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眼見過傳教士,更不要說接觸了,但一直根深蒂固地認為他們是有著堅定的信念,游走于四方的“神秘使者”。他們傳播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人生態度。
今天在聽劉良華老師的“敘事教育學”的激情演繹時,我感覺臺上站著的并不是一個大學里從事研究的教師,而更像一位傳教士。他把自己的教育信仰通過日常的事例演繹出來。他用他的精神感染著臺下癡迷的聽眾。我印象中傳教士的那種傳教過程應該是肅穆的,催人淚下的,而劉老師的“傳教”是在陣陣歡笑聲中進行。他是一位“另類傳教士”。
博士容易讓人想到學究或迂腐,可令人意外的是,他嬉笑怒罵,自我調侃,把他對教育的理解、對人生的徹悟,酣暢淋漓地拋擲到你的面前,讓你不得不接受“合格的學生能保持安靜”,“優秀的學生有活力”,“在安靜與活力之間自由轉換”的觀念。他讓你不得不在“課程意識”的“豐富、有用、有趣、”和“教學意識”的“解惑、傳道、引人入勝”中汗顏。他使你不得不接受他的奇怪的詮釋,尋找“德、智、體、美、勞”竟然和“唐僧、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沙僧”之間的內在聯系。他的“教義”是鮮活的。
也許這就是“另類傳教士”的力量:激發出你的原動力,釋放出你本真的能量;把你的無奈轉化為必然;把你的意想驅動成行為。他所輸送的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還是一種人生信條;他用自身的執著感召著你努力、勤奮、寬容、向善,更用他參透的理論指引著你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