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稅務稽查是稅收工作最后一個環節,但它不是終點,我想它更是一個開始,是稅法宣傳的一個起點。”北京市通州區地稅局副局長張孟松這樣定位稅務稽查工作。
“這樣的活動我們愿意參加”
4月22日,通州地稅舉行了一場“稅務稽查開放日”活動,為區內一些A級誠信納稅企業、重點納稅企業代表、特約監督員和大學生村官稅收宣傳志愿者解析了一些稽查案例。
北京××建筑公司已與建設方簽訂了建設施工合同,由項目部進行施工,在項目部收取了8085萬元工程款后,竟渾然不知。“這是建筑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建筑安裝企業對其下屬項目部管理上的混亂,造成項目部隱匿收入,并承擔法律責任,同時也給企業資金上帶來損失。”通州地稅稽查局檢查二科劉威解析案件后建議說,建筑安裝企業應該加大對項目部的監管力度,實時掌握工程進度、收入結算等事項,避免此類行為的發生。
“回去以后我們確實要加強項目部的管理,沒想到這兒還存在這么大的風險。”北京三元建筑有限公司某分公司財務總監楊云鵬聽完案例解析,不知是幸運還是后怕。“財務人員以前總是覺得,稅務檢查對我們很不利,現在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接受檢查以后,他們是在真正幫助我們。”楊云鵬感觸很深地說,一個大企業,防范風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企業在不斷發展,也會遇到很多新問題,希望稅務局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對我們進行培訓,既可以讓我們防范風險,又促進我們企業規范管理,避免企業受損失。”
“我們就是想通過開放日,通過一些案件讓納稅人了解稅法。同時,讓納稅人全面了解稅務稽查工作評估、約談、立案、檢查等各個環節和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等處罰依據,將稅務稽查工作全方位向納稅人、社會各界開放。”張孟松介紹說,“檢查、打擊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自覺性,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秩序。”
“嚴格執法不是過頭執法”
就像張孟松所說,稅務稽查不僅僅給予違法者以威懾,嚴格執法的同時,他們更讓每個納稅人都“得利于”稅法。
張孟松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案例。經北京市通州區地方稅務局重大案件審理委員會審理決定,依法認定北京××家具有限公司采取在賬簿少列收入,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少繳城建稅、房產稅及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為偷稅。初步決定對該公司城建稅偷稅3萬多元擬處以1倍罰款,房產稅及企業所得稅擬分別處以2.5倍罰款,總計30多萬元。
該家具企業以對處罰金額有疑義為由向北京市通州區地方稅務局稽查局提出聽證申請。“因此我們召開了通州地稅局建局以來第一次稅務行政處罰聽證會。”聽證會后,申請人對稽查局查處案件所依據的違法事實、法律法規和擬處理意見無異議,但提出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受經濟危機影響企業虧損嚴重及法人家屬出現交通事故等原因,繳納高額罰款比較困難。“我們調查企業實際情況后,又開三級審理會,認為房產稅定性確實有些重,就將偷稅改為少繳稅。”
像這樣為納稅人考慮的案例還很多。在對北京××置業有限公司的檢查過程中,稽查人員發現該納稅人僅應補繳三處房產稅就達400多萬元,針對檢查出的問題和檢查出的稅款,檢查人員及時同該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了交流,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應向董事會說明情況,同時陳述因對北京市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的細則學習不夠,稅收政策適用錯誤,造成稅款未正確申報與繳納,并誠懇地表示以后要加強稅法學習。
“像這樣因為企業對政策理解不清而造成的計算錯誤,我們考慮納稅人并不是有意偷漏稅,按照征管法的相關規定,最后決定只補稅并加收滯納金,不予行政處罰了。”這樣的結果令納稅人也很感動,雖然交了幾十萬元的滯納金,“但他們心服口服。”張孟松說,嚴格執法不是過頭執法,執法過程中納稅人不服也不行,我們的目的就是讓納稅人對稅法理解、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