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參觀人數在1970年大阪世博會達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博會盈利越來越難。
日本是亞洲首個舉辦世博會的國家,也是惟一多次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國家。
40年前,日本舉辦了大阪世博會,這是亞洲歷史上第一次舉辦綜合類世博會,而且大阪世博會成為世博史上最先實現盈利的世博會,被認為是象征著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重要事件。
舉辦1970年大阪世博會期間,正值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政支持。大阪是日本第一工業大城市。在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的183天里,吸引了6421萬人次參觀,遠遠超出了3000萬人次的目標,創造了世博會歷史最高紀錄。
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為1.04億,平均每四個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參觀了大阪世博會,每個日本參觀者平均入場達2.4次。
據公開資料顯示,大阪世博會“總事業費”為6502億日元,主要用于配套基礎建設,其中大阪世博園區建設費用為524億日元。
大阪的門票收入為350億日元,園區內營業收入405億日元(主要是餐廳和店鋪收入),這使得大阪世博會實現盈利155億日元(約合1.46億美元)。
縱觀世博會歷史,盈利、持平和虧損的世博會各占三分之一。世博會參觀人數在1970年大阪世博會6421萬人的峰值之后逐年下降。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盈利越來越難,尤其是綜合類世博會。
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虧損3.5億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會虧損5.5億美元;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則創下了10.06億美元的虧損之最。
也許正是因為世博會虧多贏少,美國2002年10月正式退出國際展覽局。這讓全球對世博會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多了一份謹慎的態度。也正因為這一點,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尤其受人關注。
2005年3月25日至9月25日,在日本舉辦的21世紀初的愛知世博會,是最近的一次綜合類世博會,參觀人數為2204萬人次,超過預計人數1500萬人。這是日本第五次舉辦世博會。
五年前,日本已是成熟的發達國家。大阪世博會時期充斥的環境公害,已經得到治理。日本成為擁有先進環保技術的國家,經過幾次石油危機的沖擊,資源匱乏的日本懂得建設循環型、節約型社會,而日本當時剛經過“失去的十年”,經濟一直低迷,更加重視世博會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愛知世博會相關經濟效益達到4511億日元。
愛知世博會的園區建設及運營事項投入為1900億日元,由日本政府、愛知縣政府和企業三方承擔。其中,550億日元的運營費由組委會自負盈虧,而組委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門票。吉祥物銷售額高達800億日元,其他收入超過4500億日元。最后,愛知方面宣布該屆世博會盈利50億日元(約合4500萬美元)。
日本日聯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內田俊彥對《財經》記者說,“愛知博覽會成功的關鍵在于當地居民的支持,及國內企業的贊助,尤其是豐田汽車。愛知博覽會帶給地方高達2.2萬億日元的經濟收入。”
日本日中產官學交流機構特別研究員田中修對《財經》指出,從日本的經驗來看,世博會與奧運會相比,投資效應并不是很大,但世博帶來的消費效應很大。40年前的大阪正是借舉辦世博之機,在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趕上了東京。上海通過舉辦世博會,加速了上海的城市建設,其經濟效應還將波及長三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