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國家的興亡,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但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仍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我們教師不可忽視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嚴峻問題。那么,如何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教師應該避免對學生進行長篇大論的條理說教,而應結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實際與生活環境,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判斷、學會思考、學會選擇,樹立“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品格。另外,學校德育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根據他們的心里特征、興趣愛好、知識專長,在開展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理解教育,開掘他們的主體性意識、創新意識,真正培育現代社會需要的合格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選擇恰當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徑
1.注重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社會和家庭的積極配合,是學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關鍵。從家庭方面來說,可以建立教師與家長互訪制度,每個學期組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家訪,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到學校訪問教師,通過互訪了解學生家庭經濟、學生在家的表現等方面的情況,指導學生家長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社會教育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傳播社會主義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等活動,通過為社會無償服務,贏得群眾的認可,使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社會讓學生能夠聽進去、看進去、寫出來、唱出來。另外,還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注重師德修養,師生互動,共同進步。要充分發揮老教師的表率作用,聘請老教師擔任學生的思想政治輔導員,用切身經歷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中青年教師中要狠抓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政治學習之外,還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敬業愛崗教育,讓廣大教師端正對教育事業的態度,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另外,教師應給予學生極大的關愛,才能教育好學生。
3.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學科課程是德育理論傳輸的主渠道。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在學校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此離開了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句空話。所以要求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4.注重開展各類競賽活動。中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比較喜歡參加一些競賽活動,比如籃球賽、文藝匯演、歌詠比賽、體操比賽、黑板報評比等等。這類活動一般以班級為單位參加,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通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做到思想上自省、行為上自律、學習上自覺、生活上自理。讓“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在學生思想中扎根,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5.注重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樹立典型。良好的育人環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激勵作用。作為學校來說,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除了校園、校舍外,主要倡導文明的校風,培養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這就要求我們學校和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必須把個人教育和集體教育結合起來,注重樹立良好的校風,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
6.注重培養勞動意識。讓孩子們熱愛勞動,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對于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質具有實際意義。首先讓他們從做家務勞動開始,漸漸形成較高的責任意識。現在很多父母總是愛對孩子說:“你只要把學習搞好,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要你做。”在父母們看來,只要學習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務勞動,社會公益勞動就更不重要了。但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培養出來的都是一個沒有責任心,不懂得關心他人的人。所以,讓孩子養成勞動習慣,既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和內容,也是我們的教育途徑之一。
7.注重嚴格的紀律約束。制度是紀律的定行規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鞏固、激勵和導向作用。因此,應重視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學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在具體的制定和操作中,還應結合中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注重全面性和重點性的結合,學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相互補充。
總之,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意義十分重大而深遠,但任務也十分艱巨而繁重。我們必須抓住核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發展。針對中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扎實工作,不斷提高廣大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南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