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區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更是一項長久的任務,它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在主體發展中內化,逐漸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數學化”思維意識與“數學化”地觀察世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民族地區 素質教育 數學教學
素質是人的內在之物,是一個人的品格、精神、知識、能力、學識、言談、行為舉止等的綜合。何謂數學素質?數學素質是學生以先天遺傳因素為基體,在從事數學學習與應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自身的不斷認識和實踐的影響下,使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在主體發展中內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數學化”思維意識與“數學化”地觀察世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主要表現在觀念、能力、語言、思維、心理等方面。具體包括數學意識、解決問題、數學推理、信息交流、數學心理素質五個部分。
貴州大部分少數民族由于教育的基礎條件差、起點低、辦學條件落后,辦學水平不高。近幾年來,結合教學現狀就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注意開發學生潛能,努力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層次
人的后天素質是在一定社會環境和個體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力方式落后,造成民族地區經濟落后,家庭經濟貧困、辦學條件很差,使大多數學生錯過了五、六歲幼兒智力開展階段,也錯過了十三、四歲思維發展的最佳階段。
1.由于民族學生在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錯過智力開發好時機,因此除了基礎知識差之外,思維水平多處于初級階段,加上當地生產力水平低,視野狹窄,思維水平多停留在形式思維階段,沒有上升到辯證思維階段。
2.由于民族學生智力開發遲,因而學生的先天素質潛能必定尚有未開發之處。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水平出發,調動一切教學手段,采用直觀教學,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降低坡度,先基礎后深化,有目的地鋪設階梯,既要照顧原有基礎,又不能停留在原有思維水平,要使其學會還要使其會學,逐步培養思維的層次層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使之思維水平上升到高級階段,開發智力,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二、結合實際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數學歷來被許多學生認為是一門難學的學科,有效提高學生數學水平是每位中學生的美好愿望,也是眾多數學教師探求的目標,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的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少。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學中,注重自身的德育修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整個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始終保持飽滿的教學激情,以深情投入喚起學生真情回報。對學生有著真摯的熱愛,可以架起師生之間互相信賴的橋梁。教師要充分尊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四、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手段。我們應充分利用數學的這種功能,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既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于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介紹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發現的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民族地區素質教育的實施更具有其特殊性和艱巨性,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適合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蔣國華.“素質教育”的由來及其義.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2] 顧明遠.《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工作單位:貴州省平塘縣者密中學