化步伐。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就發現了一種使創新成果商業化的一個成功模式,將各研究所和聯邦實驗室開發的新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即他們推出的為期一年的創新項目:通過創業者應用培訓實現技術商業化。該項目對具有較強商業和技術經驗的人尤其是對具有這些經驗的婦女進行培訓,項目的參與者學習如何進行機會分析、如何制定商業計劃等課程,通過這些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的培訓,幫助他們創辦自己的企業,同時把開發的技術產品推向市場。這一模式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向我們展示了研究型大學及其開發的技術成果如何走出實驗室,證明了基金機構、企業家以及企業合作伙伴能夠共同合作創辦新企業,也驗證了創業者應用培訓對實現技術商業化、創辦新企業是非常有效的。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對教師創業課程創新和研究的支持力度大;跨學科開展創業教育和把創業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使得創業學習和研究成為美國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普遍行為;而創業者應用培訓和針對具體問題的創業課程有效地解決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難題,同時也使創業教育展示出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價值。
首先應激勵教師課程創新和模式創新。實際上,教師是否愿意進行課程、模式創新與學校是否實施有效的激勵措施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強化對教師課程和教學模式創新的激勵是推動創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課程是創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美國大學鼓勵課程創新,獎勵為課程創業做出貢獻的教師和系部,同時為跨學科合作以及新教學模式試驗提供資金。正是這種有效的激勵,各高校的教師才有課程創業的動力,開發出各種具有針對性的、適合本校的、創新型的創業課程和項目。另外,研究表明,具有不同功能的院校不可能采用同一個模式,一個模式也不可能適合所有院校,因此,有必要鼓勵不斷地運用能夠促進創造力和獨創性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每個創業教育的教學計劃具有明確的目標對象、恰當的教學模式和特定的產出結果。
其次,要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專業教育所學內容的多樣性和系統性構成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創業教育所具有的廣泛適用性,可以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找到它的合理位置,使得不相關的課程與創業教育融合起來,使所有專業的學生加入創業學習,并具備創業精神。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在專業教育基礎上加入相關討論和研究主題,例如,歷史課、文學課中,可以加入創業者、企業家精神培養等討論主題;在政治課、經濟學課程中,進行政府政策對創業的影響方面的討論和研究;在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領域,討論與創業密切相關的個人創造力、自我效能、創業個性特征等。雖然專業教育強調掌握基礎知識,對學生學習知識和職業發展最具影響力,但創業教育在各門課程中的滲透或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基本組成部分,就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討論該領域的系統創新問題,繼而從理解知識走向創新實踐和創業活動。
第三,強化創業課程和應用培訓的針對性。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強化創業課程的針對性和創業應用培訓能夠使創業教育展示出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價值。要加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就要注意除了通常用于培養實際洞察力、能夠發展學生創業技能的創業計劃競賽、孵化器、案例教學之外,學生需要學會融資、行銷、管理人力資源、運作和供應鏈、戰略計劃等內容。同時,由于創業機會不僅來自于商業領域,也可能來自于技術領域、自然科學、藝術領域、工程學院等,因此,應提供多學科、針對性強的創業應用培訓。創業周、創業節、創業訓練營也能夠提供許多針對性的創業訓練活動。也可以加強學位論文設計和證書的針對性。商學計劃、經濟與管理專業可以提供與創業相關的學位論文和證書,為主修創業與小企業管理的學生提供實用商業、創新與創業的文憑或證書。通過這些訓練和培養過程,使學生認識到創業的重要性、創業是可以學會并隨時發生的,同時理解創業活動和創業過程的基本規律,具備基本的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再者,要有計劃地提供針對性的創業學習課程。提供合適的有針對性的創業課程,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創業的知識和技能,例如:針對不同階段(啟動、成長、更新)的創業課程;針對不同功能(行銷、融資、出售)的創業課程;針對不同背景(新創企業、法人企業、家族企業、社會創業、技術創業)的創業課程等。這種針對性的創業學習課程,可以使潛在的創業者預備基本的創業技能,使他們有能力迎接在未來各自的領域成為一個現實創業者的挑戰,并把開發的新產品及時推向市場和服務社會。
[1]The Kauffman Panel.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R].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2009.
[2]謝如梅.創業論壇:創業教育在國際上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J].創業管理研究,2009,(3):109-146.
[3]Andrew C.Corbett,Learning asymmetries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97-118.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 “河南創業環境評價與創業支持體系研究”(課題編號:B144)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項目“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526號)的階段性成果。
劉沁玲/洛陽師范學院管理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創業教育與創業研究、科技經濟發展戰略
(責任編輯:劉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